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按钮

(黑龙江)铁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08-13 08:17:33 来源:铁力市政府网 字体:
378公顷,增长1.7%;森林覆盖率77.9%,比2010年增长1.88个百分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为全市76个行政村配备了垃圾转运车辆,回收农药瓶60多万个。生态功能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共建设各类保护区8个,受保护地面积1780.47平方公里,新增受保护地面积806.98平方公里。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逐年增加,五年累计获得国家生态转移支付资金4.08亿元。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村65个。污染防治和减排力度加大。累 计投入污染治理资金4.1亿元,实施铁力、朗乡、双丰、桃山四个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及铁力垃圾处理厂、铁甲河综合整治、铁力市水源地综合整治、宇祥热电除 尘、脱硫等项目,累计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1557吨。累计投入4.5亿元,实施铁力市集中供热扩建工程,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54万平方米,拆除分散小锅炉 68个。2015年,工业污染排放稳定达标率90%,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计率70%。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连续五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0天以上,区域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镇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三类标准,呼兰河水质达到国家三类水体,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声环境功能区标准。
 
第六节   发展活力加快释放, 改革开放踏上新征程
 
五年来,落实中央、省、市改革部署,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开放和创新步伐,加快释放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动力。过去五年,是改革开放进程明显加快的时期。
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大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工作力度,取消审批事项59项,暂停实施审批事项16项;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稳步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督导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稳步实施卫生、计生及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等机构合并工作;积极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了医疗改革惠民进程;加快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改革,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有效整合资源,探索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试点,打造公平、公正的农村市场交易平台;全面启动厂办大集体改革。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采取出台优惠政策、加强园区力量、落实部门招商责任等一系列举措,明确了10个招商方向和3个主攻方向,在重点产业链上组建了5个“尖刀班”,与哈市经开区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施专业队伍招商、网络招商和考察洽谈等方式相结合,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客商来访考察和洽谈日益增多,形成了全民招商的良好氛围。加大外贸企业扶持力度,外贸企业发展到5户。2015年,预计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427万美元,年均增长14%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牢 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用硬措施改善软环境。推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次性办结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监督检 查,整治办事难、审批慢、乱检查、乱收费、勒拿卡要等问题,对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违纪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强化市场监管,依法严厉打击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确保市场公平竞争。
 
第二章  发展环境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及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的判断。
从国家层面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国家出台的《关于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推进实施“互联网+”等一系列战略举措,将推动东北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宏观环境对我们十分有利。
从我省来看,省委、省政府创新实施“五大规划”,大力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政策对接和发展空间。特别是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利用好铁力等一批具有区域功能特征和产业优势特点的园区,继续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带动所辐射区域经济发展,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从伊春市来看,伊春着力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和转型发展中发挥带头作用,实施“三大引擎产业”升级工程,要求铁力在全市当发展的龙头、转型的引擎,并全力支持铁力区域经济发展,重点支持铁力工业园区“林区工业林外发展”的平台建设,将给我们注入强大的发展动能,铁力必将受益其中。
从铁力自身来看,我市处于全省中心位置、小兴安岭南麓,交通便利、生态良好、资源丰富。近些年,我们始终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形成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巨大。尤其是2015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谋划和务实推进下,我市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具体举措更加明确,思想认识和发展观念更加统一,工作态度和信心决心更加坚定,形成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谋求跨越的良好氛围。而且,正在推动的互联网+”引发了产业发展方式、企业存在形式和群众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为我们地处相对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缩小了区位劣势。
同 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区域发展力量单薄,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经济运行质量依然不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比重较大、二产 规模较小、三产不够发达,主导产业不突出;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释放,资源精深加工明显不足,骨干企业和支撑项目偏少;公共服务水平相对不高,收入低、生活 困难群体仍然不少,城乡发展不够均衡。
综合判断,未来五年我市既有重要发展机遇,又有困难短板,更有优势潜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部条件充足,市场潜力巨大。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抢抓机遇、释放能量,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更大跨越。
 
第三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省市重要部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树立在全省县域经济中全面跨越赶超的进位意识、区域发展一盘棋的大局意识,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动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和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结构调整,大力改善民生,加强党的建设,当好伊春转型发展龙头引擎,加快建设富裕和谐幸福生态新铁力,努力跻身龙江中部经济强县,确保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第二节  发展原则
 
——以创新为动力,引领发展。坚持与时俱进,着力推进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推动思维思路创新、路径措施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以创新引领推动一切工作。
——以协调为要求,均衡发展。牢固树立全局意识,着力推动城乡统筹、产业多元、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一体建设,补齐短板,增强发展整体性。
——以绿色为追求,持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推进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鼓励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强市。
——以开放为手段,融合发展。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外埠资源、资本、技术和人才,支持发展总部经济、对外贸易、“互联网+”,扩大对外开放度,促进要素互通、发展共融。
——以共享为目标,普惠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不断增进群众福祉,实现整体脱贫,让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发展。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第三节  主要目标
 
今后五年,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具体目标和指标:
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在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基础上,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2018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省县域前30名,2020年部分经济指标进入全省县域前20名。产业发展优化升级,向更高水平迈进,农业更优,工业壮大,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集群。
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74亿元增加34.7亿元,达到108.7亿元,年均增长8%。其中,市属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53.6亿元增加25.2亿元,达到78.8亿元,年均增长8%;全口径财政收入由2015年的6.01亿元增加1.29亿元,达到7.3亿元,年均增长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174.8亿元,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5年的22.9亿元增加12.3亿元,达到35.2亿元,年均增长9%;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51.1:17:31.9调整到2020年的41:23:36。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整体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到2017年实现全部脱贫。教育、医疗、文化等事业全面振兴,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2020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7808元增加8358元,达到26166元,年均增长8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1360元增加5332元,达到16692元,年均增长8%;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3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5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每年新增就业人数20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4.5 %以内;城乡居民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8%以上;人均住房面积由2015年的32平方米增加3平方米,达到35平方米;人均公用绿地面积达到50平方米;城市化率达到74.3%,燃气普及率达到70%,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0%
 3/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黑龙江)肇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下一篇:(黑龙江)呼玛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今日推荐
(江西省)新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江西省)新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