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按钮

(甘肃省)玉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07-28 08:29:17 来源:玉门市政府网 字体:
gxC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全面构建银行、保险、证券、担保、典当、租赁、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形式更加多样、功能更趋完备的金融组织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构建竞争性的金融服务格局。推动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加快发展融资增信担保机构,组建玉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加快发展。保持贷款规模适度平稳增长,力争年均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120亿元和90亿元,小企业贷款和“三农”贷款年平均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大力普及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加大“三农”便民服务点在偏远乡镇的覆盖面,延伸农村金融、“三农”、小微企业等经济薄弱环节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完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拓展保险业务和市场,增加涉企涉农保险品种,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着力培育壮大保险服务业,力争年均实现保费收入1.2亿元以上,保险密度超过800元/人。gxC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稳步发展信息服务业。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契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信息消费。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和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等新技术,全面推进社会各行业信息化管理。重点支持邮电通讯信息服务、计算机应用服务和与工农业生产、公共生活相关的信息咨询等普及性业务,鼓励发展增值信息服务、专项信息服务等新兴业态。为用户提供医疗保险、教育信息、居家养老、文化旅游、综合办公的查询、预约、缴费等公共服务。培育面向广大乡村、各行各业和中小企业的第三方信息服务产业。加强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和服务,依法开放政府信息资源,发展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提高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保和宣传领域信息服务水平,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和市场繁荣。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实施智慧社区试点工程,建设统一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力争“十三五”期间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gxC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有序发展生产生活服务业。以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三产档次为重点,着眼于辐射范围广、带动作用强、关联度大的产业,拓宽现代服务业领域和范围,推动第三产业向多元化、多层次发展。培育壮大法律、审计、会计、税务、评估、咨询、公证、仲裁、劳务派遣等中介服务,促进广告、设计、商务会展、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探索医疗保健、病患陪护、社区照料、居家养老、家政服务等社区服务业发展途径,促进社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完善城镇住房供应体系,促进住房有效供给与居民多层次需求相平衡。引导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纪、物业管理、土地评估和登记代理机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引进大型商贸连锁经营企业,大力发展连锁店、专卖店、品牌店,引导商户向盛浩建材市场、汽摩一条街、时代购物广场等专业市场和街区集中,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宾馆酒店晋星升级,培育地方餐饮品牌,促进传统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

四、努力扩大对外开放

坚持以开放促发展,把对内对外开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更加重要的位置,着眼向东承接产业转移、向西扩大产品出口,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参与区域分工协作,切实加大资金、技术、设备、管理和人才引进力度,积极探索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途径、新体制,全面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着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展重点资源调查,摸清可开发利用资源家底,做好重点项目前期论证,不断更新完善项目库,打好招商引资基础。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和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创新招商引资理念和手段,加快促进招商项目落地,为规划实施和产业支撑提供项目保障。围绕培育工业、服务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重点产业,做好驻点招商、节会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重点面向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区,有针对性地选择产业互补的中、西部地区大力开展招商活动,积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吸引更多客商来玉门投资创业。注重“招大引强”,加强与3个“500强”企业对接合作,谋划引进一批市场潜力大、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大项目,逐步实现由招商引资到选商引资的转变。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和“全程代理服务”,增强全社会“亲商、安商、富商”意识,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第四章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一、城镇化发展总体框架

按照“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彰显特色”的总要求,坚持“多规合一”,合理安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将新老两个市区和12个乡镇按照“一核两翼三组团”的空间区位划分,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完成撤乡改镇工作,建制镇达到乡镇总数的75%。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0%以上,将玉门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专栏5:“一核两翼三组团”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1、一核:以新市区为中心的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综合核心区;gxC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两翼:老市区为东南部工业发展翼,花海镇为东北部农业发展翼;gxC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3、三组团:即依托市域主要绿洲,由空间临近、发展关联度较高的城区、乡镇组成的三大发展组团。一是以新市区为中心的西部发展组团,包括玉门工业园、玉门镇、下西号镇、黄闸湾镇、柳河镇、昌马乡、六墩乡;二是以老市区为中心的东南部发展组团,包括老市区、赤金镇、清泉乡、玉门东工业园;三是以花海镇为中心的东北部组团,包括花海镇、柳湖乡、小金湾乡和独山子乡。

