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按钮

(广西)防城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09-05 08:58:30 来源:防城港市政府网 字体:
专栏18 循环经济建设重点工程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施共伴生矿产资源、尾矿、冶炼渣、煤矸石、粉煤灰、建筑废弃物等大宗固体废物,以及秸秆、废弃物料、畜禽养殖粪污等综合利用。2020年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80%以上。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园区:企沙工业区、大西南临港工业园、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点、分捡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回收网络。建设防城港冠亚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及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广西防城港废钢物流配送中心。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推进餐厨废弃物、医疗废弃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第三节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强化生态建设。严格划定生态红线和用途管制,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管护,构建以十万大山山脉生态资源支撑带和南部滨海生态防护带为主骨架,以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自然保护区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格局,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防洪防潮等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大力实施造林绿化、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建设,抓好森林、草地、湖泊、海洋等重要生态系统、生态脆弱地区的保护修复,推进天然林保护、沿海防护林、生态公益林建设,调整树种结构,适度控制速生桉种植,稳步提高森林覆盖率。以保护金花茶、红树林为重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切实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及自然环境,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稳定。加强边境地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严格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强化近岸海域及重点流域污染防治,重点整治江河入海排污口,加强对主要入海河流流域、河口及陆源排污口的监控管理,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严格控制临海工业废水排放,严禁任何类型的污水未经处理向海洋直接排放。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强化环境治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落实大气、水、重金属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实施最严格饮用水源地保护制度,优先保护未受污染河流,推进城市内河、乡村河沟等治理。实现工业城市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城市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以上。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加大对种养业特别是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下降,推动农膜减量使用,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防城江、明江、北仑河、茅岭江等主要江河污染治理与保护,在全市乡镇尤其是水源地保护区乡镇实行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加大整治港口码头粉尘污染,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稳步下降。加强机动车环保检测和污染防治。加强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坚决防止规模污染事件发生,保持我市优良的生态环境。

第四节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和环境保护责任追究、环境损害赔偿、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布局建设决策过程的公众参与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群众举报奖励制度。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重点地域、重点流域的生态补偿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重点建立防城江、那梭江、北仑河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环境资源使用权交易平台,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制度,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生态管理、水资源管理等红线。强化价格引导和税费调节,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制度安排和利益导向。加强环境治理和环保执法建设,提高环境监测和监管能力,形成政府、市场、公众多元共治环境治理体系。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将生态红线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

第五节 深入推进“美丽家园”乡村建设

大力实施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规划纲要,坚持政府引导、规划先行、群众自愿、社会参与,在巩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基础上,持续推进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建设,实现农村环境优美、农民生活幸福、乡村和睦安宁。积极打造重点区域“四大生态乡村示范带”建设(上思十万大山、东兴大国门边海、港口大东沙、防城港大南山边关)。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大幅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大力推进乡村道路硬化、危房改造、饮水安全、电网改造、通信设施、供水排水、绿化美化、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运营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集中连片综合整治,开展污水垃圾专项治理和土壤环境整治,严格控制重污染工业向农村转移,严防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创建绿色村屯。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依托乡村生态和特色农业资源,实施生态经济工程,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优化村屯布局,实施村镇规划集中行动,提高村庄布局、村落规划和民居设计水平,建设农村社区。深入开展环境秀美、生活甜美、乡村和美专项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新型农民、优良家风和文明乡风为重点,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和绿色村屯创建,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扎实推进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专项活动,实现农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农民过上文明、和谐、幸福的美好生活。

第十一章  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

围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整体改革布局,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以改革突破推动扩大开放,以改革红利增强发展动力。

第一节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行政管理效能。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不断规范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实行审批项目、条件和程序向社会公布,推行“阳光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中介服务,促进放管结合。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制度,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完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全程实施电子化登记管理。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成立市级审批局和各县(市、区)综合审批局。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市、县、乡镇管理体制。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创新城乡社区治理机制。建立健全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不动产登记机构,实行统一管理。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健全市县乡三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建成使用市本级新政务服务中心项目。建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信息平台,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实现政务服务信息共享。开通自治区政务信息公开基层化应用平台,争取全市全部乡镇实现应用。

