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按钮

(湖北省)汉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9-09-29 08:20:33 来源:汉川市政府网 字体:
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建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及四大基础数据库,建成跨部门、跨区域的信息交换体系。加强公益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建成一批重点领域公益性数据库,一批数字图书馆、档案馆,一批社区、农村信息服务站等。加强商业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建成一批重点行业大型应用数据库及一批行业综合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等,培育一批信息资源服务企业。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3、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建设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着力推进“互联网+”传统产业信息化。通过“互联网+”传统产业专项行动,促进工业与农业、服务业交叉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到2020年,建立30家以上融合示范企业,带动50家以上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重点建设与全市产业发展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依托产业集群、产业园区、专业市场和行业龙头企业,重点支持服务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加强能源保障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1、进一步加强电网输配能力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十三五”期间,汉川市全社会用电总量预测达到40.3亿千瓦时,年均增长7.96%。新、扩建110千伏变电站共8座,新、扩建110千伏主变8台,新建110千伏线路,改造110千伏变电站2座,改造110千伏线路。新、扩建35千伏变电站4座,主变4台,新建35千伏线路,改造35千伏变电站3座,主变4台,改造35千伏线路3条。更新所有老旧变压器,力争到2020年,供电可靠性提高至99.91%,综合电压合格率提高至99.85%。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大力提升油气储备能力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十三五”期间,汉川市石油需求总量预测达到29.48万吨,同比增长2.43%;天然气需求总量预测达到15679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74%。大力提高石油及天然气的供给保障能力,加强天燃气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城区加气站一座、川刘路市政中压站、马口天屿湖度假村调压站与管网、高中压调压站6座、荷沙公路市政中压站、新堰镇加气子站等项目。建设天然气高中压调压站三座,新堰镇建设加气子站一座,在脉旺镇、麻河镇、回龙镇、里潭乡、湾潭乡、垌塚镇、西江乡、韩集乡、华严农场、三星垸农场、中洲农场建设高中压市政管网79公里,庭院管网100公里。在沉湖镇、刘家隔镇、开发区建设三座加气站。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十、强化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着力构建“一屏两带六湖”为主体的生态环保安全战略格局,即以南河栗山为屏障,以汉江、汉北河两条流域水土保持带为依托,建设汈汊湖湿地生态保护区,重点保护汈汊湖、东西汊湖、黄龙湖、天屿湖、老鹳湖、包湖,全市范围力争创建10个环境优美乡镇和100个生态村。统筹污染治理、总量减排、环境风险管控和环境质量改善,加强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开展噪声、固废、辐射等各类环境整治。到2020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生态文明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加强生态建设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1、构建汉江及重要支流绿色屏障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大力推进“绿满汉川”建设,坚持城区、乡镇、农村“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生态林、产业林、景观林“三林共建”,不断改善城乡生态质量。建立以林业建设为核心的综合防护体系,增强沿汉江及其主要支流沿岸林地截污和削减污染物的功能,构建绿色屏障。以沿汉江、汉北河及重要干流绿色林带建设为中心内容,坚持林草结合,统筹建设陆生生态系统与湿地生态系统,构筑具备防洪、血防、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态截污、净化水质、碳汇等多种功能的江河防护林和综合植被防护体系。加强汉川汉江段流域治理,重点突出河岸护坡建设、隔离沟建设、涵闸改建、外平台加高、水系防污等。增加植被种类,优化植被结构。重点实施防护林保护、长防林建设和荒山造林等项目,进一步加强汉江、汉北河、汈汊湖四大干渠、庙五渠及各垸内农田水渠水土保持林网建设,构建汉江水土保持林、生态防护林网体系,扩大林草覆盖面积,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禁止违法开采、无序开发、毁坏水系植被保护带。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强力推进森林城镇建设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建设和完善主城区近郊城市公园和环城河森林景观绿带,提升城区主干道及街头公共绿地绿化水平,推进单位和社区绿化。积极开展生态示范集镇建设,以集镇主干道、街头宜林地、广场、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社区等为重点,开展植树活动,大力建设社区片林、集镇森林公园、公共绿地、环镇绿带和小区森林景观,创建仙女山、开发区、马口、沉湖、庙头、刘隔等10个森林生态示范集镇。实现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5.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1平方米。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3、加强平原湖区稀有山体生物多样性保护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实施迁居透绿工程,恢复仙女山整山森林绿地系统,保护城区完整绿地,迁引适生鸟类,建立人与林、林与鸟共享的城市公园。对栗山山林风景资源实施重点保护,禁止山石资源采掘,采取封山育林、自然更新、恢复自然生态,建立栗山森林公园。恢复候鸟白鹭在湖区山林休憩和繁衍的自然环境,构建两栖野生动物和陆生野生植物有效保护区,丰富陆地生物多样性。建立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预警及风险管理机制,积极防治外来物种入侵。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4、加强湖泊湿地生态建设与水生态修复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以汈汊湖、东西汊湖、黄龙湖、天屿湖、老鹳湖、包湖为重点,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开展湖泊环境综合整治。禁止围湖造田、围湖养殖等行为,严格控制湖泊湿地周边的工矿企业及房地产开发。加大对入湖河道、河口的综合整治,加强环湖生态带建设,实现湖泊湿地生态功能的有效恢复。构建由水岸带植被和湿地组成的生态修复系统,全面恢复水生态系统基本功能,提高河网水系水环境承载力。积极推进环湖生态带的整治与恢复,实现水系连通工程。加大汈汊湖湿地水域建设、滩涂植被栽植、生态疏浚和生态修复等工程力度,完善地区配套,提升片区服务能级,重点发展旅游观光、文化体验、养老养生、娱乐休闲、生态居住等高端服务业,打造汈汊湖国家级湿地公园。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5、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机制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建立健全汉川与汉江其他城市之间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和补偿机制,采取转移支付、专项补贴、水权交易等多样化生态补偿方式,逐步构建汉江流域长效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机制和推进机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生态文明村庄。