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康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2016-06-10 09:01:02 来源:康保县政府网
字体:
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到2020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加强城镇基础污染源全面达标治理,突出抓好“蓝天碧水工程”建设,强化大气污染环境治理,严控SO2、氮氧化合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推动重点城镇、区域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到2020年,大气环境质量仍保持全省前列。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积极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模式和清洁能源应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立健全以预防为主的各项制度,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分区分类管理,搞好林草资源防火、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危险废物、化学品管理,依法打击违法行为,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加强环保基础能力建设,推进三级监测站标准化、环境应急监测响应系统、环境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开展大气、水、噪声等常规指标监测,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水平,“十三五”期间,县级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到三级标准,初步建成集污染源监控中心、污染投诉中心与环境应急指挥中心于一体的环境应急指挥中心。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推动资源节约循环利用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强化源头控制和目标责任考核,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全面实施企业“三废”治理,以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为重点,推行企业清洁生产,严格取缔和禁止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企业及工艺设备。禁止、限制矿业开发,禁止设置新的矿业权,对无证非法开采企业一律依法取缔,综合运用政策、法律和市场手段彻底关停取缔转型矿产业中的“僵尸”企业。严把环评准入关,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作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未通过环评的一律不得开工。积极推进重点区域战略环评,深入开展园区以及重点行业规划环评,严控“三高一底”行业发展。实施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业点源污染治理等重点工程,完善管网设施配套,力促工程减排达标。加大执法力度,严查严处违法排污行为,确保企业稳定达标排放。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强化资源节约利用。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设施蔬菜和禽畜养殖等耗水农业规模,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实施节水工程,发展节水农业,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完善水土保持监测预防体系,建立县乡两级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到2020年,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县水资源实现统一管理、统筹调控,基本建立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利支撑和保障体系。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强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严格保护耕地,强化基本农田管理,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调控目标、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全面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收储,加快废弃工矿土地和废弃居民村的复垦和调整利用,适度开发宜农后备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综合整治,大力开展保护性耕地工程、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沃土工程和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四项农田专项整治行动,实现保障发展和保护耕地资源双赢。坚决禁止、限制矿产资源开发,不再新增矿权设置,依法加大对已有非煤矿山治理力度,建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制度,完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及规划执行情况动态监测网络,促进矿产资源管理方式转变。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面向高端市场,积极发展有机蔬菜、有机食品,大力推行“草一畜一沼一菜”生态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实施循环基础工程,努力构建消耗低、污染小的现代生产消费体系。重点建设低碳、绿色、可循环生态工业园,实施一批科技示范项目,培育一批绿色龙头企业,形成资源优化组合、产品互补互供、产业链条延伸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以工程建设为支撑,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设施,促进废弃塑料、矿山尾料以及电子产品、金属等回收利用。减少服务行业一次性用品使用和消费,引导采用可再生、能降解的包装材料,加强餐厨垃圾管理回收和利用。开展节约型机关、企业、社区、市场创建活动,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倡导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创新生态建设协同新机制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按照“生态共建、资源共享”原则,加强与京津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交流合作,与京津共同构建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流域治理、水资源保护等生态协作推进机制和生态效益横向补偿机制,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奖补资金,积极争取京津在生态共建、定向援助、对口支援等方面对康保给予倾斜支持。构建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推动京津冀区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开展京津冀跨地域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逐步建立生态环境效益共享、建设保护成本共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体制。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建立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考核机制,加强生态保护评估,将评估结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对严格履行职责,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失职、渎职,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赔偿并终身追究其责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倡导绿色文明,推行绿色消费,鼓励公众自觉参与环保行动,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义务感。