gxC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gxC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gxC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gxC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gxC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gxC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按照能源新都、石油新城、低碳新区、生态家园的城市定位,坚持规划先行,优化城市格局,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大力实施道路、供水、排污、供暖、电力、燃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gxC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科学编制城市规划。深入推进“多规合一”工作,强化规划管控,修编完成玉门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成玉门市中心城区14.5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镇风貌、城市道路、供水排污、雨水防涝、再生水利用、供热燃气、垃圾处理、电力通讯、绿地系统、停车设施等专项规划编制。加强城乡建设规划管理,修编完善《玉门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玉门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导则》,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gxC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全面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坚持高标准建设,每年推进一批城建重点工程。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建成三小、四幼、医疗服务小区等社会民生项目。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玉门第二水厂、第二污水厂、中水回用、生活垃圾第二处理场、燃气门站、热源厂扩建、地下综合管廊、老旧管网改造等项目。构建城市交通框架网络体系,规划建设风光大道、经一路、外环路和第二铁路立交桥,延伸清泉路贯通城区,配套建设公共停车场,实现城市各主次干道内联外通。推进通安路美食一条街、祁连路品牌服饰一条街、汽摩一条街等城市专业街区建设,加快五星级酒店、时代购物广场、新天地大厦等综合商圈开发,带动一批商务办公、餐饮住宿、商贸流通等重点项目。实施品尚豪庭、巨龙御园、龙源、农垦职工住宅小区等房地产项目,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市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政策,维修改造新市区南街、北街、玉关路、兰新等社区的散居楼院和老旧小区住房3000套以上;完成北门二组、南门五组“城中村”、地质队等城市棚户区改造,新建安置房380套以上;新建公共租赁住房500套以上,回购公共租赁住房300套以上,不断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全面推进“一心两轴四湖多节点”城市生态景观体系建设,完成引水入城、昌盛大道东侧、玉泉湖、风光大道等水系景观带建设,不断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立足玉门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建设一批城市小游园和景观小品,统筹推进城市和文化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园林景观档次和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巩固维护老市区繁荣稳定,实施城区供水、供暖、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新建老市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和热源厂,配套改造老旧管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对城区道路两侧和已拆除区域进行绿化、美化、亮化,改善老市区人居环境,提升老市区服务功能。
专栏6:“一心两轴四湖多节点”生态景观体系
1、“一心”:以市政广场为中心,构建绿地景观核心;gxC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两轴”:以铁人大道和人民路为城市生态景观主轴线;gxC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3、“四湖”:玉泽湖、玉泉湖、玉渊湖、玉兴湖;gxC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4、“多节点”:沿城市街道因地制宜、星罗棋布的布置各类休闲景观小游园。
——大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健全完善城市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手段,大力推行精细化、规范化、网格化管理,规范数字化城管平台,持续开展市容市貌、占道经营、户外广告、交通秩序、美化亮化等城市综合整治行动,努力营造整洁、有序、优美、文明的城市环境和投资环境。大力推进物业规范化、市场化管理进程,散居楼院和老旧小区成立自管组织开展物业管理,全市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100%。发挥新市区作为市域城镇化的主要载体作用,以玉门工业园为主要平台,加快对农业转移人口、周边地区富余劳动力的吸纳作用,重点引导人口向新市区集聚。完善各项服务功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落实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医疗等各项保障,全面落实国家户籍改革政策,降低城镇化门槛,通过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提升玉门新市区的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

三、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强化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gxC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以“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典型示范、突出特色”为基本原则,强化区域主导功能。完善城镇乡村规划编制,完成所有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供水、排污、绿化等重要专项规划编制。积极开展农居抗震改造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强化畜禽养殖综合治理、农用地膜回收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及尾菜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全市59个行政村全面实现“万村整洁”目标。gxC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抢抓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机遇,加快推进城乡交通、管网、公共服务等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全市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构筑便捷畅通的城乡交通网络,形成以市区和建制镇为枢纽、城乡通达一小时交通圈。加强城镇供水、排污、供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花海镇和赤金镇各新建1座垃圾处理厂,在黄闸湾、柳河和下西号各建1座垃圾中转站,实施花海、赤金、黄闸湾、柳河、下西号等5个建制镇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完成花海、下西号、清泉、六墩等乡镇的供暖设施改造。有序推进城乡绿色通道林网对接,逐步形成城乡一体的生态环境建设治理体系。gxC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均衡配置公共资源。按照“经济区域化、产业集群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思路,完善城乡产业发展联动机制,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利用网络等新技术,协调整合教育、科技等资源,推动城乡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利益分配权等农户的合法财产权利,农户进城落户为居民后,仍可继续享受国家强农惠农扶持政策,从根本上解决进城落户农民后顾之忧。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剥离附着在户籍上的各种利益,加快发展公共事业,稳步推进城乡就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社会保障一体化,使进城落户农民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公共服务,确保城乡公共服务政策的公平实施。