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加强环境保护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1、大气环境保护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实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城区和开发区、城隍等周边工业集中区进行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和集中整治,重点控制高耗能企业燃煤锅炉排放,对燃煤机组实施脱硫脱硝除尘工程,淘汰全市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小锅炉,大力推进“煤改气”工程。加强石化生产、输送和储存过程挥发性有机物泄漏的监测和监管,加强表面涂装工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积极推进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家具制造、装备制造、电线电缆等行业表面涂装工艺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控制。加强城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推动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禁止秸秆露天焚烧,支持建设生物质发电、秸秆沼气化及生产生物质成型燃料和活性炭等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加强机动车环检体系建设,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到2020年,工业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指标排放量达到国家“十三五”环境管理要求。加强环境空气自动检测站体系建设,全市城区和农村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每年大于310天。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水环境保护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严格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对食品、纺织、印染、金属制品、服装等重点行业环境监管,突出涉危、涉重、涉化及辐射行业监管,全面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防范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加大城乡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加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及排污管网收集系统建设,推进乡镇及重点村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监控手段。加强集中式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全面开展河流、城市内河水及黑臭水体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城市备用水源地工程。到2020年,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于5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大于90%。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达到国家“十三五”总量控制指标要求。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构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系统,加强生活垃圾管理,资源化利用电子废物,强化固体废物管理能力建设。加大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力度,统筹城乡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在马口、沉湖、分水、开发区等重点乡镇配套生活污水污泥处置中心,推进生活垃圾收、转、运系统建设,推动福星垃圾发电项目。健全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体系,加快废弃电子产品回收、拆解体系建设,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到2020年,力争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100%,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4、噪声污染防治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建立健全主城区环境噪声污染监管体系,加强综合管理,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机制。落实噪声监控制度,严格控制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加大执法力度和噪声污染处理力度,扩大噪声达标控制区范围。到2020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5dB的比例大于90%。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5、土壤污染防治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科学制定土壤环境功能区划,对土壤污染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对福星科技等企业排放的重金属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强化环境监管,统筹考虑土壤与大气、水污染治理,减少二次污染。禁止未经环境评估和无害化治理的污染场地进行土地流转和二次开发。对污染严重、不适合种植、养殖和居住的土地,调整土地用途或实施搬迁,防止污染扩散。开展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生态农业乡镇建设和乡村清洁示范工程建设,对影响人居环境安全、饮用水安全等污染隐患突出的污染场地,优先开展治理修复。提高土壤利用效率,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6、治污减排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突出工业污染源减排重点,提高工业污染源的污染防治水平。重点推进湖北汉新发电机组脱硫脱硝除尘改造、葛洲坝汉川汉电水泥粉煤灰综合利用,消减大气粉尘污染。在沉湖工业园、汉川经济开发区兴建一批日处理万吨级工业污水处理站。监测汉江、汉北河等重要水体中总磷总氮指标,对现有污水处理工程逐步进行升级改造。对电力、印染、化工等行业根据产能、产量宏观调控需求,严格实施行业性总量控制。对产能过剩行业和高污染、高排放行业实行新上项目产能减量置换,实现污染源排放总量控制与资源能源总量控制、机动车总量控制等统筹联动。适时开展污染源普查。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十一、切实保障基本民生服务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趋势,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积极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使全市人民安居乐业,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促进就业创业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1、积极增加就业岗位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继续大力支持发展家庭服务业等高就业产业。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8万个,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人,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十三五”期间,在除垌冢、南河、庙头、新堰、麻河等5个乡镇以外的其他21个乡镇场争取建设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其中争取5-7个乡镇在2016年前建成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KQ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9/13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湖北省)竹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下一篇:(湖北省)潜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今日推荐
(江西省)新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江西省)新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