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按钮

(甘肃省)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9-10-05 07:52:53 来源:兰州市政府网 字体:

  第四节 加快发展特色小城镇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按照老城区强化服务功能,新区强化产业功能,郊区强化特色功能的格局,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和特色小城镇,把三县一区建成功能完善、发展强劲的小城市,把乡镇建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和人口集聚中心。到2020年,建成10个试点名镇、15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乡村记忆”博物馆。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红古区城区重点发展铝、碳素、煤炭、清真生物制品、城市矿产、建材和面向青藏的物流加工产业;永登县城重点发展建材、冶金、农副产品加工、商贸旅游服务产业;榆中县城重点发展新型材料、大型科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皋兰县城重点发展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农产品加工产业。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快特色小城镇发展步伐。围绕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自然风貌、文化风俗和资源禀赋,按照“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的原则,切实做好特色小城镇的培育建设。重点发展青城、河口、苦水、阿干、连城、红城、什川等历史文化旅游型小城镇,花庄、西果园、武胜驿、大同和高崖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型小城镇,河桥、连城、金崖、平安、甘草店、黑石、红古等工业服务型小城镇,定远、西岔、忠和、九合、水阜、新城、东川等商贸物流型小城镇,和平、夏官营等科教服务型小城镇,增强发展活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镇人居环境质量。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五节 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深入推进 “1236”扶贫攻坚行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新农村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美丽乡村”示范村道路建设工程和农村路网改造工程,到2020年,全市修建村社道路1500公里,实现全市具备条件的自然村100%通硬化路;建成15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村组道路300公里,实施农村路网改善工程1944公里;全市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95%。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市贫困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水质达标率比2015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全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室内面积达到30平米以上。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实现具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贫困户应搬尽搬。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到2020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74.5亿元。加快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市龙头企业达到200个、各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到500家左右、示范性家庭农场发展到300家左右。加强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到2020年,全市所有的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二级以上标准,所有的行政村实现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市建成旅游示范乡镇20个,建成旅游专业村50个、标准化农家乐2000户,扶持发展乡村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50家,整体带动农村就业4万人,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0亿元以上。从2016年起,在巩固300个贫困村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力争每年建成150个左右的小康达标村。到2020年,扶贫对象可支配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四章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发展方式转变。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一节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在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接续的新常态下,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打造支撑增长的新引擎。同时,以延伸产业链条为核心,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支柱产业新优势。“十三五”期间,把石油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大数据)四大产业打造成千亿级的优势产业,把有色、建材、烟草、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食品及轻工七大产业培育成百亿级特色产业。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着力促进新材料、电子信息(大数据)、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公共安全、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到2020年,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6%。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新材料产业。建设水性科技园,带动区域性水性产业链延伸,着力打造原材料、环保家具、合成革制品、功能材料四大功能园区,推动关联产业集聚,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发展铝合金材料、高分子材料、碳素材料等新材料产业。以钛、镍、铜、铝为材料,做深加工的铜、铝单晶体、导体,加快发展精碳纤维、石墨烯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碳素新材料。到2020年,新材料产值达到1000亿元。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电子信息(大数据)产业。推动大数据在社会治理、经济运行、民生服务、创新创业、产业发展中的深度广泛应用,促进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打造甘肃万维、北科维拓、市民卡公司等大数据技术研发和应用骨干企业,实施北科维拓三维大数据产业园、甘肃超算中心区域性大数据中心、甘肃广电兰州新区云计算中心等重点示范项目,培育三维数字“千亿产业、百亿企业”产业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集约发展。到2020年,形成大数据产业集群,力争实现全市大数据相关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核原料、光伏和光热发电、水电三大领域。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占一次能源生产结构的20%;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达到5%以上;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装机规模达到400MW,水力发电装机规模1500MW。到2020年,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280亿元。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着力培育生物技术制药业,发展人体疫苗、动物疫苗、生物育种等主导产品。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发展中药材深加工产业,研制技术含量高、疗效好的中成药新药,推进中药材产业走向世界。到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260亿元。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节能环保产业。