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按钮

(广东省)大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9-10-12 08:12:15 来源:大埔县政府网 字体:
5I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5I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绿色、人本的城镇化发展道路,突出抓好县城和高陂、大麻、茶阳等中心镇建设,把大埔建设成为“城在山中、楼在林中、山水相融”的美丽山城,构建城乡区域均衡协调发展新格局。5I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1.提升完善大埔城乡规划体系。发挥《大埔县城市总体规划》的引领与指导作用,抓好县城万川新城、黎家坪新区、西部商务区及广州海珠(大埔)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完善绿地系统规划、地名规划等中心城区各专项规划。抓好县城和高陂、大麻、茶阳等3个具有县城功能的中心镇“一主三附”规划建设,推进中心镇及县城下坜、岭下等重点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5I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构建“一带三城”空间格局。加快推进梅潭河景观休闲带和县城、副中心城镇(百侯、三河)规划建设,构建“一带三城”组合中心。一带:将沿线联系三河、中心城区、百侯的梅潭河打造成为梅潭河景观休闲带与大埔城镇活力纽带。三城:中心城区(湖寮镇)建设成为县域综合服务中心、客家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与集中展示区、山水文化宜居名城。三河镇建设成为循环经济示范园、古城文化旅游区、县域城镇副中心。百侯镇建设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创意与旅游服务基地、县域城镇副中心。到2020年县城核心规划区面积扩大到约4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左右,县城人口达12-13万人。全县城镇人口达20.75万人,城镇化率达53%以上。5I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3.加快推进城区扩容提质。实施“东延西进北拓”战略,拉开城市架构,拓展县城发展空间。向东延伸,提升黎家坪新区,打造展现客家建筑风貌、自然山水环境的特色休闲、旅游、文化、居住、商业、展示等功能组团。向西挺进,促进商务及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建设文化旅游园区、健康养生园区、电子商务园区、休闲购物园区等配套服务四个功能区。向北拓展,推进县城万川新城规划建设。挖潜提质,推进城区组合改造建设,以人本理念管理城镇,维护城镇建设秩序,清理处罚违规用地,杜绝违规乱建。大力实施城镇美化、亮化、净化工程,重点整治摊点乱搭乱建、垃圾乱丢乱倒、车辆乱停乱放、广告乱设乱贴等不良行为。坚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使城镇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推进城市管理网络化、精细化,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5I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4.加快重点镇村建设。按照“一村一策、错位开发、串珠成链、联动发展”的思路,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打造宜居家园,提升人居环境。高陂中心镇坚持“产城融合”和“生态园区、工业新城”的理念,建设成为大埔的工业重镇、经济重镇,力争率先建成附中心城市。推进生活宜居区、商贸物流区、产业集聚区、城镇发展新区(移民安置区)、文化旅游区和生态农业发展区建设,打造大麻宜居宜业宜游镇。茶阳中心镇做好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对接,努力打造成为北部边贸重镇,建设“粤闽边区具有浓郁风情的千年客家古镇”。枫朗镇重点发展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商贸服务业,建成辐射带动县域东南部片区服务中心。西河镇实施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项目,立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和“全县新农村建设排头兵”的定位,大力发展健康和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大东镇、洲瑞镇、青溪镇、银江镇着重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养生、观光旅游产业,光德镇、桃源镇建成县域重要陶瓷生产基地。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进一步规范农村建房,引导农村住宅建设向中心镇村集聚。加快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亮化,深入推进幸福村居创建活动,至2020年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5I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加快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彰显大埔客家文化魅力。5I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充分挖掘名人文化,打造国学教育示范高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不断提升文化竞争软实力。5I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1.充分挖掘国学文化根源。利用百侯翰林文化馆开设国学及客家人文学、古琴、书法、国画等讲座,邀请国学名师讲学,推动大埔国学教育及精神文明建设进入一个全新阶段,把百侯古镇翰林文化馆打造成全国的国学教育示范基地。建立国学文化博物馆,展示大埔各种人文故事、宗谱、家谱以及大埔历史名人书写的书籍、刊物。推出国学文化游线路,探索创新私塾授课、科举考试、状元巡游、传统礼仪等文化体验旅游产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名人名居文化、红色文化、陶瓷文化、美食文化、宗教文化、华侨文化、客家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文化、长寿文化、农耕文化等内涵,建设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合力打造方圆30公里大埔文化大公园景区,将大埔县建设成为“中国客家文化大观园”。5I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遗产为核心,以景区景点为抓手,加大对古民居、古村落、名人故居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积极推进即将消失村庄的文化元素抢救工作。支持茶阳、三河、百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建设,支持湖寮镇申报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泰安楼、花萼楼、光禄第、三河中山纪念堂申报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加强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场馆,加大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的申报力度,健全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全面挖掘整理大埔全境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代表性传承人的录音、录像、图片和文字资料,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抓好文化遗产原生态保护与活态传承。5I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3.提升文化软实力。立足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新时期客家精神,树立客家人现代文明新形象。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完善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择址兴建大埔陶瓷博物馆、县文化艺术中心和大埔县图书馆。积极开展文化下乡和进社区活动,大力推进乡村文化、社区文化、园区文化、家庭文化等基层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所)、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场所继续免费开放,积极推动农家书屋提升工程,继续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无线覆盖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推进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积极打造文艺精品,创作演出一批能得奖、有市场、受欢迎的文艺作品,塑造推介一批客家文化形象代言人,不断提升客家文化的影响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促进文化、科技和旅游融合,依托高陂陶瓷文化产业园,培育文化产权鉴定、评估、拍卖、经纪等机构,大力发展演艺经纪、票务销售、会展策划、版权代理、创意设计等文化企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推动大埔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至2020年建立5个大型文化产业基地。5I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4.大力繁荣教育事业。全面普及学前教育,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优化发展高中教育,发展壮大中职教育,继续发展成人教育、民办教育、特殊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办强虎中、办特实验、办大职校、办优初中,力争到2018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高质量、高水平普及小学到高中阶段12年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以上。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梅州市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到2020年实现在校生5000人。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加强学校体卫艺教育和国防教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和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多形式的终身教育网络。