第五章  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城乡居民全面发展和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为目标,持续加强教育、卫生计生、社会保障、就业服务、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改善服务质量,推进精准扶贫,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广大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一、提升教育发展质量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建市第四幼儿园和花海、下西号、柳湖及四个农垦团场中心幼儿园,力争到2020年城乡三年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98%以上,普及程度和保教水平显著提高。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新建市第三小学,建成四个移民乡寄宿制学校,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实现更高水平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教育,提高高中办学质量,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8%以上。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加强特色骨干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规范发展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形成丰富多元的办学体制,依托石油中专和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开展多形式的实用技能培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依法保障特殊群体、弱势群体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健全登记、入学、资助保障体系,确保每一名适龄儿童少年学有所教。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积极引进免费师范生和研究生来玉从教,逐步解决农村专业幼儿教师紧缺问题。建立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全面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实施“名师名校”创建工程,培养壮大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打造特色鲜明、质量可靠、社会信赖的区域名校。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云平台”和学校“三通两平台”,建成“智慧校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体育艺术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综合素质。深化基础教育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完善教师激励和教育质量奖励机制,积极推进依法执教、依法治校,增强全社会“尊师重教”意识,办好玉门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加强卫生计生服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和逐级转诊制度,推行医师多点执业,破除以药养医,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夯实卫生事业发展基础,优化整合医疗资源,抓好新市区医疗服务小区项目实施,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优化医用设备阶梯配置,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适宜设备,加强大型医用设备准入管理,推行同级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到2020年建成8个以上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1个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的村卫生室能开展中医药服务,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开展不少于25种、村卫生室能开展不少于15种中医药适宜技术。完善医院质量控制体系,健全医疗技术风险监测、预警、报告、管理制度,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重大疾病、急危重症临床疗效。加强卫生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为主的用人机制,严格执业准入管理,加大人员动态调整,强化全科诊疗、公共卫生和中医药服务人才的培养培训,全面提升专业队伍素质。加快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进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6大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普及应用医疗“一卡通”。大力扶持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筑牢疾病防控屏障,加强鼠疫、艾滋病、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加大疾控应急物资储备和设施设备投入力度,强化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组织开展卫生应急演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狠抓慢性病患者和重点人群的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有效预防和控制季节性传染病发生与流行,巩固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开展优孕优生优育服务,提高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和生殖健康水平,改善出生人口素质。

三、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全面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落实。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灵活运用失业保险基金实现对失业困难群体的多层次帮扶,解决关停破产困难企业职工社会保障遗留问题。健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和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完善社会保险基金运行内控监督体系,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措渠道和管理运营机制,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推进社会保险信息工程建设,建立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体系,实现社会保险“一卡通”,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9%以上。健全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大病医疗救助、灾害应急救援为基础,临时救助、慈善援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逐年提高城乡低保对象和孤儿、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户等特困人员补助标准,加大对特困户、重度残疾人、重特大病患者等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全面实现社会救助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切实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健全残疾人、老年人及农村留守儿童、妇女等特殊人群关爱服务体系,继续实施好“神华爱心行动”、“福康工程”、“福彩助残”等项目。大力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建成残疾人康复及托养中心、社会救助站,新、老市区各建成1个集各种社会保障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90%的城市社区建成城市老人日间照料中心,60%的行政村建成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在花海镇、新老市区周边乡镇建成3个区域性养老院,实现养老服务机构全覆盖。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助、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四、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加强城乡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积极构建与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提升文化“四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设施配套管理水平,实施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建设工程,推进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和组文化室等公共文化场所建设,构筑以体育馆为龙头,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及学校体育设施为骨架,形成覆盖城乡、内容充实、功能齐全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服务网络。以市政广场及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农村文化大院、“乡村舞台”等为平台,积极培育乡镇(社区)、行业、企业、校园、民俗、节庆等特色文化品牌,办好铁人文化艺术节和“千台大戏送农村”、“文化下乡”、“ 图书漂流”等文化惠民服务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全民阅读,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深入推进全民健身工程,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群众广泛参与的竞技体育赛事,引进高端运动赛事,开发户外运动项目。推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逐步向社会开放。加快文化集市建设,发展文化电商,促进文化娱乐消费。深入推进文化“四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加快实施“历史再现”工程,鼓励发展民办博物馆。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做好汉长城、火烧沟、“老一井”、砂锅梁、古董滩、昌马石窟等重点文物遗址和馆藏文物、田野文物的管理、保护和开发,开展流散文物征集和文物仿制工作。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建立“非遗”资源档案和信息数据库,确定保护重点,做好抢救整理、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提升档案保护和服务能力。

