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按钮

(陕西省)2015年韩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02-06 08:49:50 来源:韩城市人民政府网 字体: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2月1日在韩城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韩城市代市长  褚锦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与《韩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和“十二五”工作回顾
  2015年是我市创新突破、发展转型初见成效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转变作风,埋头苦干,积极应对复杂局面,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增长。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11.3亿元,增长10.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 18.77亿元,增长10.4%;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3000元和12700元,增长9.5%和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1亿元,增长13.9%,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方阵,顺利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了“十二五”圆满收官。
  千亿投资高开高走,项目建设掀起新高潮。面对下行压力,积极调结构、转方式,扎实谋划和推进“三年千亿产业振兴计划”,用心争资招商引项,包抓包联推进项目,事关长远发展的城际铁路、通用机场、青兰高速连接线、西禹高速拓宽改造等重大项目获得省上支持,碧桂园、红星美凯龙等一大批知名企业落户韩城。全年引进招商项目118个,到位资金76.9亿元,争取上级政策项目资金42.5亿元,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在建重点项目达到353 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1.3亿元,同比增长23.3%,高出全省15.3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结构调整加力提速,产业转型取得新成效。围绕打造产业辐射中心,着力推进“工业十大产业集群”建设,腾龙陶瓷、宝钢清洁能源LNG等16个项目建成投产,秦天相变材料等园区开工建设,水科技园、中德铸造园、航空产业园前期工作推进顺利,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10.9亿元,增长10.5%。实施景区重点开发项目22个,国家文史公园司马湖基础工程完工,晋公山滑雪场建成开放,大型历史话剧《司马迁》在北京、西安、渭南三地成功首演,全年接待游客4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9.7亿元,分别增长26.3%和27%。总投资40亿元的国家花椒产业园区启动实施,投资20亿元的黄河万亩生态渔业园区加快建设,国力畜禽等3个养殖园区实现量产,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3户,现代农业呈现提质增效的良好势头。
  开放兴市增强活力,创新经济实现新突破。与四大省属国企、五个省级金融机构展开战略合作,黄河流域大数据中心、7.8万亩黄河滩涂造田工程启动实施,中国网库电商谷建成运营,微电影产业园投入使用。扎实推进省级金融创新试点,成功改制渭南市首家农商行,设立了全省首家中小企业应急转贷服务公司,组建了政府主导的政鑫融资担保公司,成立了陕西股权交易中心韩城孵化基地,首批10家企业实现挂牌。创新投融资体制,成立34个政府投资集团,设立了中小微企业发展、千人亿元创业贷、微电影、电商和新兴产业等五类基金。实施“高端专业人才招引计划”,引进博士硕士53人、各类专业人才98人。制定出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等7个实施意见,建成了新兴产业示范基地,率先在全省推行“四证合一”,发展中小微企业2380户,培育“四上”企业52户。
  全域城镇化加速推进,城市建设展现新面貌。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集中开展“百日规划大会战”,启动了133个专项规划编制,实现了各领域规划的全覆盖。投资63亿元实施重点城建项目81项,碧桂园高端社区项目一期开盘,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开工建设,文化中心、体育中心主体完工,三条示范街区创建全面推进。芝川省级重点镇新区初具规模,芝阳统筹城乡试点成效显著。改造提升城乡道路32条、60余公里,二环建设初具形象,环城公路拉开局面,省道201沿黄公路、304省道改造进展顺利,全省首个PPP项目禹门口黄河大桥动工兴建。打响“保卫蓝天”攻坚战,启动实施“四城联创”,7万亩“北林”工程提前完成,全年打造生态环境示范村100个。组织开展了十大专项整治,龙门污水处理厂和14个脱硫脱硝设施建成运行,全市采石企业由27家关闭整合为15家。拆除燃煤锅炉948台,是省上下达任务的9倍,排名全省第一,城乡面貌和生态环境焕然一新。
  民生保障更加精准,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从顶层设计入手,以“三推进三提升”工程回应群众关切。启动实施“温暖安居六大工程”,投资14.3亿元回购5385套社会商品房,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43个、20589套,首批10个“千人社区”进展顺利,盘乐村城改项目启动实施。城市集中供热项目按期投入使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一元化”户籍登记管理,出台失地农民养老补助制度,统一了城乡医疗、养老保险制度。西安交大基础教育园区开工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县通过国家验收。社会福利园区启动实施,西安交大一附院韩城医院挂牌运营。“千人亿元创业引领计划”深入推进,城镇新增就业504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1.2万人。加大精准扶贫,完成了216户特困人口安置房建设,年度脱贫9313人。强化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信访遗留问题330件,赴京非访同比下降75%,赴省集体访同比下降65%。煤矿攻坚战顺利完成,调出了全国首批50个监管重点县,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建成了渭南市首家强制隔离治疗中心和强制戒毒所,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社会大局安定和谐。
  作风转变助力发展,自身建设开创新局面。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持续深化干部作风转变,“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各级干部埋头苦干成为作风新常态,先后创造了“龙门现象”、“碧桂园速度”、“芝川模式”。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镇村综合改革,开展全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率先在全省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探索下放镇办“四权”,公车改革基本完成,工资制度改革落实到位。实行重大事项向人大、政协报告和通报制度,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复。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强化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审计监督,建立政府部门审批事项和责任落实清单,政务公开全面推进。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对30个重点村换届选举和财务公开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村级换届选举圆满完成。国防动员、司法、国土、科技、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地方志、审计、统计、物价、工会、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2015年各项目标的全面实现,标志着我市“十二五”规划任务胜利完成。过去五年,全市经历了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的严峻挑战,经受了能源工业滞销价跌、经济持续下行的重大考验。面对困难,我们超前谋划、精准施策,全市人民共克时艰、拼搏实干,保持了经济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夯实了赶超跨越的强劲基础,推动韩城进入了蓄势勃发的新阶段。
  过去五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人均GDP达到1.3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5%,总量是2010年的2.7倍;城乡居民收入5年净增15000元和6900元,是2010年的1.8倍和2.1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4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8倍。“陕西十强”由第9名提升到第6名,“西部百强”由78位上升至第30位。
