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三五”时期,是我县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的攻坚期;是适应和引领经济 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主基调主战略的机遇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加快建设法治织金的关键期。《织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是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一届八次全会精神,根据《中共织金县委关于制定织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 行编制的。主要阐明我县“十三五”战略意图、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制定各类专项规划、年度计划、 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县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期为2016-2020年,展望到2030年。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51.5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5.9%;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290元,五年年均增长2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213亿元,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280.5亿元,年均增长40.5%。财政总收入达到23.35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9.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04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7.3%。规模以上(2000万元口径)工业总产值达到70.6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51.1亿元,五年年均增长21.9%。完成招商引资省外项目到位资金116.17亿元,五年年均增长22.1%。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快速提升,位居“十二五”时期全省47个非经济强县和全市前列,较好地完成了预定规划目标任务。
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3:38.6:41.1。与2010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增加值达到30.7亿元,五年年均增长6.3%,粮经比调整为45:55;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6个百分点,增加值达到58.5亿元,五年年均增长20.9%,工业增加值达到40.75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7.6%;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1个百分点,增加值达到62.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4.7%,以特色文化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
工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围 绕“全党抓工业、重点抓招商、突破大项目、着力调结构、全面建小康”总体思路,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依托优势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构 建新型工业化体系,工业经济主导地位明显提升。以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为主线,加快推进织金经济开发区、县产业园区、乡镇产业园区建设,积 极搭建工业经济发展平台,着力引进新兴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突出抓好煤磷电化一体化、东伟服装、凯马汽车等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工作。2015年,全县完成规上工业(2000万元以上)总产值70.6亿元,完成煤炭总产量1049万吨,为2010年的152%,年均增长8.72%;完成水泥产量85万吨,为2010年的577.5%,年均增长42%;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累计达到53068户,完成增加值96.8亿元。
“三农”面貌发生新变化。2015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34.3万吨,年均增长1.03%;肉类总产量4.3万吨,年均增长3.1%。现代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培育形成了以蔬菜、竹荪、花卉、茶叶、烤烟、畜牧等农业产业为主的“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格局,建成农业产业示范基地355个、农业产业示范园区43个、优质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12个,织金红托竹荪(蔬菜)立体化栽培产业示范园跻身全省10大现代高效农业园区,桂果九丰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列居全省213个园区第4位。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为抓手,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1146户、“黔西北民居”“贵州民居”83371户,实施异地扶贫移民搬迁3384户15357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68个,解决59.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硬化连户路5452.9公里、院坝120326户259.6万平方米,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全覆盖。全面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深入推进整乡、整村“减贫摘帽”,五年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3.34万人,实现省级“减贫摘帽”,贫困乡镇发生率从48.53%下降到18.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6883元,五年年均增长16.8%。
