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按钮

(陕西省)子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9-11-21 09:43:49 来源:子洲县政府网 字体:
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一节 特色旅游业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以提升文化品味为重点,开发特色生态乡村观光旅游为主线,有重点地推进招商引资,大力改善基础设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休闲活动的需求。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快核心旅游景区建设。实施“五个一工程”,建成“两个3A级旅游区”。以县城为中心,结合佛殿堂、南丰寨、金鸡山等景点,整体规划、打造以早晚文体活动、假日休闲、健身爬山、生态体验等为主的城区休闲旅游景区。系统规划沿三瓜路至四大名山区域,统筹打造体现山区生态治理、陕北特色风貌、美丽乡村建设、子洲人文精神,集民俗文化、宗教活动、民间购买、避暑度假、农家饮食、农业采摘等一体的陕北乡村深度游体验景区。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打造特色旅游景区及景点。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推进周硷古镇修复建设,保护邱家坪和巡检司毛主席转战陕北居住地,挖掘重耳川、美谷界、黄土洼、十里盐湾、克戎寨的历史等文化元素,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景点。坚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依托丰富的历史、人文、自然等资源,大力发展古色、绿色、红色、特色等彩色旅游业。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打造核心旅游线路。依托县域核心景区、特色景点,打造县城休闲文化游、四大名山黄土风情游、周硷古镇体验游三大旅游线路,加快培育自驾、户外、徒步等新型旅游业态。利用电视、网络、报纸进行多方宣传,引导游客体验、参观、考察,逐步形成子洲固定、成型的特色旅游线路。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积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积极开发果馅、雪花等传统地方小吃,深挖推广石雕、剪纸等传统工艺品,加强提升山区现代农业有机产品等特色旅游产品。建设陕北民俗文化体验园,集中展示窑洞、秧歌、说书、道情、酒曲等代表子洲地域的传统文化。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专栏6: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1.实施“五个一”工程:建成一楼、一馆、一阁、一廊、一片。即中心广场石牌楼、展览馆、金鸡山崇文阁、滨河公园文化长廊、李子洲主题宣传片;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建成两个3A级旅游景区:以县城为中心,着力打造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旅游景区;以瓜则湾为中心,打造民俗文化、生态观光、乡村旅游景区;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3.旅游线路打造工程:打造县城休闲文化游、四大名山黄土风情游、周硷古镇体验游三大旅游线路;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4.旅游景点打造工程:打造出黄土洼湫滩、马蹄沟十里盐湾、重耳川遗迹、马文瑞纪念馆、邱家坪毛主席转战陕北革命旧居等特色鲜明、门类丰富的旅游景点;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5.旅游产品开发工程:开发出果馅、雪花等传统地方小吃,石雕、剪纸等传统工艺品,山区现代有机农产品;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6.周硷古镇建设项目:制定古镇建设规划,建设古镇特色街区、传统建筑、名家院落,再现“陕北四大名镇”形象;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7.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统筹旅游资源,印制旅游地图,成立各景区管理机构,加强旅游人才培训,完善旅游景区硬件设施。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二节 商贸物流业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快提升城区商贸业。建设城区商贸综合物流中心,吸引电商、快递和零担物流公司、第三方服务公司入驻,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引导、鼓励、扶持民间资本发展农产品运输业、批发业、零售业、包装业,培育一批商业连锁、餐饮连锁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主的互联网产业。建立以优质农产品为主的子洲特色产品网络营销平台,构建以电子商务为主逐步实现到村入户的城乡一体互联网物流体系,引导县域企业、农户参与、实践网络营销。围绕子洲优势资源,精选子洲有机农产品、文化旅游产品和其他地方特色产品,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宣传、销售,让子洲特色产品走出子洲、走向全国。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构建城乡一体的物流体系。加快建设马蹄沟物流园区,将此打造为真正的集仓储、运输、分类、粗加工为主的物流中心。根据山区现代农业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在南川、西川、小理河川部分重点镇选择建设若干仓储、运输点。逐步建成城乡一体、内外联接、供销双向、覆盖全县、辐射周边的现代物流体系。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专栏7: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1.城区商贸综合物流中心建设工程:加强产销对接、农产品冷链物流、电子结算、检测检验等平台建设;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区域集贸中心建设工程:在南川、西川、小理河川部分重点镇规划建设集物流、信息、商贸为一体的集贸中心区;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3.特色产品网络营销平台建设工程:加快与国内知名网站对接、合作,尽快建起子洲特色产品网络营销平台。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三节 生产服务业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强山区农业服务业发展。围绕山区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形成包括机械租赁、施工承包、种养管理、疫病防治、材料供应、产品销售等在内的配套服务队伍。结合全民创业,大力发展信息咨询、教育培训、生态管护、计算机和软件、中介、地产等现代生产型服务业,逐步构建起现代生产型服务体系。以苹果、小杂粮等主要农产品为重点,努力打造区域性产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在财政给予一定补贴的同时,逐步建立科学合理、持续长效的农业保险制度,为推进山区农业现代化提供保障。到2020年,保险项目基本覆盖农业主要品种,主要保险品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保率达到60%以上。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以金融组织体系建设为抓手,积极支持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和发展。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加快发展,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四节 生活服务业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提升传统生活服务业。推动传统生活服务业业态多元化、产品多样化发展。以满足消费需求、提升生活质量为重点,鼓励和支持社区商业以及各种民生事业发展,加大拓展家庭社区服务市场,大力发展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病患陪护服务、健康养生保健、幼儿早教等服务企业。到2020年,发展日用品配送中心1个,配送网点30个,新建社区服务中心5个,发展乡镇超市10个,村级网点80个,发展1—2个家政服务中心,组建现代服务机构10个。