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按钮

(河南省)柘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08-29 09:32:56 来源:柘城县政府网 字体:
(二)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
按照“龙头带动、基地支撑、规模种养、就地加工、产销衔接、品牌发展”的思路,立足区域资源优势,重点培育辣椒、胡芹、面制品、畜禽等优势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依托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实现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相链接, 推进原料生产、加工物流、市场营销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在产地、留给农民,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重点推进商丘金平安面业产业化集群和柘城白师傅辣椒产业化集群健康发展。
三、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农业经营方式,
(一)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鼓励兴办农产品加工园区,重点扶持规模大、发展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努力培植一批产值超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大企业强强联合、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培育形成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功能互补性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引导优势企业通过购并重组、参股控股、改制上市等形式,打造一批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产品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群体。
(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大力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积极推广“龙头+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村企互动的产销对接模式鼓 励农民通过合作与联合的方式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土地信托等规模经营模式,在农村土地确权的基础上, 持续稳定增加农民土地流转收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三)推进种植养殖小区建设
按照“五有”(有一定规模、有地方特色、有产品认证、有品牌名称、有商标注册)标准,围绕“设施完善、机制灵活、科技领先、生态高效、特色鲜明”的特点,继续把种植养殖小区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业发展水平、调整农业结构的战略性措施来抓,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园区转变,加快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步伐,逐步形成一大批特色明显、形式多样、品牌知名、竞争力强的专业乡村,形成一村一品,为我县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打牢基础。
四、完善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突出科技、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围绕区域农副产品资源和产业优势,完善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助推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一)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按照强化公益性、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围绕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业信息化发展需求,加快我县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高新技术集成示范体系建设,形成“县区为重点,乡镇为纽带,村社为基础,‘一村一品’为样板,各类协会相互联系,上下相通”的农技服务推广网络,建 立职能明确、设置合理、布局优化、运转协调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和成果转化,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 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机制。筛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进行集成、组装、配套,为农民提供操作难度低、劳动强度低、生产成本低的技术规程,提高科技 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二)完善质量安全体系
建 立完善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监测检验体系,从产地环境、投入品管理、饲养过程、市场销售全程监管,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追溯系 统建设工程,建立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监管平台及其基础数据库、农产品检测网络、农业投入品监管系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 作。
(二)完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
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建立肥力监测点和墒情监测点,扩大土肥实验室,购置必要的检测设备、墒情监测设备、数据采集与输出设备,建立县域耕地质量信息平台,使农业技术人员及时掌握耕地质量信息,提出相应的技术管理措施,计划在胡襄镇等10个乡镇建立10个肥力监测点和10个墒情监测点。
(四)完善病虫害统防统治体系
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解决农民一家一户防病治虫难的问题,既能提高病虫防控效果,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又能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重要举措。
           专栏4:“十三五”农业发展重大项目
粮食核心区提升工程:柘城县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柘城县以工代赈项目;柘城县高标准良田建设项目;柘城县粮食高产创建项目;柘城县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
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工程:柘城县东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示范园;牛城惠民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示范园;柘城县胡襄镇胡芹种植基地。
畜牧产业化集群:柘城县惠康奶牛养殖基地畜项目
第三节 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把创新摆在区域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力争到2020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新增专利100项,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市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围绕超硬材料、医药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皮革皮具、电子商务等产业,支持企业加大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力度,鼓 励企业通过消化、吸收、创新、研发,开发中高端产品,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企业积极申报专利。实施发展动力培育行动,开展科技 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创造新需求新供给,形成新动力。实施产业链技术创新行动, 聚焦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支持企业利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对生产流程、工艺和产品层次进行提升改造,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
二、培育提升创新载体平台
围绕区域产业优势,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支持骨干企业创建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业设计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支持优势企业联合外部研发机构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引导龙头企业在域外建立区域性研发中心,集聚全球、全国创新资源为柘城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形成开放式创新格局。
三、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整合资源,落实政策,完善服务,加快构建开放、高效、富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引导骨干企业推进内部员工创客化,搭建创客平台,探索内部孵化模式。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新创业载体,引导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为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支撑,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加快推 中小企业科技孵化园建设,完善创业支撑体系。加大科技金融创新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推进科学成果产权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转化机制改革,加 快建设各类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推动政府科技管理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完善政府科技决策咨询制度,着力优化创新环境,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新局面。
第四节 构建转型发展新机制
积极跟进落实中央及我省出台的重点改革举措,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抓好上级出台的重点改革举措落实,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成效,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一、推进供给侧改革