服务产业显示新活力。将 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以推进培育织金官寨古镇文化旅游集聚区、织金古城文旅融合产业集聚区、织金东部经济协作区、桂果生态农业观光产业 集聚区、织金经济开发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为重点,加快发展重点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重点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构建全县现代服务业体系。东昌物流 园、县煤炭储备交易中心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打括物流园、织金山水汽车城、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配送中心及乡镇商贸中心、慷骅农资配送中心及日用品配送中心 等项目陆续竣工投产。特色文化旅游业蓄势崛起,我县被列为全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织金洞获“世界地质公园”称号、被评为全省“十佳”旅游景点,桂果九丰 蔬菜园列为全省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园,织金瀑布、织金大峡谷等3A景点先后建成开放,创建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户40户。2015年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速达到33.3%、贷款余额增速达到35.6%。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检验检测、节能环保、房地产业、健康服务、商贸服务、家庭服务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增势强劲。
城乡统筹形成新格局。201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8.5%,比2010年提升10.47个百分点。坚定不移地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中心城区城市综合体建设为核心,官寨、桂果等特色小城镇建设为支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示范村”“五园新村”建设为补充,逐步形成了产城融合、产城互动、城乡一体的城镇格局,县城规划建设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新增中心城区面积6平 方公里,为我县打造黔中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和毕节市东部门户城市奠定了广阔厚实的发展基础。城北、三甲等城市综合体深入推进,半岛温泉、万都和亿丰时代广 场、金园世纪城等城建项目落地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及配套日趋完善,县城区主、次干道“白改黑”实现全覆盖,沿河路改造工程有序推进,火车站站前广场一期、 廻龙潭景观修复等工程全部竣工,县城供水二期、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二期、人行天桥、农贸市场等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已开通县城1—7路公交和全省首家公共自行车系统。八步、猫场、官寨、以那、桂果等10余个山地特色小城镇和熊家场、板桥、三甲等乡镇(街道)“幸福小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启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村155个,建成“五园新村”精品村15个。
交通引领进入新时代。黄织、林织、织毕、织纳铁路和黔织、清织、织纳高速公路先后建成通车,我县进入了“铁路时代”和“高速时代”,在全市率先融入贵阳1小时经济圈,织普高速公路快速推进,新建绮陌大道、三甲大道等城市主干道与高速公路相连接,“两横两纵”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形成,大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全县通车总里程2820公里,其中铁路4条136.3公里,高速公路3条79.5公里、通村公路497条1405.8公里。大新桥水库工程建成蓄水,白泥坡水库工程、铁厂坝水库工程开工建设,红阳水库、后坝水库等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部完工。完成八步110kV变2#主变、牛场110kV输变、三甲110kV变35kV送出等电力工程,新建或改造输电线路820.487公里。全县实现4G初步全覆盖,完成小康讯建站及行政村通宽带任务。
生态建设进入新阶段。坚持“生态立县”战略,认真落实“荒山绿化三年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等系列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成营造林40.37万亩,全县森林面积221.98万亩、活立木蓄积42.6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1.62%;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82.64平方公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3平方公里、中小河流治理25.84公里、织河煤矿片区一期治理面积2.98平方公里。全县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达标率100%。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和垃圾填埋工程以及八步、猫场、以那、珠藏等6个乡镇(街道)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城镇污水处理率91%、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51%。依法关停了兴林水泥厂、大雁煅烧煤厂等10余家“两高一低”企业。全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十一五”期末下降22.38%,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5517吨、641吨、4194吨、1297吨,均控制在省、市下达指标范围内。
民生保障取得新成效。扎实推进中小学教育工程,五年投入教育资金15.77亿元,累计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347所,建成幼儿园34所,建成织金教育园区(含织金一中、思源实验学校、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青少年宫)、织金二中改扩建工程并成功申创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建成教师周转房3844套,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67%,初中适龄少年毛入学率103.8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0.0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5.8%,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75.14%,高考一本上线率提升了1.89个百分点。县、乡、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网络不断完善,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高,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全县总人口达到11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4‰。五年投入卫计资金17.35亿元,启动卫生、计生攻坚行动,建成卫计周转房1440套,县医院、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成功申创省级二级甲等医院。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合率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100%,城镇登记失业率3.1%。建立健全兜底社会保障体系,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不断增加,分类养老模式逐步推开。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建成保障性住房10162套,建成丁宝桢陈列馆、织金溶洞博物馆等一批资源共享工程。