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按钮

(四川省)2016年大竹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02-18 07:56:13 来源:大竹县人民政府网 字体:
2016年1月19日
在大竹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大竹县人民政府县长  孙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十二五”时期及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一方面,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另一方面,社会转型时期各类矛盾凸显,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经济社会发展历经许多困难和考验。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砥砺奋进,创新实干,奋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追赶跨越,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繁荣时尚美丽和谐大竹建设全面推进。201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5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9.6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3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5%、13.5%、13.8%,比2010年增长102.6%、128.1%、117.4%;预计(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54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1.6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6%、9.93%,比2010年增长70.8%、154.77%〔1〕。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5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90.32亿元,同比(下同)增长9%,占GDP的62.8%。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23:53:24调整为18.1:56.1:25.8。工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工业结构更趋优化。2015年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户、微型企业170户,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13户、中小微企业达3296户,形成机电、能源、建材、农副产品加工、苎麻纺织、鞋服“六大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逐年提高。创新驱动能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时期累计完成工业投入321.68亿元、技术创新投入5.78亿元,建成院士工作站1个,培育国家创新型企业1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户、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品6个,创建省级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市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个。“1+3+10”工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经开区基础设施覆盖面积达9.5平方公里,入驻项目101个,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86亿元;石河建材园、庙坝小微企业创业园、月华食品园建设有序推进,鼎泰陶瓷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跻身全省首批工业强县示范县、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县。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粮食产量持续增长。良种良法得到有效推广,优质水稻种植率达90.3%,主要农作物关键技术推广普及率达85%,科技在主要农产品增长中占比达80%,全县粮食年产量稳定在50万吨以上,连续四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业效益明显提升。201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6.76亿元,比2010年增长21.8%;2011年—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3%,2015年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64元。2013年—2015年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助农增收工作先进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5年实现畜牧业产值34.5亿元,出栏生猪91万头,被命名为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新建粮经复合基地7万亩,全县特色产业基地达50万亩。新培育省市龙头企业5户、达16户,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2.1亿元、利润82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8.4%。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7个、达340个。全县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拥有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全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1个,“三品一标”〔2〕农产品达34个。创建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石河镇被命名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五年来,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煌歌中心商圈基本形成,先后引进家乐福、太平洋院线等知名企业入驻;新建商贸中心4个、专业市场3个、乡镇综合市场5个,新(改、扩)建农贸市场56个,建成“万村千乡”〔3〕农家店253个、“新网工程”〔4〕农家店203个。成功创建省级现代流通示范县。2015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2.26亿元,比2010年增长63%;实现外贸进出口2050万美元;新增规模以上商贸企业14户、达98户,培育自营出口企业30户;新发展电商企业35户,建成美联电子商务集聚区。旅游经济快速发展。被评为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列入全省十大区市县旅游目的地,五峰山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通过评审。2015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6亿元,比2010年增长162%。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有效增强。各类银行贷款余额124.4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83.23亿元、增长202.3%。成都农商行大竹支行挂牌营业。项目驱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二五”期间,累计争取项目1470个、到位资金53.12亿元,到位资金是“十一五”的2.27倍。2015年向上争取项目140个、到位资金13.11亿元。“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7.79亿元,年均增长17.9%。五年来,实施重点项目1162个,累计完成投资558亿元。
