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升级壮大临港工业
一、千亿元石化产业集群
全面建成石化产业园,建设三墩循环经济示范岛。建成百万吨芳烃、煤基多联产等项目,争取开工建设新的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重点延伸芳烃、烯烃两条下游产业链。2020年,石化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力争成为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
二、千亿元装备制造业
以中船大型修造船及海工基地为龙头,形成船舶制造、船舶修理等现代船舶修造产业集群。发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培育轻型飞机、游艇制造等新型装备制造业。2020年,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
三、能源产业
建成国投燃煤电厂二期、热电联供工程,争取开工建设国投燃煤电厂三期,推进大型LNG、国投大型煤炭储运基地、大型原油储备库等项目建设。2020年,能源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
四、粮油食品加工业
重点发展粮油加工、果蔬和肉制品加工、生物饲料等产业。建设大型粮油产业园。2020年,粮油食品加工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五、林浆纸产业
加快林浆纸产业园建设,延伸发展文化生活纸品、特种印刷、高端包装等高附加值纸产品下游产业链,打造造纸产业集群。2020年,林浆纸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六、新材料产业
整合提升冶金产业,着力推动镍加工行业重点往不锈钢及下游产业链方向发展。重点发展车用新材料、特种玻璃、特种陶瓷等制造,建设临港新材料基地。2020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第二节 壮大发展特色县域工业
提升发展灵山工业区、浦北县城工业园、钦北皇马工业园、钦南金窝工业园区等园区,建设灵 山陆屋、浦北泉水、钦南那丽、钦北大寺等一批重点镇工业区,支持申报自治区级重点园区。大力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布局本地优势资源型、劳动密集型、进口资源 加工型、临港配套型等产业。2020年,县域工业总产值达到1600亿元以上,比2015年翻一番。
第三节 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一、电子信息
重点发展计算机、遥控器、手机、新型平板显示器制造。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培育成为千亿元产业。
二、生物医药
重点发展特色壮医药、海洋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制造等。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三、节能环保
重点发展LED芯片制造、超高压设备制造等光电产业。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第四节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及芯片制造、集成光电子器件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北斗卫星导航等产业。
二、新能源产业
重点发展锂电池制造及风电、光伏发电、分布式能源、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产业。2020年,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三、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
重点发展机器人制造、3D打印等产业,推动钦州高新区机器人制造产业园规划建设。
第五节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发展
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加快石化、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电子、轻工等支柱行业生产设备的信息化改造,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第六节 加强工业集聚平台建设
优化现代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整合提升各层次产业发展平台,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承载力强的产业园区体系,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争取国家级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钦州保税港区扩容,力争钦州高新区创建成为国家级高新区。建设一批县域特色工业园及工业重点镇。
第十四章 加快打造千亿元现代服务业
实施现代服务业集聚提升计划,大力发展以港口物流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努力打造千亿元现代服务业集群。
第一节 提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一、现代物流业
建设钦州保税港区、钦州港综合物流加工区等现代物流集聚区及百家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千 村万店配送网络等城乡物流服务网络,重点发展港口物流、商贸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物流、智慧物流、城市配送及产业物流。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 心、期货商品交割中心等物流平台。培育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发展快递业,规划建设快速物流产业园。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达 到500亿元,成为北部湾港口物流服务中心。
二、电子商务
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邮政电商进万村等工程。积极发展社区电子商务,搭建面向城乡居民提供日常消费、家政服务、远程缴费、健康医疗等综合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促进物流、快递和电子商务互动发展。202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700亿元。
三、金融服务业
积极引进区域性、全国性和境外银行到钦州设立分支机构或网点,探索设立钦州民营银行、农 业商业银行,支持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大力发展航运金融、离岸金融、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等特色金融产品。推进以东盟为重 点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探索面向东盟的人民币回流机制。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四、信息服务
