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改造提升传统工业
依托六大特色支柱产业,以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为基础,以提升工业园区发展水平为重点,全面推进市场主体培育,力争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
(一)巩固提升支柱产业
按照“上规模、提效率、增价值”原则,重点对食品、烟草、能源、矿产、建材、医药等6个传统优势工业实施改造升级。大力推进服务型制造业发展,鼓励 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由主要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并重转变。力争到2020年,六大支柱行业规模优势更加明显,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产业附加值逐渐 增大。
食品工业。进一步巩固食品工业主导地位,促进产业创新、集聚发展,发挥品牌效应。完善企业准入条件,加强食品工 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大力推动标准化建设。提升食品工业科技发展水平,加强行业性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信息化升级,加快发展富硒绿色 食品工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争取新增2-3个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发展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现代食品工业园区,加强企业专业分工协作,整合品牌、 市场、技术等资源。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和引进一批特色品牌。
烟草工业。以湖北中烟恩施卷烟厂为龙头,带动烟叶打叶复烤、卷烟盘纸、卷烟包装等配套产业发展。巩固提升“清江 源”品牌知名度,实施GAP/142烟叶标准化建设。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以“清江源”烟草科技园建设为载体,培育一批特色优质烟叶基地,培养一支高水 平技术创新队伍。实施产能扩张和技术改造工程,实现卷烟生产和打叶复烤产量双提升,力争卷烟均箱产值达1.5万元以上,打叶复烤生产线年加工能力200万 担以上。
能源工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链,加速推进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地热能利用、生物质能发电及其他新能源开发 利用等项目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水电,建成华中地区最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力争到2020年,清洁能源总产值达到165亿元,水电总装机达到500万千 瓦,风电装机突破12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5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30万千瓦。推进天然气、页岩气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到2020年实现天然气相 关产业产值达到32亿元。
专栏4-3:恩施州“十三五”清洁能源重大工程
水电:力争恩施姚家平水电站重组成功、利川峡口塘水电站开工建设;力争鹤峰江坪河、淋溪河水电站建成投产;有序推进并整合一批小水电;改造、增容一批年代久远、设备老化的小水电站。
风电:完成全州风力资源调查;积极推进湖北能源、三峡新能源、中广核风电公司等大力开发我州风电场,完成鹤峰、咸丰、恩施、利川、巴东等县(市)测风评估报告,开工新建一批风电项目。
天然气:实现全州县城天然气利用全覆盖并逐步向条件成熟的乡镇扩展;完成恩施、利川、宣恩、咸丰等县(市)天然气城市管网改造;建成几条省、州级支线天然气管道,合理配置天然气气源指标。
页岩气项目:力促华电湖北页岩气公司在恩施成立页岩气公司,力争实现工业化开采;引进中石化江汉油田、湖北能源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在我州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
矿产工业。做好资源勘探,合理开发利用煤矿、石煤、磷矿、石膏、高岭土、大理石、方解石等非金属矿产,全面提升 矿产资源管理能力。发展绿色矿业,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建立健全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责任机制,加强矿产资源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改变粗放型矿产资源开 发利用方式,延伸矿业产业链条,发展高岭土、铁矿、陶土等精深加工业,提高矿产开发附加值。推进优质煤炭、石煤发电综合利用等符合国家开采规模要求的项目 建设。
建材工业。推进建材工业调整转型,促进新型建筑材料向安全、环保、节能、防水、优质、美观等复合功能方向发展, 积极发展绿色高分子墙体材料等环保建材。大力推进旋窑等量替换立窑工程,优化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规划布局。支持水泥企业以技术、管理、资源、资本、品牌 为纽带,加快联合重组、淘汰落后和技术改造。推动石材加工技术装备与关键工艺突破,加快石材文化创意设计和定制产品研发能力建设,支持利川、咸丰石材开发 与综合利用项目。
医药工业。推动药化企业安全、集聚、绿色发展。重点发展现代生物制药,加快中药、功能保健食品等医药健康产品研发生产;培育和引进一批上规模的医药企业,推进制药企业GMP改造和中药材GAP基地建设。
(二)整合提升工业园区
按照“突出规划引领、空间整合、功能配套、产城融合”的要求,加快推进全州工业园区(开发区)整合提升。
明确准入条件。各县(市)根据自身主体功能区划导向,明确工业投资项目在生态、环境、投资强度、容积率、节能减 排等方面入园条件。严格执行国家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和产业发展政策,严格控制高耗能、重污染、高排放企业入驻,原则上不得引进排放含有一类污染物的企业入 驻。大力推进园区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工程,推动园区低碳化、循环化改造。全面落实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加强园区建设。加强工业园区(开发区)服务平台和产业平台建设。搭建企业服务平台,提升项目申报、企业认定、金 融服务、人才服务、知识产权、外贸服务等综合服务水平。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开发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开发区标准厂房,尤其是多层 标准厂房建设。出台政策扶持多层标准厂房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主体参与多层标准厂房建设、经营,到2020年,建成标准厂房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 上;适时拓展工业园区(开发区)居住、商贸等配套功能。
优化发展空间。加强工业园区(开发区)产业布局规划研究,合理拓展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空间,促进地域接近、功能类似工业园区整合发展。全面提升配套水平和发展层次。引导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开发区)集中,严格控制园区外的工业用地,形成产业定位准确、分工合作有序的产业布局。
