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按钮

(湖北省)2016年随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02-22 17:02:38 来源:随州市人民政府网 字体:
——2016年1月17日在随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 长 郄英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解放思想,攻坚克难,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努力缓解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过去五年,战略定位开启新格局。“圣地车都”战略上升为省级战略,围绕《随州“圣地车都”战略发展规划》出台实施了专汽、冶金、建材、旅游等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我市获批创建湖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并被全域纳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等战略规划。一系列重大战略的部署实施,为我市进一步明确了战略方位,细化了战略目标,廓清了战略路径,引领并推动着全市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过去五年,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十二五”时期,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好于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实现“保五争三”,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达到785亿元,年均增长11.2%,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62亿元、规上固定资产投资907.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6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5.1%、31.7%、15%和35.4%,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3%。
过去五年,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产业结构出现积极变化,三次产业之比由 “十一五”末的21.6:45.2:33.2调整为17:49:34。农业基础夯实加固,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总产值达到239亿元,是2010年的1.6倍。工业经济难中求进,以汽车机械、食品工业、冶金建材、医药化工、电子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六大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基本形成,实现工业总产值1335亿元,是2010年的2.6倍,特别是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0万千瓦,我市一跃成为全省新能源第一大市。第三产业蓬勃兴旺,文化旅游健步发展,连续七年成功举办寻根节,炎帝故里、大洪山、千年银杏谷、西游记公园等一批重点景区全面建成,接待游客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4%和23%,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快递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
过去五年,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围绕“双百”城市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建管并重,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7.9%。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文化公园、滨湖体育运动场、青年路大桥等重点市政项目相继建成使用,城南、城东和城北新区建设提速,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随县新县城基本建成,广水“一河两岸”初具规模,一批特色镇、重点镇加快发展,“一主两翼、多点支撑”的城镇化格局逐步形成。城市名片越擦越亮,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湖北省省级文明城市、首个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复查验收,随州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过去五年,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铺开,文体广电、医疗卫生、财税金融、食药监管、城管综合执法等重点领域改革顺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审批流程得到再造,审批效率进一步提升。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成效,融资渠道向多途径转变,裕国菇业、双剑风机、广彩印刷等3家企业挂牌“新三板”,10家企业挂牌“四板”,城投、建投债券成功发行并募集资金32亿元。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累计出口54亿美元,香菇出口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农产品出口稳居全省第一、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实际利用内联资金673.4亿元、利用外资4.1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及央企省企39家,混合所有制企业达到27家。
过去五年,人民生活有了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6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93元,年均分别增长11.2%、13.1%。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就业形势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实施“三民”工程、城乡网格化管理、“三调联动”等,进一步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市政府承诺的实事项目全面完成,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出行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与此同时,新闻出版、文联、社科联、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对口援疆和国防动员工作收获新成果,工会、青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会、无偿献血、老龄和慈善事业呈现新气象,审计、统计、国调、质监、国资监管、物价、供销、机关事务、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档案、保密和地方志工作有了新提升,邮政、通讯、无线电、石油石化、烟草专卖、民防、消防、水文和气象等工作取得新业绩。
特别是在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的重重困难,我们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先行先试、特色发展,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巩固和扩大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8%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3%、居全省第4位,规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1%、居全省第4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8.2%、居全省第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8%、居全省第5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实现“保五争三”目标。
(一)锐意推进改革,发展动力更加强劲。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推进,议事协调机构清理精减率达到92%。行政审批提速提效,锁定265个审批事项,大力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17个市直部门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平台试运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实施。创新财税体制,“营改增”逐步推进,强化预算管理,统筹财政专项资金1.8亿元,盘活财政存量资金10.4亿元,资金使用效益显著提升。产权制度改革实现突破,不动产统一登记试点工作在全国先行先试,并取得成功经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破冰前行,在全省率先设立1.25亿元中小企业续贷周转金,为企业解决12亿元“过桥”资金,政银集合贷、助保贷帮助117家企业贷款11.3亿元,全市新增信贷投放近80亿元,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四板”挂牌企业4家,裕国菇业从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1.1亿元。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6家,同星农业与正大集团成功重组。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以上,湖北省专汽研究院等3家单位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随州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二)着力调优结构,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农业基础持续稳固。粮食增产2.5万吨、总产达到163.4万吨,食用菌、马铃薯等优势农产品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新登记农民合作社391家、家庭农场96家,新增土地流转16.5万亩。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争取土地整治项目10万亩,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61座。工业经济加快转型。