    ——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规划体系日趋健全。47平方公里城市控详规划和住房、消防、综合防灾、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及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城市设计编制完成。城市街景立面、道路系统、专业市场等规划布局进一步完善。乡镇总体规划和控详规划逐步完善,编制完成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及347个新村规划。城市规模不断拓展。“东扩、西控、南拓、北进、中提升”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县城建成区达24.2平方公里24.1万人。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协调推进,北城、东湖、东柳三大新区初具规模,北门片区旧城改造完成70%,十字街片区完成第一批次改造,西门片区旧城改造稳步推进。五年来,改造城镇棚户区8166户,建成保障性住房4298套。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坚持地上基础设施和地下管网系统同步推进,北城干道、竹阳东路东段、建设路北延伸段建成通车,城市干道达98公里,东湖广场、竹城1号广场等市政广场投入使用,护城河城区段全线贯通,建成市政桥梁19座;建成城区雨污分流管网系统 110公里,朝阳截污干管三四标段全面完工、一二标段完成总工程量的95%。坚持亮化工程和绿化工程配套跟进,城市亮化系统更加完善;绿化植物种植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率达27.74%,人均公园绿地9.95平方米。经开区产业规划和城市规划同步推进,与主城区的连接大道建成通行,产城融合进程进一步加快。城管工作向标准化、精细化推进,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小城镇建设有序推进。主城区带动小城镇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周家镇“县域副中心”、2个“全国重点镇”〔5〕、4个“全省百镇建设试点镇”〔6〕及其它特色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全县城镇化率达38.9%,比“十一五”末提高7.7个百分点。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五年来,建成省级新农村示范片1个、新农村综合体10个、幸福美丽新村精品示范村8个、新村示范点64个、改造农村危旧房16553套。
    ——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交通网络更趋完善。公路交通实现“半小时达州、1小时重庆、3小时成都”和“100%的乡镇(街道)、100%的村(社区)通水泥(油)路”的外联内畅通达格局。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3759公里,是“十一五”末的1.4倍。改造提升一级汽车站1个,全县现有县级以上汽车站2个、乡镇汽车站29个、农村招呼站246个、码头6个。2015年实施国道210线、318线大修117公里。南大梁高速公路大竹段完工、杨家—月华段联网通行,国道外迁、山后快速通道竹石线、包茂高速达渝段大竹南出口等重点交通项目加快推进。县道马西路(安吉—周家—石子—邻水)升为省道202线,竹石路(竹阳—石子—垫江)升为省道404线。达州—大竹—邻水—重庆城际铁路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并纳入“十三五”建设规划。农田水利保障能力有效提升。五年来,新建蓄水池3200口,整治病险水库18座,配套渠道280公里,新增蓄引提水能力550万方,新增有效灌面6万亩、节水灌面8万亩,治理河道30公里。新建集中供水工程80处,其中千吨万人水厂6个,解决农村安全饮水32.6万人。土地滩水库项目有序推进,筹集资金1.8亿元;龙潭水库配套工程加快推进,乌木滩水库灌区改造完成前期工作。乌木滩水库(百岛湖)创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建成高标准农田36.37万亩、机耕便民道1650公里,整治土地18.12万亩。被评为省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入列全国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第一批次候选名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强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国家级绿化模范县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成功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村2个、省级农业生态园区1个、市级生态村184个。百岛湖和龙潭水库创建为省级湿地公园。实施退耕还林5400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9.8%。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纵深推进,创建为全省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庙坝、石河、清河、杨家等4个乡镇被评为全省环境优美示范乡镇;2015年顺利通过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治理水土流失120平方公里,调整划定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95%。环境监管执法更加严格,总量减排得到较好控制。
    ——改革开放持续深入推进。坚持“放管结合、接放并举”,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开展行政权力清理、优化和动态调整工作,编制并公布政府部门行政权力清单6352项,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全面清理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项目,先后精简60项,保留行政许可188项,非行政许可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13项,不列入县本级行政审批事项76项。优化调整政府部门机构和职责,新成立城管执法局、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组建卫生计生局、食品药品局、工商质监局、教科局、农林局。大竹“撤县设市”已报国务院审批,新设立竹阳、白塔、东柳3个街道办事处,完成月华、高明、童家、天城撤乡建镇。商事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全面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7〕,全县市场主体达2.54万户。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成县天然气公司与华润燃气集团、电力公司与省水电集团的资产重组,金鑫物资公司国有股权全部退出,大安水库电站改制基本完成,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管理有序推进。扎实开展农村产权“六权同确”〔8〕,农村土地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确权颁证工作加快推进。农村资金互助合作、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全省第三批“百镇建设”等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全面完成农业“三项补贴”政策调整〔9〕。县信用社改制为农商行。城镇落户限制全面放开。教育、卫生、文化、科技、扶贫等各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开放合作更加紧密,五年来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54个,实际到位资金433亿元。