32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投入使用,28个乡镇(街道)县乡联网工程投入运行,完成“村村通”工程121924套、“户户通”44230套,电视覆盖率90.68%、广播覆盖率93.28%。安全生产平稳向好发展,市场价格总体水平保持基本稳定,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老龄、档案、地方志、人防等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改革开放迈向新征程。强化政务服务中心和政府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承接落实省、市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行政审批事项 834项并取消和下放22个。完成了教育体制改革、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和“先照后证”改革、行政体制改革、行政区划改革及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等多项改革。殡葬改革分步实施,强力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稳步推进。社会综合治税改革治税平台试运行。区域经济合作领域依托大交通、大区位、大资源、大市场得到新拓展,加快了融入毕水兴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等发展步伐,织金成为试验区融入黔中经济区、滇中经济区和黔北经济协作区的优势得到巩固。
民主法治实现新保障。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全面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不断健 全完善了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和纠错问责机制。坚持放、管结合,大力推进减政、减负、减支。深化政务服 务、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积极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行政权力得到有效制约监督,行政执法更加公正严明,从严整治假作为、 不作为、乱作为和慵政、懒政、怠政行为,“为官不为”得到有效遏制。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全民法治观念进一步 增强。
专栏1 织金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0年实绩数 |
“十二五” |
2015年完成情况 |
备注 |
||
完成数 |
年均增速 |
完成率 |
|
||||
地区生产总值(GDP) |
亿元、% |
61.75 |
135.27 |
151.5 |
15.9 |
112.0 |
|
#第一产业增加值 |
亿元、% |
13.79 |
16.3 |
30.7 |
6.3 |
188.3 |
|
#粮食总产量 |
万吨 |
33.2 |
40 |
34.3 |
1.03 |
85.8 |
|
肉类总产量 |
万吨 |
4.04 |
5.67 |
4.3 |
3.1 |
75.8 |
|
#粮经结构比 |
|
75:25 |
|
45:55 |
|
|
|
#第二产业增加值 |
亿元、% |
22.67 |
66.81 |
58.5 |
20.9 |
87.6 |
|
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18.11 |
45.65 |
40.75 |
17.6 |
89.3 |
|
#第三产业增加值 |
亿元、% |
25.29 |
52.16 |
62.3 |
14.7 |
119.4 |
|
产业结构比重 |
|
22﹕37﹕41 |
12﹕49﹕39 |
20.3:38.6:41.1 |
|
|
|
人均生产总值 |
元、% |
6766 |
14091 |
19290 |
23.3 |
136.9 |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
[928.78] |
[1213] |
|
[130.6]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13.1 |
32.6 |
29.04 |
17.3 |
89.1 |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亿元、% |
7.53 |
13.67 |
9.8 |
5.4 |
71.7 |
|
煤炭产量 |
万吨 |
690 |
1800 |
1149 |
8.72 |
63.8 |
受经济下行影响,煤炭市场持续疲软低迷。 |
水泥产量 |
万吨 |
14.72 |
130 |
85 |
42 |
65.4 |
受经济下行影响,水泥市场持续疲软低迷。 |
电力生产量 |
亿度 |
0.4598 |
149 |
|
|
|
原规划“十二五”期间织金电厂一、二期等建成投产,目前。电厂一期建成将运行投产。 |
#风电生产量 |
亿度 |
|
10.4 |
1.49 |
|
14.3 |
原规划“十二五”期间建成24个风电场并投产,目前仅建成三塘、格支坡风电场。 |
旅游总收入 |
亿元 |
19.02 |
33.84 |
51.1 |
21.9 |
151.0 |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 |
28.03 |
35 |
38.5 |
|
110.0 |
|
森林覆盖率 |
% |
42.7 |
50 |
51.62 |
3.9 |
103.2 |
|
单位GDP能耗 |
吨标煤/万元 |
|
2.51 |
2.23 |
|
降12.6 |
|
招商引资省外项目到位资金 |
亿元 |
42.83 |
106.57 |
116.17 |
22.1 |
109.0 |
|
民营经济增加值 |
亿元 |
27.13 |
59.44 |
96.8 |
29 |
162.9 |
|
年末常住人口 |
万人 |
72 |
|
78.55 |
|
|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7.63 |
7 |
6.4 |
|
|
|
脱贫人数 |
万人 |
7.19 |
|
5.72 |
|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3183 |
21553 |
22343 |
11.1 |
103.7 |
|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
元 |
3167 |
|
6883 |
16.8 |
|
|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率 |
% |
99.32 |
99.8 |
99.67 |
|
|
|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 |
41.54 |
65 |
85.8 |
|
132 |
|
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 |
张 |
1.2 |
3 |
3.9 |
|
130 |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
人 |
1977 |
3000 |
7931 |
|
264.4 |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4.28 |
4.5 |
3.1 |
|
|
|
备注:带[]的为累计数 |
“十 三五”时期是我县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的黄金关键期,面临着既要“快”又要“好”的双重目标和既要“赶”又要“转” 的双重任务。在经济新常态和世界经济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国内外经济发展条件和环境不同于以往,正在发生诸多重大变化。我县面临的发展条件和环境也不同于以 往,机遇与挑战共生并存,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叠加交织。