创新管理机制。鼓励和探索跨国跨省跨州联合开发、委托战略投资者和跨国公司成片开发、共建产业园等多元开发新机 制,通过直管、托管和一区多园管理等方式合作建设园区、做强园区,把园区(开发区)与城区特别是新城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完善工业园区招商机制,制定有竞 争力和吸引力的园区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进一步理顺工业园区(开发区)管理体制,探索推进开发区经济管理权和必要的社会事务管理权下放,与上级政府、部门 做好权责对接。健全完善工业园区(开发区)政策法规体系,切实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增强投资者信心。
(三)加强品牌质量建设
坚持“质量强州”,从标准体系、质量检测、质量分级、社会共治等方面综合施策,打造一大批具有较强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品牌。推广先进 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普及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建设和完善一批质量控制与技术评价公共服务平台。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制。开展质量安全整治提升行动。建立企 业、行政和司法三位一体的品牌保护体系。到2020年,名牌产品企业对全州工业总产值贡献率达30%以上,商标注册总量年均增长10%以上,商标总数达到 7000件。
(四)着力培育产业集群
围绕六大支柱产业,着力延长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集中力量推进和提升目前基础较好、优势突出、支撑作用明显的现代烟草、新型建材、生物医药、中药 材精深加工、茶叶精深加工、魔芋精深加工、特色蔬菜精深加工、畜禽、风电等重点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发展硅矿开发、林特产品制造、页岩气产业、天然气产 业、粮食精深加工及特色食品开发、设备制造及电子仪器仪表装配、特色饮料(酒)系列等产业集群。
第三节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突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理念,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生产体系、质量安全体系和服务体系。到2020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以上。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稳定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确保区域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形成在国际、国内具有较强竞争 力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做强做优烟叶、茶叶、特色蔬菜、林果、药材、畜牧、魔芋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花卉苗木、野生畜养、木本油料、生漆等林业产业, 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发展。大力推进现代烟草、富硒茶叶和畜牧产业链发展,积极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功能农业和循环农 业,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智慧农业等新型业态。
专栏4-4:恩施州特色优势农业发展重点
烟叶:主动适应烟草产业发展新常态,围绕“稳规 模、上质量、促增收”,加大“三个基本”(基本烟区、基本烟田、基本烟农)建设力度,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管护,推进烟草产业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 变。打造全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示范区和现代烟草加工基地。到2020年,全州烟叶种植规模恢复发展到50万亩左右,其中烤烟43万亩左右,白肋烟6.6万 亩左右,雪茄烟0.4万亩左右,烟草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茶叶:以提升茶叶价值链为核心,按照“品牌引 领、抱团发展”理念,坚持“母子商标、双牌经营”模式,打造“恩施硒茶”知名品牌。突出产品特色,优化区域布局,拓展茶叶功能,着力建设“八块、六区、四 线”。壮大新型主体、做优产业基地、提升加工水平、搞活市场流通、推进融合发展,促进茶叶大州向茶叶强州转变。到2020年,全州茶叶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 150亿元。
特色蔬菜:以发展“生态、特优、高效”蔬菜产业 为核心,加强高山蔬菜、地方特种菜、山野菜、城郊设施蔬菜、食用菌等开发,加快标准化基地建设,强化“菜篮子”工程建设落实力度,科学推进设施菜园、休闲 观光农业示范区建设,着力推进“大山鼎”高山蔬菜公共品牌整合和打造。到2020年,全州蔬菜种植规模达到200万亩,蔬菜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以 上。
林果:加强柑橘、橙类、柚类、黄金梨及小水果 (猕猴桃、葡萄、李等)等特色水果基地和核桃、板栗等干果基地建设,推进巴东甜橙带、酉水流域柑橘白柚带、清江流域宽皮柑桔带等建设,重点打造“巴东脐 橙”、“贡水白柚”、“咸丰响壳李”、“关口葡萄”等林果品牌,科学推进精品果园、观光果园和家庭农场建设。到2020年,林果规模150万亩(水果基地 80万亩,干果基地70万亩),林果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药材:按照“三个带区、四个品类、三个重点”进 行布局,加强紫油厚朴、杜仲等木本药材及党参、黄连等草本药材特色基地建设。加强“利川黄连”、“恩施紫油厚朴”、“建始贝母”、“巴东独活”、“巴东玄 参”、“咸丰白术”等知名品牌打造。建设一批GAP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着力科学推进恩施市中药材产业园、华中生态观光药业综合示范区中药材基地、武陵山 中药材科学观测试验站等项目建设,促进中药材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到2020年,道地药材种植规模达到100万亩,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畜牧:以“一县(市)两区”(畜牧强县〈市〉、 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四级联创”为载体,重点加强恩施黑猪、恩施黄牛、景阳鸡、恩施麻鸭、恩施马头山羊、巴东红三叶等优良地方畜禽和 牧草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健全、完善畜禽良种繁育、饲料加工与供应、畜禽屠宰及产品加工、品牌创建与市场营销、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 管、规模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与服务、统计监测等畜牧业生产发展基础体系;推广农 牧结合、种养结合的生态家庭牧场模式,发展富硒、生态、特色、优质、高效畜牧业。以猪禽提质、牛羊增量、龙头做大、特色做强为目标,进一步推进组织化程 度,大力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到2020年,全州畜牧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