到2020年,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大城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解决县城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进行学校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初中、高中分开办学模式,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大力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做好城区学校挂钩帮扶乡镇薄弱学校工作,建立区域间教育发展联动机制。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力度,多渠道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稳步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与福利待遇。5I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完善引才机制,搭建引才平台,构筑企事业单位人才高地,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型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建立健全人才政策运行、评价认定、考核激励、服务保障等机制,建立与人才实绩挂钩的收入分配制度,在经济待遇、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就学、人才入户等向优秀人才倾斜。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文化氛围,积极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完善休闲娱乐设施,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推进职称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符合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评价鉴定机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5I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五)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协调经济社会发展。5I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保障基本民生,提升保障质量,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对民生社会事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大幅提高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促进全县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5I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1.提高就业和收入。5I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积极促进就业。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支持全民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乡贤回归、海外侨胞回国、社会精英回乡”返乡创业,引导农民就地非农就业。推进产业园区就业拓展计划,实行产业园区重大项目建设与劳动就业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农村地区就业,完善和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重视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不断健全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重点提升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退伍军人等人群的再就业能力。加强与珠江三角地区对口劳务帮扶和劳务对接,提升转移劳动力的职业素养和劳动技能。培养职业农民。5I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以政府统筹、企业主导、技工院校和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职业培训网络,建立技能培训的网格化服务机制。完善创业培训补贴、创业扶持资金、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孵化补贴等扶持政策,健全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建立县、镇、村(社区)三级覆盖城乡的电商就业人才服务平台。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进一步扩大就业援助范围,实施重点援助帮扶和个性化指导,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建立失业保险援企稳岗、稳定就业的长效机制,探索实行失业预警制度,建立健全失业预防和调控机制,建立就业和失业的评估制度,有效应对失业风险。5I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不断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人事仲裁制度。建立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和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建设,提高监察执法效能,打造山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全面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5I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建立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共同参与的分配制度。合理调节收入差距,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探索最低工资标准与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挂钩的长效机制,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5I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健全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5I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完善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为准则,全面建立公平、制度化、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并轨。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完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不断提升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完善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慈善救助等制度的衔接。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全面实现社保卡户籍人口全覆盖,提升社会保障体系的信息化水平。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5I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不断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医疗、养老、最低生活保障、灾民救助和“五保”供养为基础,以教育、住房、法律等专项救助为辅助,其他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开展以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紧急救援等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加大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力度。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政策资金支持,增加养老床位。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兴办福利事业,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推动残疾人服务事业发展,完善残疾人保障机制。推进殡葬事业发展。5I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3.提升公共服务水平。5I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市场化、选择方式自主化,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推进健康大埔建设,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健全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站为网底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力争2018年成功创建省卫生强县。建立县城医院、乡镇医院联动合作的医疗共享机制,提升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重点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出生缺陷与残疾等疾病的监测与防控。推进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广东省)蕉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下一篇:(广东省)博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今日推荐
(江西省)新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江西省)新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