专栏3 生态建设重点工程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1.蓝天碧水工程。利用3—5年时间对县城主城区大气、水、垃圾、噪声等项目进行综合整治,对重点乡镇和重点区域进行全面综合整治,努力改善重点乡镇、区域的环境质量。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节水工程。废旧节水设施回收利用项目,对瑞禹塑料制品公司进行升级改造,新上6条废旧滴灌带、地膜生产线,年生产滴灌管等产品2.3亿米。补充完善膜下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水源维修、地上部分的配套和地下部分的维修、更新换代。计划完成投资13823.41万元,改善膜下滴灌工程12.6912万亩,喷灌5.32万亩,低压管道灌溉1000亩,维修机井1000眼。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3.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原有供水工程308处和新建工程53处,扩大水源保护区域361处,安装净水设备建设361套。项目涉及我县15个乡镇,规划总投资30428.28万元。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4.河道治理工程。对统领地河康保县城上游河道5.2公里进行治理,两岸做护砌,河床清淤疏浚,工程总投资1771万元。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5.造林绿化工程。新造林项目,依托巩退和京津风沙源项目,规划实施新造林78万亩,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5%;光电路万亩生态绿化项目,建设林苗一体化万亩基地。 |
第五章 探索新机制 加快贫困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按照“夯基础、强产业、提功能、上水平”思路,以县城建设为重点,以乡镇建设为支撑,提高县城产业聚集、人口吸纳、城乡统筹的综合承载能力,为贫困地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探索出一条新路径。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构建县域协调发展新格局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按照“一城,四重点、一廊道、两轴线,三个协作区”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一城,即康保县中心城区,要发展成为冀蒙交界地区重要的商贸节点城市、京津地区特色农牧产品供应基地、华北重要的杂粮杂豆集散基地、环京津地区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京津冀地区草原生态与文化旅游城市、宜居城市。四重点:四个中心(乡)镇,即:张纪镇,要发展为康保县以旅游、风力发电、奶牛养殖、蔬菜种植产业为主的工贸型中心(乡)镇;土城子镇,要发展为县域南部以风力发电、蔬菜种植、生猪养殖、物流为主导产业的农贸型中心(乡)镇;芦家营乡,要发展为县域西部以风力发电、牛羊养殖、马铃薯种植为主的农贸型中心(乡)镇;照阳河镇,要发展为县域北部以风力发电、蔬菜种植、肉羊、猪、牛养殖为主的农贸型中心(乡)镇。一廊道,依托南北向国道510、国道511、省道241综合交通廊道,形成北联蒙俄,南联京津张的重点发展廊道。两轴线,依托二秦高速、国道510与省道301东西交通干道形成两条发展轴线。三个协作区:即建设北部生态保育区、中部综合发展区、南部特色发展区。到2020年,县域形成“中心城区—中心(乡)镇—一般(乡)镇—中心村”的四级城乡等级结构。形成“1—4—10—48”的居民点体系发展格局,即1个中心城区,4个中心(乡)镇,10个一般(乡)镇,及48个中心村。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因地制宜创新城镇化发展机制。创新投融资体制,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与京津联合开展跨区域基础设施项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试点、以税收分成模式与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开展园区开发、争取增加城投债置换短期债务等方式,优化政府债务结构,化解城镇化建设资金难题,推动城镇化大发展。加大农村闲置土地复耕力度,提升土地价值,为城镇化提供资金支持。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工业现代化及农业产业化双向推动城镇化发展,保证城乡居民享有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引导城乡风貌差异发展。重视内涵增长,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发展道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突出工作重点,强化中心城区及四个中心(乡)镇在城镇化中的引领作用,提高中心城区及中心(乡)镇的综合服务水平,提升中心城区及中心(乡)镇对农村人口的聚集能力。力争到2020年,县域总人口达到28.1万人,城镇总人口达到11.69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1.6%。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实施“小县大县城”战略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进一步扩大县城规模,优化等级结构,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打造成环境友好、宜居宜业的省级园林县城,使县城真正成为引领康保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带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10.0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12.21平方公里之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2.10平方米以内。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依托康保经济开发区,统筹县域经济和县城建设,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向县城汇集,推动分散的产业向县城集聚,形成产城一体、互动发展格局。加强康保经济开发区建设,重点抓好园区路网、强电、弱电、供水、排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创造最佳投资环境,完善服务设施。力争建成2-3个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立园支柱项目,引入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高新技术等行业的大型企业,全力打造一区多园的现代绿色产业经济开发区,进一步培强做大园区经济,在产城融合发展上实现提质提速,增强县城聚集和辐射功能。结合经济开发区,完善杂粮杂豆交易市场,扩大规模,打造华北杂粮杂豆第一交易城,全面完成石材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蔬菜批发和农产品深加工综合园区。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完成主街路、小街巷、城乡结合部、河道湖边水系等部位改造提升,路、水、电、气、热、讯等设施基本配套,建成一批特色景观节点。县城新开发区域在规划建设时,要通过分析供水、供热、供气数据信息,重新整合现有资源设备,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利用,积极推行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统筹管线布局,实行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廊模式,实现“三供合体”。扩大污水收集管网覆盖,新增管网27.3公里,加大对康保县县城及周边的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景观综合整治力度,尤其要高质量建设防洪工程、康巴诺尔湖及康河水质提升工程、水资源利用工程、生态涵养工程及滨湖旅游景观工程。建立系统完整、衔接紧密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构建公安交通、环境监控、城市管理三网合一的数字化城管体系和网格化、市场化的环境卫生保洁体系,县城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到“十三五”末,县城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5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90%,生活垃圾无害化达到95%,燃气普及率达到98%,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8%,完成雨污合流制管网分流改造率达到100%;县城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和改造率达到50%以上。