马铃薯: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 经营”要求,大力推进主粮化。依托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开展恩施特色马铃薯新品种选育、栽培、植保及脱毒种薯产业开发。着力培育马铃薯薯粒、薯泥、面 条、馒头等主食加工龙头企业和马铃薯深加工企业,打造“恩施富硒土豆”品牌。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规模发展到200万亩,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以 上。努力建设湖北马铃薯制种基地。
魔芋:坚持“扩大面积、突出加工、延伸链条”发展思路,加强新品种引进、改良和标准化种子基地建设,稳步扩大标准化商品魔芋基地,大力发展魔芋精深加工,打造魔芋产业集群。到2020年,全州魔芋种植规模达到50万亩,魔芋产业综合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业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 合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施“主体提升”工程,积极引导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联合、重组,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村经纪人等新型经营主 体。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支持农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加快建立以大型批发市场为骨干、农贸市场为基础、农产品直销店和超市连锁店为补充的农产品 市场体系。着力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继续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建设,到2020年,全州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达到 1.5万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65:1。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物质装备投入力度。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综合 水平在规划期末达到50%以上。推进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建设一批高投入、高产出、高效 益的设施农业园区,高效设施蔬菜面积比重达到4%。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升农业生产系统抗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 培育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和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加大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推广。到202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以上。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坚持产管结合,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由监管向治理转变,建立涵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农产品 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畜禽水产标准化示范场、农产品出口标准化基地创 建,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完善机构,健全队伍,强化装备,提升农业执法能力。产管结合,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由监管向治理转变,全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体系,确保产业安全、产品安全和“舌尖上的安全”。深入实施“一县一标”品牌培育工程。
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服务强农”工程,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乡(镇) (区域性)基层农业综合服务机构。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等方式,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农业公益性服务。支持具备服务能力的龙头企业、合作组 织、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等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建成覆盖州、县(市)、乡(镇)、村四级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 体系,推进农业大数据应用。加强农业金融服务产品创新,继续扩大“茶商通”、“助保贷”、“畜牧贷”、“善融贷”、“邮储农业贷”等服务范围;加强政策性 农业保险工作。
第四节培育新兴战略产业
抢抓《中国制造二〇二五》、“互联网+”等发展机遇,大力扶持绿色富硒产业,深度发展信息产业,努力培育旅游商品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力争从新兴产业中培育一批主导产业,促进产业更新,成为经济新增长点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一)绿色富硒产业
深度开发硒资源,构建硒产业体系,争取把绿色富硒产业打造成全省战略性主导产业,全面提升硒产业的发展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到2020年,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达到700亿元。
夯实硒产业基础。大力推进“金土地”工程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全面深入开展富硒岩石、土壤、水体、聚硒农作物 及经济作物硒含量普查,弄清硒资源分布,制作硒资源分布图,圈定硒产业基地范围。开展富硒绿色食品认证、富硒有机食品认证、富硒产品原产地认证等,打造一 批富硒产业基地示范乡(镇)、示范村。到2020年,建设硒功能农业示范基地200万亩,创建硒畜禽水产养殖示范乡(镇)30个。
培育硒产业主体。大力发展和培育富硒产品营销和加工企业,争取每个县(市)培育2-3家富硒产业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企业采用兼并重组和联合入股等方式做大做强。加快富硒产品产业园建设,推进富硒龙头企业向园区聚集;积极扶持富硒产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推动硒科技成果转化和中小富硒企业发展;推动富硒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大力扶持富硒产品出口企业发展。争取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一、二线城市设立恩施硒产品营销店。