    ——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教育科技加快发展。五年来,投入资金6.2亿元,改造校舍15万平方米。校点布局进一步优化,新增城区小学2所,就近入学得到较好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行动纵深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实效。高效课堂全面推广,高考主要指标居全市第一。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对经济贡献率提高到53%,连续两届被表彰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成功创建第三轮全国科普示范县。文体广新繁荣发展。五年间,建成乡镇文化站47个、农家书屋382个、社区书屋6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站点491个;县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阵地免费开放。文艺创作成效明显,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新闻出版得到加强。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复查。广电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数字电视建设加快推进,建成“村村通”7497个点,安装“村村响”83个村,放映公益电影14028场次。承办各类体育赛事80余项次,全民健身热潮蓬勃兴起。室内体育馆完成主体工程。卫生计生均衡发展。五年间,建成县中医院医技综合大楼,县人民医院急救住院医技综合大楼主体竣工,实施乡镇卫生院污水污物及业务用房项目28个,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个、村卫生室120个。成功创建全国妇幼健康优质示范县、省级卫生县城;县医院创建为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县疾控中心创建为全省首批“二级甲等”疾控中心,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成果得到巩固提升。新农合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实施,新农合参合率和住院实际补偿率逐年提高,分别达到99.53%、65.43%;基本药物实现零差率、网上采购和集中支付药款“三个100%”;县内就诊率提高到90%,“小病在基层、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累计让利群众3916万元。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得到落实,计生优质服务工作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2.41‰,符合政策生育率83.25%。完成新档案馆建设。创建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防、气象、保密、对台、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方志、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全面进步。
    ——民生保障更加坚强有力。民生实事有效落实。切实加大民生投入,五年来累计支出65亿元,民生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例逐年提高,2015年达70.9%。连续三年集中办理县城社区民生实事279件,实干惠民电视公开承诺践诺惠民事项2508项。坚持每年实施一批群众急需急盼的政府民生实事。务实推进2015年“十大民生实事”办理,具体完成情况如下:(1)白塔公园进入招投标程序,名豪广场开工建设。(2)新增社会停车位500个,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停车位2500个;县城区建成第一座人行天桥。(3)西城水厂主体竣工。文星白鹤水库、周家同心桥水库终止承包合同;竹阳石猪槽水库终止承包合同进入司法程序;人和白塘水库、乌木观音洞水库调整为非备用水源水库,暂缓收回。完成周家平桥水库、石桥铺刘家坝水库和高明镇河流型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4)建设公租房300套;改造农村危旧房3000户;实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200户。(5)大竹县第十一小学启动建设;建成庙坝、石河等2所中心幼儿园并投入使用;建成中和小学、姚市小学、柏林中学、童家二小、新生小学等5个标准化食堂。(6)县群众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馆剧场)进入招投标程序。(7)县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综合楼因实验室设计变更,正在办理相关手续;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开工建设。(8)县中心敬老院和县儿童福利院主体竣工,正在进行室内装修。(9)白塔街道双马农贸市场正在建设之中。(10)农产品及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因政策因素暂缓实施。扶贫移民取得实效。五年来,累计投入5.02亿元,实施连片扶贫开发项目4个、产业扶贫项目8个,推进整村扶贫73个、特困村建设31个,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贫困地区行路难、看病难、饮水难、增收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由2010年底的159026人减少到2014年底的79663人,贫困发生率由“十一五”末的17.29%下降到2014年底的8.85%。2015年启动实施精准扶贫工程,预计实现精准脱贫16161人;特困移民避险解困800人。金鸡乡金鸡村脱贫工作经验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推广。就业和社会保障切实加强。“十二五”时期,就业创业促进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就业创业培训3.86万人次,支持3391人成功创业;城镇新增就业2.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2015年达23866元;社会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五大社会保险年参保达80万人次以上;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保障低保对象32万人次、五保对象3.8万人次,医疗救助46.2万人次,法律援助1.1万人次。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快发展,成功创建第三轮、第四轮全省敬老模范县。军地共建取得实效,成功创建第十届全省双拥模范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安全监管能力明显提升,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地质灾害等各领域安全监管得到切实加强;整顿关闭煤矿23户,煤矿安全工作取得预期成效,成功摘除全国煤矿安全重点县“帽子”,通过全省安全生产重点监控县“摘帽”验收。顺利完成“六五”普法规划任务,普法工作实现全域全民全覆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暴力犯罪、侵财性犯罪案发率逐年下降,破案率大幅提升。成功摘除全国禁毒重点整治通报县“帽子”。石河镇创建省级安全社区通过验收。白塔街道幸福社区被评为全国“社区康复、社区戒毒”示范单位、全省依法治省示范社区。成立县应急委和十个专项应急指挥部,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妥善处置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大调解、大接访、大走访及信访积案化解等活动持续开展,认真办理“县长信箱”、“县长热线”,群众来信来访渠道保持畅通。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四川省)2015年仁寿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下一篇:(四川省)2015年珙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