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积极推广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完 善信息网络和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推进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广泛应用。重点建设中国—东盟(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北斗卫星导航服务基地、中国—东盟港口 物流信息平台等项目,发展以港航信息、电子商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服务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产业。
五、专业服务业
重点引进设备租赁、检验检测、技术评估、产权交易等专业服务机构,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高端商务服务基地。重点培育汽车、酒类交易等特色专业展览品牌。
六、总部经济
加大招商推介,吸引到钦州设立管理营运中心、物流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地区总部等总部型机构,成为北部湾重要总部基地城市。
第二节 提质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一、商贸服务业
建设以大型商品交易市场为龙头、专业市场为骨架、社区服务点和连锁店为基础的城区市场网 络体系。推进中国—东盟(钦州)农产品大市场、北部湾国际汽车城等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加快建设河东新区商圈、白石湖商圈等商业集聚区,培育金海湾大街家居 建材等专业市场集聚区,规划建设火车东站商业区。建设子材西大街餐饮美食街等商业特色街区。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10亿元。
二、特色滨海休闲旅游业
突出“江、海、湖、山、岛”特色资源和海洋、英雄、千年古陶等特色文化资源,构建滨海 度假游、文化体验游、生态观光游、商务考察游、农业观光游、港口商贸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体系。重点将三娘湾打造成为以海豚文化为主题的国家旅游度假区、 5A级旅游景区,茅尾海建设成为滨海体育运动基地和钦州国际游艇俱乐部,推进钦南区、灵山县、浦北县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引导建设一批乡村休闲旅游项 目。2020年,全市旅游总人数达到3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300亿元。
三、健康养生、教育培训等服务业
加快培育集高端医疗、康复护理等于一体的健康养生产业链,打造北部湾国际滨海健康养生示范区。加快发展家政、养老、残疾人居家和病患陪护等家庭服务业。发展多种类型的教育培训服务。
四、房地产业
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积极发展养老地产、旅游地产和体育地产。鼓励本地房地产开发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推行保障性住房“以购代建”等模式,支持消化房地产库存。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
第十五章 提升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以农业工业化的发展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
第一节 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一、种植业
重点发展粮食、水果、蔬菜、糖料蔗、黄瓜、茶叶、中药材、桑蚕、木薯、辣椒等10大特色优势产业和富硒农业、有机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等3个新兴产业。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稳定粮食作物和水果种植面积,适度扩大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二、水产养殖业
重点提升大蚝、对虾、名贵龟鳖、名贵海鱼、官垌草鱼、罗非鱼等优势水产养殖业,发展集约化、健康水产养殖。规划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鼓励发展深海远洋捕捞。建设滨海休闲渔业产业带。
三、畜牧业
重点发展奶水牛、瘦肉型猪、海鸭蛋、优质肉禽、肉牛肉羊等特色畜牧业,发展规模养殖、生态养殖。
四、林业
重点发展速生丰产原料林、花卉苗木、松脂产业、八角、黄榄等特色优势林业产业,促进基地化建设,延伸产业链,发展林下经济。
第二节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推行“龙头企业+基地+拳头产品”等多种经营模式。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 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重点发展大蚝、黄瓜、荔枝、香蕉、茶叶、火龙果等优势农产品深加工,培育具有市 场前景的知名品牌。完善中国-东盟(钦州)农产品大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及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打造面向东盟的农副产品集散基地。鼓励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 和有机产品认证。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农产品商标,争创广西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乡 村旅游、创意农业等产业。
第三节 建设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重点支持台湾农民创业园、钦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钦南区玛氏火龙果产业示范区等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2020年,实现每个县区均至少有一家自治区认定的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第四节 提高现代特色农业保障水平
一、农田水利设施
新建王岗山等10座中小型水库,建成钦州市城区供水水源工程等重点水源项目,力争完成青年水闸等15座大中型病险水闸及一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推进灵山、浦北县城防洪治涝工程建设。健全中小型水利设施运营管理机制。大力发展农业设施。
二、生态农业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引导传统农业向特色生态循环农业方向发展。推广虾鱼混养、人工鱼礁、海洋牧场、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等养殖模式。推行无公害、标准化养殖。
三、社会服务化体系