  过去五年,产业支撑更加有力。钢、电、建、化四大主导产业加速转型,新能源、新经济扬帆起步,龙钢公司成为渭南首家产值过百亿企业,黑猫焦化成为渭南第一个本土上市企业。建成了一批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提速发展。司马迁景区晋级国家4A,列入全省十大重点文化旅游景区,党家村进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一大批景区建设如火如荼,奠定了旅游华丽转身的坚实基础。
  过去五年,城乡面貌发生巨变。中心城市框架由12平方公里拉大到2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4.5%,5年提高13.5个百分点。108国道北线改造、龙门隧道、西禹高速龙门工业园区出口、黄韩侯铁路复线建成通车,改造提升县乡公路155公里。结束了城区无集中供热的历史,电网改造惠及5.1万农户。新增绿化面积30.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1%,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8平方米。高铁、机场、高速等重大项目的谋划争取,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做好了铺垫。
  过去五年,改革创新突破前行。政府机构、公共财政、国有企业、集体林权、金融、投融资体制等方面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与省水务集团、省地建集团、省广电传媒集团、陕文投公司、省开行等央企省企和金融机构深化合作,与韩国开展文化旅游交流年活动,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大学生创业行动,开放发展新高地加速形成。被确定为全省第一个计划单列试点市,列入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全国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和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
  过去五年,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两个80%”全面落实,累计投入3.7亿元,新建改造校舍66所,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蛋奶工程全面普及,双高双普迈上新台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市人民医院迁建即将完工,市镇医疗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城乡医疗、养老扩面提标,困难救助、大病救助等制度全面落实,城乡就业更加充分,2万名群众通过保障性住房迁入新居,5年脱贫3.1万人,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过去五年,我们共同生活的这座城市发生了深刻变化,千年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些成就,凝聚着历届领导班子勤政为民的心血汗水,饱含着全市人民的辛勤劳动,体现着社会各界的贡献付出。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向全市人民,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韩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韩城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十三五”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三五”是我市建成区域中心的关键时期,做好未来五年工作,我们要准确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一要深化市情认识。实现跻身全国百强,韩城面临着更高层次的博弈,区域竞争更加激烈,率先发展的压力更大。“十二五”末,我市经济总量仅是全国百强平均水平的41.3%,与全国百强后十位相比,也有百亿元的差距,总量不大依然是我市发展的突出问题,必须奋力赶超、加快发展。二要把握发展规律。国家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挤压我市传统支柱产业生存空间,我们决不能走传统发展的老路,必须加速转型,调整优化,突破发展。三次产业比例失衡,战略新兴产业刚刚起步,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必须加快培育,弥补短板,增强后劲。三要抢抓发展机遇。我市既有国家支持创新、扶持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战略机遇,也有省上深化省内计划单列市试点的政策机遇,还有中省一揽子示范试点的重大机遇,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敢想敢干,物化政策,转化机遇,掌握主动权,抢占制高点,赢得发展先机。
  “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紧紧围绕“跻身全国百强,建成区域中心”目标,深入实施“一带两河三区四镇”战略,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打造产业聚集中心、区域交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创新中心、卫生医疗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努力把韩城建设成为黄河沿岸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陕西省五大区域新增长极之一。
  通过五年努力,经济社会在全省率先发展,领跑黄河金三角区域,实现“五个领先”:
  ——经济发展领先。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9920元和26550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0亿元。实现“跻身全国百强,建成区域中心”目标。
  ——质量效益领先。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四大产业协调发展。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文化旅游和现代服务业成为战略支柱产业,建成年接待千万游客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三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5%,形成具有区域中心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城乡一体领先。坚持城镇聚集人口、产业吸纳人口,到2020年常住人口达到100万,“一城两副四镇一百个新型社区”城镇体系基本形成。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30万,城镇化率达到90%,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走在全国前列。
  ——生态建设领先。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降低,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民生保障领先。全面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积极推进全民免费医疗,城乡医疗、养老达到一体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制度覆盖到人群覆盖。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基本形成。就业创业更加充分,现行以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民生活更加自豪、更有尊严。
  实现上述目标,在发展理念上要做到“四个始终”:
  ——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坚持把创新贯穿于韩城一切工作,聚集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资源,统筹推进科技、管理、产业、金融、人才等方面的创新,充分释放计划单列政策红利,打造辐射晋陕豫的创新中心,使改革创新成为加速经济转型、助推产业升级、引领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
  ——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这是解决韩城所有问题的关键。既要加快结构调整、提速转型发展,筑牢“好”的基础,又要抓住“快”这个根本,在有质量、有效益的前提下,全力加快发展,努力实现质量与速度并重、规模与效益兼顾、富民与强市共融的更高层次的科学发展。
  ——始终把扩大开放作为第一抓手。坚持开放兴市,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组织优势产品走出去,引导企业迈出国门,拓展国外市场。主动联合黄河金三角城市,推进交通、产业、旅游等多方面的互联互通和对接协作,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把韩城打造成为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
  ——始终把共建共享作为第一追求。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惠民,在加快发展中不断做大民生“蛋糕”,在富民强市中分好“蛋糕”。创新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全面小康的发展成果由全市人民共建共享。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陕西省)2016年澄城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下一篇:(湖南省)2016年株洲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