五、促进就业创业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就业指导、就业培训等服务体系,完善就业扶持政策,通过政府推动、产业发展和自主创业等多种途径稳步增加就业。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的就业带动作用,大力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援助,优先支持困难就业群体,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每年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优化创业发展环境,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培育发展创业孵化服务、“互联网+”创业服务等公共服务新模式,加强创业辅导和培训,促进大众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创业贷款担保基金1000万元,发放创业贷款3亿元。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孵化机构,创建2~3个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积极吸引省内外人才来玉创业。深入实施农村创业富民行动,鼓励和支持返乡人员、农村青年、乡土能人围绕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民俗工艺制品、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开展创业,积极开发家庭服务、民俗手工制品等适合妇女创业特点的项目,建成1处农村创业孵化园(基地),人口规模达到1万人的乡镇建设1处以上创业孵化网点。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加快建设社区和行政村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规范发展职业中介、就业信息发布等市场化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劳务派遣,实行劳务用工服务外包,规范发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荐、人员培训等人力资源服务。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逐步实现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促进有技能的农村劳动力与产业园区企业有效衔接,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建立统一开放、规范有序、资源共享的人力资源市场,健全城乡务工人员同工同酬机制,促进城乡就业合理流动和公平竞争。

六、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纵深推进“精准扶贫”和“双联”行动,全面落实“1+17”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做到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精准”,推动扶贫政策向贫困片区聚集、扶贫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聚焦、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聚合,确保到2016年底,全市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1612户、6468名精准扶贫对象全部脱贫,并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到2017年,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2020年达到13000元以上。培育壮大富民增收产业,重点扶持发展日光温室、钢架大棚、设施养殖、特色林果等高效产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向移民乡倾斜、向贫困村覆盖。力争贫困群众肉羊养殖量户均达到50只,三千元以上高效田人均达到2亩以上,户均1人长期从事劳务且年收入稳定在1万元以上。扩大贫困乡村基础设施覆盖面,采取完善排碱渠系、拉沙换土、引种耐碱作物等措施,推进盐碱地、板结地改良及标准化农田建设,使贫困乡村轻中度盐碱地全部得到改良。整体推进移民乡农田林网、绿色通道、防风治沙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加快危旧房改造,形成移民乡相对独立且完善的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体系,力争到2017年实现安全饮水、危房改造、通村道路全覆盖,水利设施、农田林网、邮政快递、通信网络全配套。加大贫困乡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投入,落实好贫困家庭助学贷款、中职学生免学费、困难学生救助等政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提高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费用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逐年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水平,减少因学、因病致贫返贫人口数量。用足、用活、用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村级互助资金合作社借款、“双业”贷款等金融扶持政策,使贫困户从金融政策中普遍受益。深入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使每户贫困户掌握 1—2种农业实用技术、有一名科技明白人。建好大数据平台,加强政策衔接,实行脱贫销号,将返贫人口及时列入扶贫对象,做到统一标准、数据准确、管理规范、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健全完善分片包抓到户责任制、干部驻村帮扶制度和绩效考评机制,从严落实追责问效,切实提高精准扶贫效率和效果。

第六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统筹城乡、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基本覆盖的原则,着力加强交通、水利、电网、信息网络、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为转型发展提供保障支撑,不断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一、完善城乡交通体系

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等重要机遇,不断完善境内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优化交通网络,夯实发展基础。着力推进国省干线公路晋等升级,加快农村公路等级化改造,重点推进玉门至昌马、九条岭至瓜州(玉门段)、玉门东至肃北(玉门段)等3条417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项目建设,实施S302至G30连霍高速赤金出口、S238线至黄闸湾、柳湖乡至老君庙、新市区至新能源基地等790公里县乡公路和路网改善工程,完成连霍高速玉门互通立交改造项目。着力实施“千村美丽示范村”工程和乡村“三路一危”改造工程,加强道路养护管理,新改建农村公路800公里,全面推进以居民点为主的通组油路铺筑工程,力争实现“组组通油路”目标。全力推进城市公交和农村公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合理布设公交线网,加强出租车规范管理,调整农村客运班线,新建改造三级以上汽车站9个,力争乡镇和行政村通车率达到100%,加快形成以市区和建制镇为枢纽、城乡通达便捷的客运交通网。加大铁路专运线建设力度,争取规划建设顺兴物流园铁路专运线、玉门东工业园煤化工专用铁路环线、老君庙工业园玉疆捷达铁路专用线、瑞索液体化工物流铁路专用线等铁路专用线,为大宗原料、产品的物流运力提供保障。积极推进通用机场和直升机备降场建设。在12个乡镇建设快递综合服务中心,在59个行政村建立村邮站,合理布局建设加油、加气及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不断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上一篇:(甘肃省)金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下一篇:(甘肃省)临洮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今日推荐
(江西省)新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江西省)新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