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创新现代生活服务业。积极引进、发展健康、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等现代型生活服务业,让城乡居民生活中融入更多现代元素,推动城乡生活消费方式由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专栏8: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1.传统生活服务业改造提升工程:推进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建起一批服务城乡的家政、养老、饮食、商旅、社区企业;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现代生活服务业建设工程:制定现代生活服务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现代商贸、家政服务、健康服务、电子商务、金融等产业。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十一章 实施创新驱动培育创业新动力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创业政策措施,继续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全域创客”战略部署,更加重视在外从业人员返乡创业,更加重视创客引领农民创业,更加重视创业环境的改善,以山区现代农业和绿色产品基地县建设为重点,大力扩展市场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兴业态,使创新、创业成为推进全县经济发展的新动力。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一节 继续实施全民创业战略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深入推进全民创业。继续坚持加快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坚持创业者自主决定投资项目,坚持市场导向与政策鼓励结合,进一步强化创业领域的宽度、项目开发的厚度和效益水平的高度。在继续重视生产经营型创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对市场营销渠道的开拓、产品深加工和销售包装以及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在继续重视催生原始创业、自主创业的基础上,加强对成长型企业、有条件做大企业和企业联合做强的扶持。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鼓励新型创业模式。鼓励科技人员利用科技成果创办、领办各类民营企业,通过技术入股创业,参与企业技术升级、新产品开发,推进产业优化升级。鼓励专业销售公司、网营公司,联系企业和农户组建以订单式生产为主的利益共同体,引领农民创业致富。鼓励投资者投资创建与扶贫结合型项目、整村建设型项目,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共建共享,以及各种有利于形成产销一体、有利于农民共同稳定致富的创业模式。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增加扶持资金。县财政每年投入创业专项资金1000万元,按照“统筹谋划、整合项目、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部门资金6000万元。探索设立“助保贷”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等方式进行扶持。加强对扶持资金的使用监管和后期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建设3个县级创业孵化基地和1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支持产品认证。支持企业积极进行QS认证、IS900认证,有机认证、无公害认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支持企业积极申报陕西省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和知名、著名、驰名商标的申评。对获得以上认证、品牌和商标的企业给予奖补扶持。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二节 搭建“全域创客”平台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树立“全域创客”新理念。在进一步推动子洲境内民众创业的同时,充分挖掘在外子洲人思想理念新、市场意识好、资金实力强、管理水平高、创新思路明、实干精神足的优势,积极引导他们把在外的成功发展与建设家乡结合起来,鼓励他们返乡创业,助推县上的引资、引智、引商,使其成为带动子洲发展的新引擎和生力军。从而形成县内外两支力量、两个市场互动互联、紧密配合,在创新招商方式中优化创业要素组合,营造“子洲人在哪都能为家乡创业”及内外子洲人共建幸福家园的“全域创客”理念,开创全县创业发展新格局。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快创客空间建设。坚持以各乡镇村情户情台账为依托,以扶贫、医保、民政、计生、公安信息为参照,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类商会联谊会及驻外办事机构为渠道,围绕建成小康、聚焦创新创业、推进网络连接,逐步建立覆盖县内、连接省市、辐射全国的“全域子洲”信息平台,为县内外子洲人进行情感交流和创业信息传送提供服务。着力拓展创客空间和创新工场,建设创业者孵化基地,为创业提供信息咨询、投融资服务、培训辅导、检验检测、科技评估等专业化服务。支持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向科技服务机构购买创新服务。抓紧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府环境、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促进创业、创新深入进行。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推动创新创业文化蔚然成风。充分利用网络及数字化手段在全社会传播创新意识、创新技术,促进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城市建设。开展“创新方法企业行”活动,选择部分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技术路线图等成熟方法的培训,实施创新方法应用示范工程,加强典型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完善人才流动管理机制,尊重创造性人才个性特点,为其提供宜居、宜业的环境,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三节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提高财政科技支持力度。坚持“发挥优势,加强创新,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科技发展原则,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全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加快子洲科技信息网络服务建设,设立新成果、新技术科技信息展示平台,构建县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QP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推动“星创天地”平台建设。积极适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要求,打造“星创天地”平台建设。到“十三五”末,(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力争达2%以上,新增省级创新技术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和农业科技型企业共3家以上;力争培育认定省市级科技型企业10家,新增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县级民营企业科研机构1-2家。完成山地苹果、旱作农业、有机核桃3个“星创天地”项目建设。

 5/10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陕西省)绥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下一篇:(陕西省)商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今日推荐
(江西省)新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江西省)新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