健全农业科技推广、良种繁育、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饲料肥料供应、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市场流通、农产品营销等服务体系。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发展装备农业、设施农业。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规模及范围。稳定基层农业技术队伍。
第十六章 加快发展现代建筑业
推进建筑业整合升级,延长建筑业市场产业链。扶持一批建筑总承包商,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建设建筑产业园。深化建筑业改革和建筑用工改革。到2020年,建筑业总产值力争达到800亿元。
第十七章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围绕打造全国海洋强市示范市,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态休闲旅游、海洋生物医药、现代海洋渔业、海产品深加工、海洋服务业等海洋产业, 2020年,全市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力争达到800亿元。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提高新型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
第十八章 优化提升中心城区
坚持“东拓南进、沿江向海发展”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优化城市布局,推动港城、产城、学城联动发展,提高城市品质和现代化水平。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力争达到12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90万。
第一节 滨海新城
重点开发白石湖中央商务区、沙井岛休闲旅游及创意研发区、茶山江科教产业园、辣椒槌生态 宜居区四大功能片区,建设滨海休闲、健康养生、海上运动、科教等功能性项目,打造中国最美内海新城,成为现代生态滨海城市的核心区。2020年,建成区面 积15平方公里,人口15万左右,初步建成具有现代化特征和综合功能的城市新组团。
第二节 主城区
突出“一江两岸”空间布局,坚持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并举,河东片区围绕形成充满活力的现 代化城市新区,提升居住、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功能;河西片区重点推进旧城区保护与开发利用、城中村改造,凸显海上丝绸之路古城特色, 提升城市软实力。2020年,主城区人口达到50万左右。
第三节 钦州港区
按照港产城一体化的要求,重点建设钦州港行政商务中心,主要为临港产业、港航物流提供综合性城市服务。2020年,钦州港区人口达到18万左右。
第四节 中马产业新城
按照产城融合的理念,建成金海湾东大街东延长线、北部湾大道东延长线及产业园区快速路网、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实现产业链与服务链、生活链融合互动,打造国际化特色城市新区。2020年,中马产业新城人口达到5万左右。
第五节 三娘湾旅游度假区
建成三娘湾中华白海豚救护中心等项目,力争创建成为国家5A级景区,建设集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会展旅游、影视文化、旅游地产、海洋生态文化科研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滨海新区。2020年,三娘湾旅游度假区人口达到2万左右。
第十九章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大力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增加城市绿量,营造林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城市生态景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2020年,中心城区绿地率达到36%,达到一星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第二十章 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第一节 城市路网
重点形成主城区内环路网,建成主城区环北高速公路(黄屋屯至久隆)、钦江五桥等城市主干道路,基本形成“一环六横六纵七通道”为骨架的中心城区城市路网。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BRT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公共停车设施。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
第二节 污水垃圾处理设施
继续完善大榄坪、河东等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管网工程。加强旧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截流 改造。完成缸瓦窑沟、沙江沟等水系建设。开展城区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建成投入使用钦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 2020年,中心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
第三节 城市供水
建成城区第二水源、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全面解决城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钦州市第一、二、三水厂扩建。2020年,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中心城区供水能力达到50万吨/日。
第四节 供气
推进“县县通”天然气工程,重点加快滨海新城、钦州港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供气管网工程建设。2020年,城市燃气供气能力达到100万立方米/日,主城区燃气普及率达到95%以上。
第五节 城市公交
发展城市智能交通,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组织。加密主城区至滨海新城、钦州港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三娘湾旅游度假区等城市组团的城市快速公交。2020年,常规公交线路达到40条,线路总长640公里,公交车辆拥有标台数达到600标台以上。
第六节 供电
扩建500kV久隆变电站第三台主变,建成油路等3个220kV变电站及公园、滨海、三墩等11个110kV变电站。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和改造。
第七节 通信
推进宽带网络优化提速和技术演进升级,扩大宽带网络及公共领域无线局域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规模,提升城市宽带网络服务质量和应用水平。2020年,全市宽带网络基础设施水平达到全区平均水平,城市互联网网民达到200万人。
第二十一章 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