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来宾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十三五”期间来宾发展的战略目标、重要任务和发展路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规划,是关键时期的关键规划,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 精准发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明大势、识大局,把握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打造来宾经济升级版。
第一章 发展环境
总结好“十二五”发展经验,秉承成功的建市理念,把握国内外、市内外发展态势,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
第一节 “十二五”发展基础
建市以来,在三届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经过14年发展,来宾经济社会总体保持平稳,实现了从农业城市到工业城市、从普通县城到新兴城市、从桂中旱区到桂中水城的历史性转变。
特别是“十二五”规划以来,新一届市委、市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定地走“调整型、追赶型、特色型、绿色型”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促进了全市经济在新常态下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到2015年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57.7亿元,年均增长7.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850元,年均增长6.5%;财政收入50.02亿元,年均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9.07亿元,年均增长1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5.11亿元,年均增长12.8%。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4.1:47.5:28.4调整为2015年的24.5:39.1:36.4。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环保指标完成较好,在就业、物价、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城乡居民收入、节能减排等方面成效突出,特别是全市万元GDP能耗提前2年超额完成“十二五”13%的总下降任务,为全区完成节能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四大传统支柱产业通过转型升级竞争力增强,银海铝业落实了铝电结合政策,来宾华锡冶炼公司奥斯麦特炉技改、来宾电厂热电联产等成效显著,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兴起。城北区基本建成,来宾高新区、城南新区、河南工业园加快建设,特别是大学城、桂中水城的逐步建成,初步搭建起一座现代化的生态宜居城市。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创建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柳南客运专线建成运营迈入了高铁时代,武宣、象州、合山实现通高速,宾港、猛山作业区建成,桂中治旱工程全面推进。医改、华侨农场等各项改革成效显著。“十二五”时期是来宾市克难攻坚、艰难爬坡的五年,是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品牌创建有成效的五年,是夯实基础、蓄势待发的五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面向未来。
第二节 “十三五”发展态势
“十三五”时期,发展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我们要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从国际看,全球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新的技术革命正扑面而来,国际市场需求回升。从国内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业、创新成为趋势,新旧动力“去旧换新”,中国制造将由大变强。从区内看,广西经济存在下行压力,但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面临更加开放的发展环境。
总体来看,我们仍处在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珠江-西江经济带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来宾市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广西重大工程布局在来宾,如大藤峡水利枢纽库区工程、桂中治旱工程、港口建设和航道整治、县县通高速、铝精深加工基地、“双高”糖料蔗基地等。我们仍有条件和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主要是经济发展基础比较薄弱,通道经济发展滞后,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固定资产投资动能减弱,城镇化水平低,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日益严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社会矛盾增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特别是新常态下来宾经济增长优势在弱化,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全区差距的难度在加大,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艰巨繁重。我们必须因势利导,集中力量,精准发力办好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