强化硒科技支撑。围绕硒功能产品精深加工与开发、标准体系建设、硒与人体健康基础性研究,积极开展硒科研,打造 科研平台。以州硒应用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院为龙头,整合州内人才与设备资源,建立富硒产品科技服务平台,努力建设省级、国家工程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加强与 国内外硒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与武汉轻工大学合作办好恩施绿色富硒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研究院,提升富硒食品基础性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以国家富硒产品质 量监督检验中心、州硒应用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院为依托,引导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加快相关行业、企业标准制定,适时上升为省级、国家级标准,掌握标准话语 权。依托州硒与人体健康研究所、州民大医院、州疾控中心等医疗单位,开展人体血(发)硒含量、硒与人体健康、硒与人均寿命等研究,助推硒产业发展。
加强硒品牌建设。提升全州硒产品企业的质量和品牌意识,积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自主品牌,加大“三品一标”的申报 和保护力度,到2020年,培育硒产品商标200件。支持企业在国内大中城市和缺硒地区开设“硒博汇”硒产品专卖店。强化品牌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建立 “世界硒都”、“恩施硒谷”、“恩施硒茶”、“恩施硒土豆”等硒公共品牌管理制度,实行品牌使用准入制。争取率先建成“恩施硒资源国际交易中心”。做大做 强中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国家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州硒应用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院等产业发展平台,争取把中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上升为省级层 面主办展会。
推进“硒+X”发展。按照“硒+X”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富硒资源与现代农业、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养生养老、电 子商务、商贸会展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富硒农业精品园、富硒农业基地、绿色富硒产品、富硒养生旅游产品(度假村)等。充分利用“互联网+”,鼓励农 民、企业家开发富硒产品网络零售业务,推进区域性富硒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动贸易模式创新,将O2O、移动社交等网络商业模式融入中国恩施硒产品博览 交易会等硒产业平台,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硒博会”。
(二)信息产业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链,把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发展。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大力推进恩施—龙凤信息产业园建设,打造成为恩施信息产业发展龙头。在县(市)工业园区预留 信息产业基地,基本形成“一核心、七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引进有上级政策鼓励、产业项目资金支持的国内外信息企业入园发展,到2020年,龙凤信息 产业园入园企业达10家以上,其他县(市)信息企业达到15家。
突破核心重点领域。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积极培育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产业,探索发展 数字加工处理产业,到2020年,信息产业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拓展太阳能电池、LED为主要产品的新型电子材料、新型电子元 器件、集成电路和消费电子等方向;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重点发展数据服务、基础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和系统运维等领域。加大对云服务、大数据企业的培育支持, 打造全州基础数据中心、政府大数据应用支撑平台、社会服务应用支撑平台。探索发展数字动漫、游戏、数字影音等数字加工处理行业,推进恩施数字旅游体验馆等 信息化景区建设。
培育“互联网+”经济。充分发挥信息化和“互联网+”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分享经 济,以“互联网+”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实施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推动“互联网+”与特色农业、生态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推动 畜牧、烟草、茶叶、清洁能源、旅游等传统优势产业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获得新的核心竞争力,加速转型升级。积极培育“互联网+”时代新经济、新业态与新动力。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保障网络产品、网络运行、网络数据、网络信息安全。加强无线电管理,优化频率资源配置,提升无线电安全保障水平。
推进“智慧恩施”14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建设和应用水平,推进“智慧恩施”建设。以龙凤新 区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995”十户联防15、农业农村信息项目等建设,并逐步在全州范围内推广应用。全面提高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建设 应用水平,大力推进“智慧政务、智慧商务、智慧产业和智慧民生”四大智慧行动。
专栏4-5:恩施州四大智慧行动
“智慧政务”行动:建成覆盖州、市县、乡(镇) 三级、连接各政务单位的电子政务内外网,基本形成基于统一电子政务外网、政务数据中心、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公共平台的政务信息化应用体系。建成全州统一的 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信息及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成覆盖社区和乡村的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党政内部信息共享门户。市县级以上政务部门主要业务基本实现 电子政务覆盖。
“智慧商务”行动:引进国内电商龙头企业建设涵 盖在线商机、在线交易、政府服务的综合商务应用平台,建立覆盖全州、内容齐全的企业和商品信息库。积极搭建面对农村的商品购销渠道。培育1-2个全国领先 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区域化特色物流公共信息化平台基本建成。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业等新型信息化领域产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