从国际国内层面看。和 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经济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国家政治经济的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十三 五”时期仍然是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多项发展政策叠加持续发力。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特别是将我省纳入“长江经济带”“珠 江—西江经济带”战略规划,继续纵深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落实国发2号文件,推进我省生态文明示范先行区建设和黔中经济区率先发展,推出了“七大工程包”“六大消费工程”“3个1亿人”以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调结构惠民生系列举措,我县在“十三五”时期面临难得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机遇。
从省、市层面看。一 是近年来全省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不少指标跃居全国第一,发展基础条件显著改善,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 础。二是全省在“十三五”时期将坚持主基调主战略不动摇,围绕“一个目标”“一条总纲”,实施“两大战略行动”“八项重大任务”“两大保障”,我县迎来了 新一轮难得发展机遇。三是全省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发展环境极大改善,长期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正在逐步消除,改革红利将进一步释放,成为西部开 放开发的重点区域。四是《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13—2020)》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各项倾斜性政策支持,对我县积极探索超常规的后发赶超之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我县情况来看。“十二五”时期积累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交通优势更加彰显,发展条件明显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县上下团结奋进、与时俱进,满怀激情,干事创业,所有这些为我县决战贫困、同步小康创造了积极条件。
专栏2 发展环境名词解读 |
1.七大工程包:粮食领域工程包、交通领域工程包、生态环保领域工程包、健康养老领域工程包、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工程包、清洁能源领域工程包、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领域工程包。 2.六大消费工程:扩大信息消费,促进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升级旅游休闲消费,提升教育文体消费,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消费。 3.3个1亿人: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4.一个目标:2020年如期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一条总纲: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 6.主基调主战略:主基调: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主战略: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 7. 两大战略行动”:大数据、大扶贫。 8.“八项重大任务”:产业发展、重大改革事项、重大项目投资、重大平台支撑、重大区域布局、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工程。 9.“两大保障”:加强党的领导、推进依法治省。 |
国 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减速换挡阶段性特征尚未改变,结构调整阵痛期仍将持续,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下行压力较大,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困难和矛盾需要逐步消 化。我县加快发展的主要任务没有变,转型升级的主基调没有变,决战贫困的总攻方向没有变,基础薄弱的主要短板仍很突出。
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底子薄,贫困面大。2015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9290元,仅相当于全省的65%左右。现行标准下,我县尚有贫困乡镇8个、贫困村283个、贫困人口17.91万人,扶贫攻坚任重道远。
工业经济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工业经济长期过分依赖于各类资源粗加工,其产业产值近占全县工业产值70%,加快转型迫在眉睫。
基础设施不完善,瓶颈制约待突破。区域交通枢纽骨干网络尚未完全形成,县乡村通达深度不够;工程性缺水问题比较突出,农灌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善、标准较低、管理比较粗放。
环境保护面临极大压力与严峻挑战。我县处于乌江上游生态屏障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必须以结构性改革推动转型升级,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当前,我县民生领域突出问题还很多,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比较低,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方面公共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公共服务制度安排和政府职能转变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总体上来看,“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积极因素优于不利条件。我们要乘势而上,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奋发有为,努力开创“十三五”发展新局面。
第三节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 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 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主基调、主 战略,深化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决战贫困、同步小康”为统领,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区域合作、对口帮 扶”为契机,以“开放带动、创新驱动”为动力,以“加强党的建设、推进法治织金”为保障,确保到2017年全面脱贫摘帽,力争2018年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崭新征程。