依托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发展以废旧电子产品、废塑料、废橡胶、废纸及报废汽车、废金属回收利用为主的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新型城市供热、余热余压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加快形成高效煤粉工业锅炉生产、运营、煤粉供应等产业链,实现煤粉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着力构建绿色环保工业发展新体系,到2020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规模。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公共安全产业。加快公共安全技术成果转化,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共安全产业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推进公共安全产业资源整合和产业集聚。重点发展食品安全产业、保安服务产业、安防产业、智能道路交通和交通基础设施产业、防灾减灾产业、安全生产产业、司法鉴定产业。到2020年,公共安全产业产值达到120亿元。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智能制造产业。打造智能工厂,实现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智能制造。积极推动数控机床、机械、电力、汽车、医疗等行业装备智能化升级。围绕培育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发展智能制造技术、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依托中车兰州公司、兰石集团、兰州机床厂等装备制造业,面向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工厂建设需求,发展智能成套技术装备、高档数控机床等重大智能装备新产业。实施医疗设备智能化,重点发展人工心脏瓣膜、医用记忆合金等医疗器械及材料。到2020年,智能制造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专栏4.1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新材料:年产10万吨水性涂料用树脂生产线、10万吨水性合成革用树脂生产线、8000万米水性合成革生产线、100万吨超级水性保水剂生产线、蓝星纤维公司碳纤维二期工程、方大碳素高温气冷堆核石墨规模化。电子信息:兰州三维数字产业系统联盟推广中心、三维商城电子商务孵化园、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及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四联光电蓝宝石晶体、海默多项流量计、军工电子设备制造、北斗导航、西北云计算中心。新能源:中核五零四铀浓缩四期工程,大通河铁家台、甸子、四渠以及鳌塔水电站,永登县上川新能源产业园光伏发电,独立光伏发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生物医药:禾邦现代中药基地、佛慈科技工业园、陇神戎发现代中药基地,生物制品所、中农威特、生物药厂建设疫苗,西脉合金、锦东生物等医疗器械及材料,红古区清真生物科技产业园,高新区榆中园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民海生物科技园。节能环保:红古再生资源产业园、兰州中铺子垃圾焚烧发电示范工程、双良电厂余热利用、煤粉装备制造、餐厨垃圾装备产业化及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雁儿湾中水回收。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化解全市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煤炭等过剩产能。全面清理僵尸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促进要素资源重新流动、优化配置。积极引导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向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建材、烟草、食品及轻工等产业集聚,加快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产业链延伸。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石油化工产业。以兰州石化搬迁改造为依托,把兰州新区石化产业园区打造成清洁油品、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油气煤综合利用的炼化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的石化产业基地。到2020年,石油化工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装备制造产业。在做强现有专用设备、通用设备、节能环保及军工成套设备等存量产业的基础上,着力发展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装备等产业。到2020年,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1100亿元。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有色冶金产业。发展伴生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和铝产品深加工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构建电解铝-铝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的煤电铝一体化产业体系。推进铝产品加工产业链延伸,发展中高端铝合金等高附加值产品。到2020年,有色冶金产值达到670亿元。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建材产业。研发生产特种玻璃、高强玻璃等高附加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值产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防水密封材料、保温隔热材料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和新型装修材料,促进建材产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建材产业产值达到420亿元。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烟草产业。实施卷烟生产线技术改造,调整品种结构,丰富卷烟类型,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焦油含量低的卷烟知名品牌。到2020年,烟草产业产值达到180亿元。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食品及轻工产业。提升改造食品制造业、百合和玫瑰深加工业、纺织服装业等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建设九州“主食厨房”食品加工园区,促进中小食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进一步做大玫瑰产业,发展玫瑰饮品、化妆品、食品、保健品等下游产品。抓好百合产业延伸,发展百合饮料、百合含片等养生保健深加工产业。改造纺织服装产业,提升精纺面料、皮革服装、纺织服装、水性合成革生产能力,发展布料皮革和下游服饰加工产业。到2020年,食品及轻工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专栏4.2传统产业重点项目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石油化工:兰石化在新区建设1500万吨/年炼油、80万吨/年石脑油制乙烯、25万吨/年丁二烯抽提、100万吨/年PX和150万吨/年PTA, 1000万吨煤炭分质利用。装备制造:兰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智能制造建设、正威年产25万吨低氧光亮铜杆及电气化铁路架空导线、中车兰州机车高端轨道交通维修及制造基地、兰州电机出城入园搬迁改造、神龙航空年产500架无人机及轻型通用飞机生产基地。有色冶金:金霸铝业年产5万吨型材、兰州雄泰铝业年产16万吨铝型材生产线、兰州恒利格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线、甘肃明旺新建3000吨/年高性能稀土抛光粉生产线、新西北碳素碳材料、煤电冶一体化试点工程。建材:兰州联和铸造园,兰鑫钢铁120万吨铸铁、120万吨线材、2×200m²烧结机,新鑫汇通30万吨球墨铸管,蓝天浮法太阳能光热玻璃、特种玻璃产业园,兰州甘草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烟草:“兰州”卷烟专用生产线技术改造。食品及轻工:青岛、雪花搬迁扩能,三毛集团、际华3512企业出城入园改造、新区服装生产基地,九州厨房、敬业向日葵、正林农垦、润民粮油等特色农产品加工,百合饮料、百合含片深加工。

  第二节 构筑“大三产”格局,推进现代服务业升级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7/14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四川省)中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下一篇:(甘肃省)永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今日推荐
(江西省)新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江西省)新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