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完善公共服务。合理调整教育、卫生、文化等规划布局,建立起布局合理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县城学校布局基本形成城区东、南、西、中北部学校、幼儿园布局合理,发展均衡,资源共享,相互衔接的格局。县中医院、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所通过扩大规模、提高建筑等级、增添医疗设备、优化治疗环境、吸引专业人才等措施,改善医疗与防疫服务水平。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改善居住环境。以康巴诺尔湖北岸、康河两侧为重点区域,加快“沿河围湖”棚户区改造步伐。整体规划旧城区、城中村改造,建设便民服务设施,打造一至两处标志性景观建筑,城乡互动,形成以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高档商品房等形式为一体的面向全县进城农民的住房保障体系。2020年,完成全部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的60%,改善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条件。分散燃煤小锅炉淘汰率达到10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5平方米以上,公园、游园绿地布局合理,达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至少建成绿道绿廊24公里;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比率达到35%以上。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立起系统完整、衔接紧密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环境容貌、工程质量、公共服务、设施维护等各项工作达到国家和省、市相关标准。建立起公安交通、环境监控、城市管理三网合一的数字化城管体系和网格化、市场化的环境卫生保洁体系。完善涉及城市管理的规章、标准、制度,全面建立重点建设项目库,建立健全机构,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形成全面覆盖、相互衔接、责任清晰、管理规范的城市管理体系。拓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空间数据库等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促进信息化发展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推进城市基础信息库建设,整理供水、排水、燃气、供热、通信等各类管线信息,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强化信息资源社会开发利用。建成公安交通、环境监控、城市管理三网合一的数字化城管系统,实现与省、市数字化平台的互联互通。建立市场化城市管理体系,以市场为导向,监督管理为保障,将城市管理业务通过市场公开竞争,鼓励社会企业、个人参与管理,将环卫清扫保洁、路灯亮化管护、园林绿地管护、公园广场管理全面推向市场,逐步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城市管理市场运作机制和模式,稳步推进城市管理向精细化、规范化发展。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努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高标准规划城镇建设体系。按照“夯基础、强产业、提功能、上水平”思路,进一步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努力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加快完善县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拓展县城空间布局,把产业集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商住开发、生态绿化,以及周边新农村建设纳入县城整体发展框架。加快小城镇建设力度,采取小区带动、产业开发、旧村改造等模式,着力打造一批特色中心镇、中心村。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推动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各乡镇等级层次、人口规模及服务范围的大小,合理配置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既要考虑为县城、各镇镇区服务,也要兼顾为周围各农村新型社区服务。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大农村路网、电网、通讯网、商业网点建设力度,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沼气和太阳能利用等工程,推进城乡等值化发展。到2020年,建成学前教育县、乡(镇)两级骨干体系和县、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农村每个乡镇建依托中小学布局调整闲置资产设一所中心幼儿园,力争乡镇中心园全部达到国家农村二类园标准,部分达到一类园标准。以供水、给水为重点,统筹优化水利设施用地布局。加快十五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的力度,提高乡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就医环境。实现每村一所卫生室,医护及医疗设备与人员的配置达到河北省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标准,满足村民日常购药、保健及治疗的需要。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提高城乡垃圾处理能力。垃圾收集处理要按照“村保洁、镇转运、县处理”的要求,统筹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实施布局,扩建垃圾填埋场1座;增添购置扫路车、餐厨垃圾收运车、洒水车、垃圾运输车和装载机等环卫作业车辆;在城区建4座垃圾中转站,乡镇建15座;建设日处理餐厨垃圾5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1座。加快完善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重点是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不断提高生活垃圾直接回收利用率。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统领,按照分类推进、分步建设的原则,统筹实施扶贫开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产业、文化旅游五大富民强县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分“中心村”“撤并村”“就地改造村”三类,有针对性地着力打造生态美、产业美、环境美、精神美的“四美新农村”。以“空心村”治理、异地搬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为契机,通过产业引领、龙头带动打造一村一品村级经济发展模式,达到农民增收、企业获利,同时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农村,实现反哺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美丽乡村建设与打破乡镇界限发展中心村相结合,吸取区域和片域优势。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全县将逐年分五批对48个中心村和119个保留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一是改造旧村。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心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坝上高原风貌和地域特色。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危房改造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三是改造树种。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四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到2020年,力争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县域全覆盖,即:主体街道硬化、美化、亮化、净化率达到80%以上;砖瓦结构房屋占80%以上,无破旧危房;县乡重要道路基本达到三级标准,村村通工程实现通村率100%,连接乡村间的道路绿化、整洁;行政村卫生室达标,千人拥有医生3人以上、床位4张以上;图书文化阅览室不少于20平米,室内桌椅能同时满足10人以上使用;文娱综合活动室不少于60平米,室内有棋牌等文娱设施不少于三种,电视机、影碟机一套;农村改厕全部完成,村公厕布局合理,建设符合标准;商业网点合理,方便村民生产、生活基本需求;饮水安全、方便,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以上;村域绿化率达40%,村庄主要街道两侧绿化;实现村民自治,有村民自治章程、村民自治组织,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健全。