充分发挥我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劳动力优势、后发优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调结构、促转型为重点,坚持产业带动、投资拉动、项目驱动,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加快赶、全力转、奋力超,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推动转型升级。大 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方面的创新。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突破口,推动科技和 发展深度融合。围绕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和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有效撬动企业和社会的创新投入,使企业逐步成为创新需求的主体、创新投入的主体、成果转化应 用的主体。
坚持协调发展,增强统筹能力。坚 持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重点与难点相结合,统筹协调县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乡镇(街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找准薄弱环节,突破难点问 题,建立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新机制,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绿水青山。坚持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全过程,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建设,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努力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建设美好家园。
坚持开放发展,激发发展活力。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深化对内改革,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更加注重对外开放,深化区域合作,借助外力,借鉴经验,以开放倒逼改革,以开放促进转型发展。
坚持共享发展,增进社会和谐。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实施大扶贫战略,精准扶贫、有效脱贫,加快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与发展过程、更公平地共享发展成果。
一、发展思路
坚 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不动摇,以全面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大力实施“四大战略行动”(大扶贫、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健全“六项 机制”(体制改革创新机制、项目建设推进机制、社会服务管理机制、干事创业激励机制、民生建设倒逼机制、廉政建设保障机制),落实“六项行动”(脱贫攻坚 决胜行动、发展环境整治行动、基础设施会战行动、新型产业突破行动、现代旅游提升行动、生态红线保护行动),推进“六项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突出“五项重点”(山地农业高效化、新型工业集聚化、产城互动一体化、文旅融合特色化、民生事业普惠化),抓 好“五件大事”(园区建设、美丽乡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生态文明),实现“五大突破”(产业提质、开放合作、创新创业、精准扶贫、人口控制),打造 “四大示范区”(毕节试验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黔中商贸物流集散区、全省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国旅游改革示范区)。
二、发展定位
遵 循“融入区域,跨越发展”“突出特色,高效发展”“加快转型,长远发展”的原则,突破我县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潜在区位优势转换的重难点,进一步确立县区 域经济发展在全市、全省、西南地区、西部地区以及全国的功能特色和突出地位,与“四大示范区”建设相生相融、一体发展,与我县中长期发展规划等衔接协调、 形成合力。
西南地区重要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织 金拥有丰富的煤炭、磷矿等矿产资源,所在的黔西北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处,有湘黔、滇黔铁路联系云南和华中,隆黄铁路联系四川和北部湾,县境内黄织、织 纳、织毕铁路及黔织、清织、织纳高速公路交汇贯通,大进大出的交通环境加快形成,是未来黔中地区交通枢纽重要节点。织金经济开发区作为全省打造的“煤磷电 化一体化”千亿级园区之一,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将成为黔中经济区经济增长极的核心支点,不仅对于全省而且对于支撑和引领西南地区开放开发具有重大的战略 意义。
西南地区重要的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地。织金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国家水利旅游风景区织金恐龙湖、织金关,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织金古城、全省100个旅游景区重点示范景区织金大峡谷等十分典型的旅游资源,是全市、全省打造旅游升级版的极品精品。同时织金县城作为黔中经济区重要的节点城市,开始融入贵阳、安顺等城市“1小时”交通圈,织金洞景区与黄果树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百里杜鹃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等景区串连成带,具有发展成为我省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地的潜力。
贵州省重要的生态经济示范区。贵 州省生态环境好但承载力差,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毕节试验区继续深化“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主题,作出了“创新扶贫 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的战略定位。我县作为毕节试验区规划体系中“南翼”重要城市,如何利用独特的资源和丰富的物产,先行先试,创新发展特色生态经 济,率先走出一条资源、环境、人口协调发展之路,促进欠发达地区实现后发赶超做示范、探路子,对于全市、全省以及全国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 义。当前,我县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较好的发展条件。
第五节 发展目标
到2017年末,现行标准下8个贫困乡镇(街道)全部实现省级“脱贫摘帽”, 283个贫困村出列、17.9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县小康实现程度90%以上;到2018年末,全县小康实现程度95%以上,闯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路子,创建“全省扶贫攻坚示范区”取得实质性成果,率先在全省、全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9年至2020年,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成果全面巩固提升,科学践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到2020年,全县全县生产总值确保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