围绕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积极对接国家和省里有关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措施,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创新,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加有效供给,压缩无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支持企业通过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提高产品层次和附加值。适应和引领消费结构升级,围绕衣食住行、文化、体育、教育、健康、养老、休闲等领域,落实和创新鼓励消费的政策,完善消费条件,培育消费热点。
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持 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做到“应减必减”“应放必放”“应授必授”,清理和规 范中介服务事项,推行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着力破解制度机制障碍,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 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完善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激发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不断增强发展活力。持续提升行 政服务中心服务能力,继续开展审批方式创新,尝试推行网上审批、联合审批。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构建公正开放、竞争有序、服务到位、监管有力的 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服务新体系。
三、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按照国家和省里的统一部署,贯彻落实深化财政、金融、投融资等体制改革精深,落实新《预算法》,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PPP融资模式。创新支持产业发展的方式,设立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引入社会资本支持区域优势产业发展。
四、深化农村改革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搞好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规模种植,合 理有序引导土地流转,鼓励各乡镇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模式,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规模流转,鼓励农户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 股及其他符合法律法规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鼓励同村同组农户以互换形式使土地相对集中,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形式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引导投资 主体与流转土地的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农业集约经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做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人地挂钩试点工作,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抓好农村信用社改革,完成村镇银行组建工作,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五、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落实国家社保、教育、医疗和户籍制度等配套改革政策,适时开展不动产登记,巩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第五节 建设人力资源强县
坚持培育与引进并重、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并举,全面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构建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信息网络,推动柘城由人力资源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转变。
一、引进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
立足优势产业领域,依托龙头企业和创新平台加快,大力引进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专业管理人才和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团队、管理团队、资本运作团队。支持企业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利用已有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对接洽谈,引进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端专业人才,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并对引进的高端人才进行重奖,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支撑。
二、培育壮大高素质企业家群体
加大培养力度,引导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眼光的优秀企业家。一 是实施企业家培训计划。通过借助清华、北大等高等院校师资力量开办企业高层MBA核心课程班、企业总裁研修班等形式,加强企业家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培 训,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二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组织企业家到沿海发达地区考察学习,举办企业家论坛和专题研讨活动。三是提高企业家社会地位。每年 评选出若干位优秀企业家,授予“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实 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程,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力度,加强农业转移人口素质培训,鼓励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和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持续 推进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集中培训班、农民创业培训班、村淘宝合伙人培训班等工作,做好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整合社会资 源,加大投入力度,依托各类职业培训场所,培训有文化、懂技术、有技能、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一大批适应农村需要的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 人、专业合作组织创办人等实用人才。在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上下大功夫。加强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强化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做好农村发展带头人、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工作,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科技服务能力和农民科技素质。到2020年底,使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的比例达到70%以上。
第六节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围绕区位优势,优化空间布局,强化信息技术支撑,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现代市场体系。
一、完善提升商品市场
围 绕城区更新、特色城镇培育和新农村建设,优化商贸、批发市场空间布局,结合特色商业区建设,推进城区成熟商圈提档升级和批发市场外迁整合,培育壮大新兴商 圈,完善社区商业网点配置,推进小城镇商贸中心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设综合商贸中心,强化农产品市场流动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产品零售市场布局,推动 各类便民市场和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
二、培育壮大新兴交易市场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目的,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促进线上线下结合、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融合发展,构建大平台、大市场、大流通格局。
第四章 坚持协调发展,塑造区域发展新格局
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更加注重均衡发展和整体效能,构建城乡协调的发展格局,强化保障有力的基础支撑,繁荣古新交融的柘城文化,不断增强发展协调性,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新空间,增强发展新动能。
第一节 构筑城乡协调的发展格局
抢抓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打造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统领,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文明城、卫生城、森林城为契机,以撤县设市和撤乡建镇为抓手,统筹全域一体发展和规划布局,实施“重心北移、两翼展开”战略,着力形成县城、中心镇、中心村一体化的规划体系,开创形成县城中心区四个乡镇(办事处)与其它周边18个乡镇和100个中心村多点推动、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一、加快撤县建市步伐
抢 抓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以争创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县为重点,加快推进撤县建市步伐。以提升县城“两度两力”为重点,推进新城区建 设、老城区改造、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商业区发展,加快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着力提高中心城区的首位度、宜居 度、承载力和辐射力。按照优化行政管理体制、降低行政成本要求,加快行政组织机构调整,减少行政层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政效能,构建权责一致、分工合 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新型城市行政管理体制。积极争取省市支持,把柘城纳入省市撤县建市优先序列。积极运作、科学谋划,提前做好撤县建市的 资料准备、材料编撰、方案编制等工作,为撤县建市申报工作奠定基础。

上一篇:(河南省)三门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下一篇:(湖北省)黄冈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今日推荐
(江西省)新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江西省)新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