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按钮

(河南省)柘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08-29 09:32:56 来源:柘城县政府网 字体: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总引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是柘城县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科学制定和实施《柘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柘城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规划纲要是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蓝图和全县人民 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正确认识县域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突出做好发展和稳定两篇文章,按照“膨胀总量、优化结构、做强骨干、发展龙头、壮大实力”的发展思路,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扩开放、控风险、惠民生,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第一节 发展基础
一、综合实力在赶超发展中持续提升
“十 二五”期间,随着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等政策措施的相继推进与实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质量,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综合 实力持续提升,实现了赶超发展。2015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66亿元,年均增速为9.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4000元,年均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20lO年的近4倍。现 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粮食产量维持连年增加态势,多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4年首次被评为全国产粮大县。现代工业发展得到新提升,2015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0.5亿元,年均增速为15.8%。金刚石制品由低端向高端、由工业领域向商业和民生领域拓展,发展成为全国金刚石超硬材料 行业集群度较高、产业链条较完善的产业化基地。“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4亿元,是“十一五”的2.69倍。2015年,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达到63亿元,年均增长14.5%。
二、经济结构在转型升级中明显优化
五年来,柘城坚持抓调整促转型,加快推进全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5.48:34.97:39.55, 与2010年的36.6:30.6:32.8相比,二三产业占比提高11个百分点。农业结构明显优化,现代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辣椒、胡芹和板材等特色 农业发展迅速;产业链条不断拉长,涌现出以宁丰木业、春海辣椒为代表的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业结构调整成效突出,按照“强力推进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着力培育医药制造产业,适度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工作思路,主导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特色优势进一步增强,骨干企业稳定发展,惠丰钻石科技有限公司、力量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产业集群效应显现,金刚石微粉产量和出口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和50%,县 产业集聚区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全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先后获 得“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河南省产城联动发展示范集聚区”“河南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等荣誉。科技创新再创佳绩,建成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圆满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商贸、物流、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
三、城乡面貌在融合发展中深刻变化
“十 二五”期间,柘城县统筹推进县城、乡镇、新农村协调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效显著,2015年柘城县城镇化达到32.6%,比2010 年提高了6.8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中心城区框架不断拉大,承载力不断增强。坚持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两手抓,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功能 日益健全,城市品味持续提升。城市管理专项整治扎实推进,蓝天碧水计划、清洁河流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容湖、古黄河、余河坡“一湖两河”综合治理取得明显 成效,容湖被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成功蝉联省级园林城、省级卫生城、省级文明城。生态示范区建设和生态保护取得新进展,林业生态县建设成效明显。县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重点治污项目运转良好。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的标准,“美丽柘城·整洁村镇”活动大力推进。
四、人民福祉在共享发展中稳步增进
五 年来,柘城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89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73元,“十二五”期 间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1%和14.5%。2015年。就业环境持续改善,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2011-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 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达到3.7人和3.78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截至2015年,城乡居民养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 43.59万人、4.7万人。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一批住房困难群众喜迁新居,城镇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扶贫开发成效显著,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十 二五”期间,脱贫人口累计达到9.51万人。
五、社会事业在统筹兼顾中全面发展
教 育事业蓬勃发展,农村学校食堂改造工程基本完成,职教中心被评为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学校。五年来县乡教育事业累计投入4.19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 32.53万平方米。卫生计生工作不断加强,截至2015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4个,床位2920张,卫生技术人员278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和公共卫生监督工作获得全省先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事业取得新发展,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十二五” 期间,新建21个乡镇文化服务中心、43个村级文化大院。科技事业持续发展,科技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15年,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084人。
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更多的五年。经过五年的发展,全县上下团结一致、拼搏奋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显著好转,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营造了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形成了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更高的平台上,进入了加速发展、蓄势崛起的新阶段。
第二节 面临形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特点。我 县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动力正在发生变化,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阶 段。要准确把握我县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把握大势、顺势而为、主动作为,以新的思维和方式,加快推进柘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战略机遇与有利条件
一是发展理念更新带来巨大需求潜力释放新机遇。创 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理念不断强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五化”协同推进孕育着巨大发展潜能,将极大推动创新驱动 发展、统筹协调发展、循环低碳发展和开放合作发展,并倒逼柘城着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县、全面从严治党,将不断释放新的制度红利、强化法治保 障,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
二是新一轮产业革命带来赶超发展新机遇。科 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正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我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行 动纲领,全面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新举措密集出台,为柘城加快科技创新、优 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业态、拓展增长空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是国家战略布局带来开放合作新机遇。国 家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统筹推进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国内各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明显加快,相互之间的经济依 存和互动效应逐步加深。柘城可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在落实和服务国家战略中谋求地位、体现价值。积极融入丝绸之 路经济带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竞争,增强开放合作力度,实现更大规模、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再造开放型经济新红利,在商丘市打造豫 鲁苏皖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是我省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深入实施带来政策红利新机遇。随 着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深入推进,柘城又被纳入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全国、全省在现代农业发 展、新兴产业培育、精准扶贫、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柘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农业现代化建设、扶贫开发、生态环境保 护等方面继续享受或争取优惠政策、资金支持奠定坚实基础。