新进规模企业101家,亿元企业突破400家,成功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首批应急产业(专用车)示范基地和“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六大产业板块不断壮大,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3.8%。专汽产业回暖上扬,专用车产量首次突破10万辆、增长15%以上,新增专汽资质企业3家,成功举办2015年中国·随州专汽发展论坛,被授予国家专用汽车质量提升示范区、国家级出口专用车产业质量安全示范区;食品工业稳步增长,实现产值323亿元,增长12.5%;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扩张,电子信息进入省重点产业集群。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文化旅游亮点纷呈,乙未年寻根节、第25届中国(随州)兰博会、大洪山慈恩寺本焕长老舍利塔安放系列活动、2015中国·随县香菇节等成功举办,九口堰新五师纪念园建成开园并获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年共接待游客17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2%,其中大洪山风景区接待游客人数增幅超过40%,西游记公园、西游记漂流和千年银杏谷接待游客人数首次突破百万。电子商务不断拓展,高新区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50多家,淘宝·特色中国随州馆入驻企业200多家,苏宁云商随州馆开馆上线,广水市、随县分别被命名为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市。
(三)紧盯项目建设,投资拉动更加有力。131个省市重点项目开工,其中12个省级项目完成投资49亿元。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汉十铁路、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和华能随州燃煤电厂全面开工、以500千伏输变电站为主体的区域电网新建和农网改造加快实施、全省最大的马鞍山100兆瓦地面光伏电站建成运营、东风车轮1000万套车轮生产线正式投产。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城南污水处理厂等PPP项目进展顺利。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新引进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0个,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项目资金8.6亿元、中央专项建设基金15.9亿元,实际利用内联资金240亿元、同比增长22%。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新策划2351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其中247个纳入国家重大工程、省重大专项项目库。
(四)坚持建管并举,城镇功能更加完善。新一轮“五城同创”有序进行,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逐步提升。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东外环公路全线贯通,博物馆扩建、淅河大桥改造、季梁大道延伸段等已经完工,规划展览馆布展开放,传媒大厦、解放西路、神农大道淅河段、高新区“一河两岸”改造等抓紧建设。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能力进一步提升,数字城管指挥中心试运行,地下管网普查工作进展顺利。开展“绿满随州”行动,完成造林27.8万亩,超过省定目标25%,中心城区新增绿地61.8万平方米。“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丰硕,2个镇获国家生态镇、2个镇获省“楚天杯”、10个村成为省宜居村庄,长岗镇被命名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省级旅游名镇,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居全省第一方阵。
(五)高度关注民生,人民福祉更加增进。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到10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9%。全市新增就业2.2万人,新增小额担保贷款1.2亿元,扶持创业1113人,新登记市场主体3.3万户。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03.3万人,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公立医院分级诊疗体系加快建立,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大病商业保险为1.2万参保人员支付保险3600多万元。持续推进“两室联建、医养融合”,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36个和农村互助式照料活动中心259个。学前教育资源较快增长,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投入1.2亿元改扩建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运动场,高新区季梁学校建成开学,城南新区白云湖学校建成交付,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高考实现新突破。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9697套,基本建成6534套,分配入住5258套。住房公积金新增缴存4500人,新增归集5.4亿元。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切实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整治行动,PM10均值比上年下降4.6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4;城区饮用水源地综合治理纵深推进,封江供水复线工程全面完成,?水王福窑取水口正式关闭,中心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新解决23.4万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深入实施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创建和专项整治行动,努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全面打响扶贫攻坚战,因村因户开展精准扶贫,全市扶贫小额贷款规模达到5000万元,实现脱贫2万人。完成通村公路450公里,“村村通客车”实现全覆盖。加快建设“平安随州”,以信息技术和“7+N”常态化巡防机制为支撑的立体化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大力开展“双拥”创建,军地融合深入推进。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全年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着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六)不断转变作风,自身建设更加扎实。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议案建议、政协建议案提案276件,满意率进一步提升。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顺利迎检,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逐步实施。坚持开展 “周报月评年考”,深入开展“乡镇大比武”,全面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四项专项整治、三个专项治理”,大力整治“不作为、慢作为”现象,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不断推进“两个责任”落地生根。认真落实省委巡视反馈意见,积极进行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整改,着力构筑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努力打造阳光政府、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随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委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加强监督、市政协积极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驻随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随州经济社会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十二五”期间的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压力加大。受多方面因素特别是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我市部分经济指标虽保持增长,但增速下滑;部分企业经营较为困难,要素制约突出,特别是融资渠道不畅,盈利空间变小。二是产业结构仍需深入调整。产业实力整体较弱,层次不高,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传统产业占比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三是民生改善任务依然繁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仍有欠账,社会事业发展相对不足,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尚需提升,广大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四是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观念和为民服务意识较差、能力不足、作风不优,遇事推诿、办事拖拉、为官不为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效果。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思路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需要我们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进一步增强跨越发展的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力以赴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湖北省)2016年大悟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下一篇:(湖北省)2015年随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