专栏4 城镇建设重点工程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1.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28公里“两横八纵”路网工程;雨水管道13.8公里、污水管道14.7公里以及13.5公里管线建设工程及加气站1座和日处理能力2.5万m³/日污水处理厂一处等其它配套设施工程。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道路建设工程。县城道路建设工程项目,新建道路七条、11.55公里,打通断头路3条、1.3公里,小街小巷全部硬化;高标准农田田间道路建设,依托以工代赈项目,规划修建田间道路300公里,覆盖耕地面积20万亩。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3.棚户区改造项目。县城5658户平房全部改造完毕。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4.污水收集处理项目。新增雨污排水管网27.3公里;更换维修污水处理厂设施设备;修建生物净化河道及人工子湖。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5.垃圾收集处理项目。扩建垃圾填埋场1座;在城区建垃圾中转站建设4座、乡镇建15座;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厂1座,日处理餐厨垃圾50吨。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6.县城集中供热项目。全县所有楼宇实行集中供热,预计增加40万㎡。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7.天然气项目。建设天然气CNG分输站、车用燃气加气站、CNG汽车改装厂、压力容器检测中心等设施,铺设次高压及中低压管网25公里。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8.县城园林绿化项目。新建新区公园154亩,扩建街心公园6.7亩,完善南海生态公园北门工程;完善主次干道20公里道路绿化;新建绿道绿廊8公里。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9.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依托塞林集团投融资平台,对全县76个保留村实施美丽乡村项目建设。 |
第六章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培育竞争新优势
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制度创新是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力。要以筹办冬奥为契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为经济社会增添新的发展动力。
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争取国家制定重点生态功能区补偿制度
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争取国家建立生态补偿增长机制,综合考虑生态主体功能区提供的生态产品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度等因素,提高贫困地区专项转移支付额度。加快自然资源及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全面反映市场需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推进生态环境定性评价向定量评价转变,为各类资源有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增加生态建设投入,提高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中央财政的投资比例,逐步实现规划内的项目由中央财政全额投资,减少或取消地方财政资金配套。提高江河综合治理、生态林建设补助比例。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争取国家建立和落实受益地区向输出地区生态补偿、定向援助、对口支援机制。
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
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对水流、森林、山地、荒地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产权制度,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用途管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实行严格的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在国家和省以上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上,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完善非煤矿业退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清理“僵尸”企业,细化县域主体功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稳定扩大退耕还林、植树造林范围,健全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资源资产者职责。
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探索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建立有效调节各类用地合理地价机制,选择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开展征收资源税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积极发展环保市场,逐步推行节能量、碳排放量、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健全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制度,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强化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社会监督制度,定期发布环境信息,公布水、大气、PM
2.5等环境质量指标,保障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实行差别化目标考核,积极探索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相适应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科学制定考核指标,对环境保护有功、循环产业发展突出的地区和部门实行奖励,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对重大责任事故实行一票否决。
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推进农村体制改革
f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规范引导土地流转,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构建农户、合作社、企业之间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培养职业农民队伍,扶持有技能和经营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办家庭农场、领办农民合作社,创立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深化农业服务体系改革,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构建组织服务、农资服务、农产品购销、农业合作金融、农业合作保险、农业科技、农村产权等综合服务体系。推进林业体制改革,明确生态公益功能定位,形成有利于生态林业发展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