导航按钮

(安徽省)2015年无为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02-03 14:33:08 来源:无为县人民政府网 字体:
2015年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27日在无为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县长  袁发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发展回顾
 
2015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县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主动适应新常态,沉着应对新挑战,积极抢抓新机遇,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6亿元,同比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306.3亿元,增长15.7%;财政收入31.9亿元,增长8.1%。园区实力不断提升,无为和高沟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共完成建设投入3.2亿元,新增入园企业16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80.3亿元、税收10.8亿元。乡镇发展水平继续提高,财政收入超亿元乡镇新增1家、达6家,高沟镇入选“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镇”。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3个,其中超5亿元项目19个、超10亿项目3个,总投资10亿元的信义光伏电站一期、总投资5亿元的华电风电二期项目建成并网发电。建筑业不断成长壮大,实现产值63亿元,增长21.2%,完成税收3.2亿元,增长23.1%,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金融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全县银行机构贷款余额达234.3亿元,较年初增加22.9亿元,总量位居全省县级第3位;华能橡胶、汇展热交换登陆“新三板”,太平洋电缆报省证监局备案,实现股权融资1.9亿元;获批国家建设专项债券资本金项目20个,争取资金4.4亿元。
 
(二)产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全年兑现扶持资金2.4亿元,减免涉企收费2028.6万元,帮助企业应急转贷8.3亿元,促成政银担合作5.8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787.6亿元,增长4.3%,其中,电线电缆产业实现产值508.9亿元,增长5%;羽毛羽绒产业实现产值48亿元,增长19.5%,荣获“中国羽毛羽绒之乡”称号。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总产达55万吨,连续两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新增标准化生态畜禽养殖基地63个、特色化水产养殖基地3个,泉塘镇成功创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镇;新增家庭农场484家、专业合作社35个、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30亿元;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3.8%,提高5.7个百分点。服务业提档升级,实现增加值106.9亿元,增长9.1%;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新增34家、达207家;抢抓“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机遇,推动淘宝、京东、苏宁易购、1号店等知名电商设立无为特色馆,发展村级电商服务点135家;旅游业实现总收入4.1亿元,增长36.7%;房地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4.7亿元,税收4亿元。
 
(三)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大力实施“城市建设提升年”活动,完成投入45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1.5平方公里。城建重点工程加快建设,新建改建市政道路17.2公里,铺设污水、供水、燃气管网55公里,城南公园、水景公园建成投入使用,一水厂迁建、全民健身综合馆、县医院综合楼完成主体工程,城东污水处理厂、规划展示馆等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强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实施公交运营模式改革,新增公交车12辆,开通城南新城、高铁站与老城区的快速公交线路;成立12个建制镇城管执法中队,推进城市管理执法向乡镇延伸。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改造县乡道路37.3公里、危桥16座,建成通村公路68.1公里;加固水利堤防85公里,扩挖塘坝1550口,疏浚沟渠300条,改造中小灌区4.8万亩;加快500千伏福渡变、110千伏河坝变和洪巷变等电力工程建设,改造农村低压台区521个、线路1216公里。生态环境继续优化,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新增造林面积4.7万亩,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12个,襄安镇、福渡镇成功创建省级生态镇,襄安镇周林村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村。
 
(四)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顺利实施,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减少独立挂牌机构11个;推行“四项清单”制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22.9%;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基本完成,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设试点;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注册登记改革,新登记注册企业2273户。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著名商标5件、省名牌产品6个,申请发明专利780件、授权80件,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称号。招商引资工作强力推进,组建10个产业招商中心、5个招商协作组和5个驻外招商机构,健全招商调度机制,出台考核奖励办法,招商氛围更加浓厚,全年引进内资项目542个,其中超5亿元项目10个,形成固定资产投资270亿元,增长16.9%;引进外资项目11个,利用外资2.1亿美元,增长13.5%。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87亿美元,增长26.5%。
 