五是自身综合优势凸显带来承接产业转移新机遇。柘城县厚植赶超发展的综合优势,资源、交通、劳动力、人文、环境等比较优势加速积蓄,后发优势日益凸显。随着国内产业转移和要素流动明显加快,商丘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被确定为全国66个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之一,正在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随着郑徐、商合杭、京九高铁以及商丘机场规划建设,商丘将成为全省第二个高铁枢纽城市,柘城县作为商丘五个组团城市之一,综合经济实力及金刚石超硬材料、辣椒等特色产业的辐射力、影响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步伐日益加快,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对大项目和高端项目的吸引力、承载力不断提高。
二、重大挑战与关键制约
一是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新挑战。新 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疲软、企业效益下滑、社会投资意愿弱化等重大挑战。当前,柘城正处于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接续的关键期,新增长点 支持力仍然不强,产业结构与中高端水平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经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现代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偏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和现代服务业比重不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工业内部原料型、资源型和初加工型产业比重较大,产业链延伸度不够,产品附加值偏低。第三产业仍以 传统服务业为主,产业层次有待提升。科技和人才支撑能力不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的研发、储备不足。城镇化水平偏低,城乡协调发展 任务依然繁重。
二是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演变的新挑战。国 际产业分工格局调整和竞争加剧,我国产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发达国家加快制造业回归和新兴产业发展步伐,与我国产业结 构的关系由互补为主向互补与竞争替代转变。新兴经济体与我国产业的同构竞争加剧,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挤压。国内区域间竞争格局也在加剧,沿海地区和 内地都在纷纷谋划布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内陆地区之间在承接产业转移上的竞争更加激烈。科技和产业变革在为后发地区提供赶超可能的同时,也存在与发 达地区拉大发展差距的风险。柘城属于传统农区,与周边县市区相比,同样缺乏特色鲜明的比较优势,围绕招商引资与周边县市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三是资源能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新挑战。柘 城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已有资源消耗格局与绿色低碳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的矛盾更加凸显。能源供给结构不 合理,雾霾天气、水污染、土壤污染、农村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在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理念的影响下,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任务艰巨,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增 强。
四是和谐社会建设任务艰巨的新挑战。随 着经济社会结构、各种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维持稳定、安全生产和 社会治安压力增大等难题亟待破解,一系列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矛盾尚未得到妥善解决,面临既要加快发展又要提升公共服务和群众生活水平的巨大压力。与 全国和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
第二章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施“产业强县、文化兴县、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弘扬 “自信、包容、拼搏、和谐”的柘城精神,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优化经济结构,着力增进人民福祉,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建设实力柘城、活力柘城、魅力柘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原更加出彩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节 发展思路
立足区域发展实际,结合未来发展趋势,我县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是:一城引领、三力齐升、四区协同、五化同步、六业支撑、多点推动。
——一城引领。积极挖掘自身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整合有利资源,统筹要素配置,优化空间和产业布局,着力抓好新区建设与老城改造、生态建设与文化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建设“产城一体、文城一体、景城一体”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三力齐升。通过实施“产业强县、文化兴县、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实力柘城、活力柘城、魅力柘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优化生态环境,实现县域实力、活力和魅力的全面提升,努力建设更有实力更富活力更具魅力的现代化新柘城。
——四区协同。一 是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抓住商丘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的历史机遇,挖潜县域综合优势,提升支撑承载能力。二是生态文明实验区。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体系,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三是创新创业示范区。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活创新创业 主体,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增强发展新活力。四是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统领,推进农业与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提高科技对农业 发展的支撑力,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贡献。
——五化同步。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更好的发挥新型工业化的支撑作用、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信息化的推动作用、农业化现代化的基础作用,推进绿色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紧密融合,探索走出一条传统农区“五化同步”的新路子。
——六业支撑。一 是超硬材料及制品产业。巩固微粉优势,做强单晶品牌,补齐制品短板,拉长产业链条,提高技术含量,加大新产品开发,打造全国领先的金刚石超硬材料及制品产 业基地。二是医药制造产业。依托双鹤药业、华商药业、美兰生物等龙头企业,拉长原料药产业链,打造河南重要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医药产业基地。三是皮件皮具产 业。打造产业龙头,突出品牌效应,形成从皮革加工到皮鞋皮具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四是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着力抓好辣椒、面粉、畜禽等优质资源深加工,进一步叫响“中国三樱椒之乡”品牌,引入一批知名品牌企业,培育形成一批优质原料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产业化集群。五是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服务、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现代农业互动发展,支撑县域产业迈向中高端。六是现代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壮大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多点推动。坚持特色优势互补,着力形成县城中心区四个乡镇(办事处)与其它周边18个乡镇和100个中心村多点推动、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加强中心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全县城乡协调发展。
第三节 基本理念
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自始至终贯穿于“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全过程,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坚持协调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各种关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更加主动融入省市全方位对外开放总布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坚持共享发展。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强化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四节 发展目标
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人均指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达到9%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力争2020年超过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经济基础更加坚实。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和层次持续提升,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化水平显著提升,三次产业更加融合、协调,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城乡面貌明显变化。力争到2020年,城镇化率突破45%左右,形成以县域城区为引领、以小城镇为支点的新型城镇体系,产业支撑力和人口承载力大幅提升,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城乡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全民受教育程度和人才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完善生态保护体系,环保基础设施覆盖城乡,循环绿色低碳生产模式广泛推广,产业循环体系建设取得突破,全社会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明显增强,形成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环境。uoS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1/8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