(五)社会民生进一步改善。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新建标准化学校16所,改造薄弱学校158所,新增集团化学校3所。推进新型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县医院、中医院两大医共体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成功举办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第十届文化艺术节。切实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94.4%。组织实施32项民生工程,共投入资金16.5亿元,惠及人口120万。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提高10%,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127元。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涉农补助资金3.86亿元。大力实施精准扶贫,1.9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强化社会治理创新,开展严执法、排隐患、强管理“铸安”行动百日攻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推进大市场、小作坊、小餐饮、小药房专项整治,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不断强化;落实干部接访、首接负责、定点帮扶制度,一批群众关心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圆满完成城市社区换届选举和“六五”普法任务。国防教育、征兵、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扎实开展,编制、统计、地方志、档案、广播电视、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气象、科普、应急管理、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总工会、文联、红十字会、关心下一代、老年教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六)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民主决策、分层决策,完善政府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议制度,出台投资委员会、规划委员会、土地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自觉接受县人大依法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93件、政协委员提案106件。完善政务公开、网络问政制度,公开政府信息7017条,办理“县长信箱”、“市民心声”1489条,开展在线访谈10期。加快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政务服务中心荣获“全省标准化示范中心”称号;建成“互联网+政府服务”平台,完成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录入和流程再造,网上办理服务事项9.1万件。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整合加强县委、县政府督查力量,持续开展政风行风、百名中层干部、基层站所长民主评议活动,出台作风建设负面清单管理考核办法,加大问责问效力度,行政效能不断提升。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监管,盘活各类存量资金4.5亿元。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二五”时期,我们团结奋进,积极应对,赢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局面。
 
这五年,是迎难而上、实力提升的五年。面对经济发展环境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我们坚持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持续加强运行调度和企业帮扶,县域经济保持了稳健运行和持续较快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县级前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54万元提高到2.9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十一五”期间的2.3倍,年均增长21%。财政收入突破30亿元,年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到97.5亿元,总量位居全省县级第四位,年均增长13.5%。农业总产值增加到96.3亿元,年均增长5.4%。
 
这五年,是调整转型、结构优化的五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0.7:59.2:30.1,二三产业比重提高6.8个百分点。工业化率达54.1%,提高4.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7.4%。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产值101.4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7倍,年均增长21.9%。获得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特种电缆知名品牌示范区、电缆产品质量提升示范项目三项国字号殊荣,电线电缆产业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服务业限额以上企业发展到20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30家,分别比“十一五”末增加172家和67家。
 
这五年,是加大投入、基础夯实的五年。按照县级中等城市标准,大力实施132项城建重点工程,无城老城区功能不断完善,城南新城初具规模,城区人口由17万增加到24.3万,建成区面积由18平方公里扩大到25.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43.5%上升到53%。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44个。完成造林2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6%。加固各类堤防336公里,改造农村电力线路2481.1公里,建成“村村通”公路550公里。庐铜铁路、北沿江高速、芜湖长江二桥连接线加快建设,特别是京福高铁、芜铜高速的顺利通车,标志着我县正式迈入高铁高速时代。
 
这五年,是改革创新、活力增强的五年。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累计减少县级审批事项56.2%,精简办理环节20.5%,各类市场主体由1.4万户增加到3.8万户。科技、金融、土地等要素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入选“全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县”。基层医改和公立医院改革持续深化,列入“全省县乡医疗服务联合体建设试点县”。招商引资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五年引进内资年均增长18.9%,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6.7%。
 
这五年,是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五年。累计投入70.3亿元,滚动实施了51项民生工程。城乡养老、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做到应保尽保。改造城市棚户区8387套、农村危房11350户,完成616户渔民上岸任务,累计建成保障房2976套,城乡困难家庭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新增实名制就业1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200元和14300元,年均分别增长11.7%和13.5%。建成了新一中、新中医院、新图书馆等一批群众关注的社会事业项目。跻身全省教育强县行列。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强化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奋力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政府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综合实力依然不够强,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规模不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快;园区载体建设滞后,引进大项目、培育新产业尚未取得突破;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西部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会事业仍有欠账,民生改善与群众期望还有差距;企业经营运行困难较多,尤其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受宏观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十二五”规划部分预期目标没有完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政府工作人员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少数干部为官不为、推诿扯皮,缺乏开拓意识、担当精神,一些领域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将直面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我县爬坡过坎、弯道超越的关键时期。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深度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综合判断,我们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面临难得的机遇。全县上下必须坚定信心,知难而进,站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大格局中看无为,注重从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善于从变化中捕捉和把握机遇。特别是随着市委、市政府跨江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高铁高速时代的全面到来,撤县设市进程的加快推进,无为的综合发展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加快发展、奋力争先。只要我们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以不怕困难的勇气、敢于担当的魄力,按照县委的部署和要求,一个声音喊到底,一个严字抓到底,就一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无为更好更快的发展。
 
根据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质增效、跨越赶超为主线,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引擎和总抓手,实施创新驱动、产业提升、开放合作、统筹发展战略,努力将我县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滨江城市,确保与全市同步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发展定位是:着力打造长江经济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滨江城市,特色鲜明的先进加工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全国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生态优良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以上,力争达到12%,总量向700亿元冲刺;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0%以上,总量超过52亿元、力争达到5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0亿元,力争达到400亿元;城镇化率提高到60%。综合实力在长三角县市中不断争先进位,努力跻身中部十强县,跨入全国百强县。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安徽省)2016年舒城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下一篇:(安徽省)2016年东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