第二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围绕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重点推进财税金融体制、国资国企、投融资体制、园区管理体制、土地制度和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和完善覆盖政府所有收支的预算体系,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实行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健全规范合理的地方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积极落实国家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房地产税、个人所得税等重大改革举措,深化国税、地税征管改革。清理规范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统筹平衡机制,引导财政资金集约化使用。稳步推进国库管理、政府采购监督和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动态预算执行监控体系。优化财税结构,逐步降低非税收入比重。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金融支持“三农”长效机制,全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探索适合农村实际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深化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健全跨境金融合作交流机制,探索建立沿边跨境金融服务中心。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建立金融改革风险防范机制。
专栏30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重点工作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面向县域经济和“三农”的金融组织体系、政银企(农)协调沟通合作平台体系、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政府投融资平台体系、农村支付服务体系、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农村信用担保体系、风险补偿和奖励激励体制。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探索开展多种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形式,推进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融资试点。建设市级农户信用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初步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专栏31 深化沿边金融综合改革重点工作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强金融跨境合作:探索建立沿边跨境金融服务中心。推动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的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加快发展网络金融,服务面向东盟的大宗商品现货中心和跨境电商平台建设。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扩大跨境人民币贷款试点:争取开辟境外资本设立外资股本基金、合资股权基金的绿色准入通道,推动外商投资企业及其管理机构在试验区试点。争取中国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商务部等支持,允许在试验区内就业并符合条件的个人开展包括证券投资在内的境外投资,允许在试验区内就业并符合条件的境外个人在金融机构开立非居民个人境内投资专户,开展包括证券投资在内的境内投资。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支持企业“走出去”:设立人民币投贷基金,开展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和海外贷款业务,通过股权投资、海外贷款等方式支持企业“走出去”。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按经营性和公益性对国有企业实行分类改革、分类监管、分类考核,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实现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大力发展新型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入各类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董事会建设,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建立国企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优化企业薪酬分配制度,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精简下放政府投资审批事项,做好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落实和衔接。改革投资项目核准方式,提高核准备案效率。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激活民间投资,凡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外,依法平等向民间投资开放。大力发展地方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全面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在管理体制、财政体制、人员机构、开发建设模式、薪酬待遇、考评机制等方面,探索改革我市园区发展和管理模式。实行差别化管理,重新调整园区区域,明确各园区发展定位。创新园区运行机制,推行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行的企业化管理模式,提升园区执行力和创新力。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增强园区投融资开发能力。出台财政、税收、土地等园区优惠政策,破解园区发展难题,释放园区发展潜力。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制度,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管理,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的试点,鼓励农村产权转让、出租、入股、抵押等。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推动耕地“小块并大块”。推进林权流转和林权抵押贷款,建立林权交易、林权抵押管理、担保、监管与森林资产收储机制。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深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所有权、林权、海域使用权等农村“四权”确权工作。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低丘缓坡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等改革。推进土地管理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审管分离”制度。健全节约集约用地的综合考评、监管体系。改革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机制。深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让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第三节 统筹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

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全面深化文化、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等领域改革。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全方位参与的公共文化建设、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管理和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市场,引导文化市场多元化发展。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科技决策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完善鼓励创新政策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努力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支持科技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考试招生制度、教育综合统筹等教育体制改革,着力创新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体制,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深化教师队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能上能下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探索学区制管理改革试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学区化办学,鼓励条件成熟的县(市、区)推动学区内校长、教师交流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围绕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完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再分配调节机制、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深化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县级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实施,完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补贴政策。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完善多元化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之间的接续和转移,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参保政策,推进全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一体化建设。着力构建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障管理机制和经办服务体系,提升社会保险信息化水平,打造“电子社保”。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乡整合,努力实现政策体系城乡统一、缴费标准城乡统一、待遇水平城乡统一、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城乡统一。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制改革。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延伸至乡村,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分级诊疗等,形成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机制,率先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鼓励社会办医,拓展社会办医空间,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深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源头管控。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第十二章 强化创新驱动能力

实施科技、教育、人才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促进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和人才强市基本建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升和管理创新驱动。

第一节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协同带动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重视原始创新,强化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聚焦重点行业和特色产业,支持以企业为主承担实施一批科技重大项目,研究开发一批共性关键技术,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群,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校企合作、企企合作、政企合作,探索建立多形式的协作配套合作模式,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广转化民生科技成果,强化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医疗健康、公共安全、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应用。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引导企业自建或者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加大推进建设市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等一批重点创新载体。加快一批专业孵化器和创新型孵化器建设,培育构建一批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众创空间,集聚创客群体。建立完善公共检验检测、技术咨询、知识产权代理、科技信息服务等科技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提高知识产权创造与服务能力。实施专利速增计划,提高知识产权创造数量和质量,制定专利质押融资相关扶持政策,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培育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专栏19 科技创新重点工程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重大科技专项: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海洋产业、生物医药、生态环保、现代农业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科技创新平台:加快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客空间、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公共检验认证平台等建设。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进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IT小镇建设。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科技服务重点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北部湾检验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广西冶金钢铁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北部湾计量检测研究中心、云朗科技园综合楼、科技企业孵化器、广西红木产品质检中心(东兴)、云朗科技园物流信息平台、物联网产业中心、江山半岛海洋科普公园等。

第二节 推进教育现代化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实现教育振兴。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水平,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加大城乡公办幼儿园建设,全面实现“一乡(镇)一所”中心幼儿园,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支持和规范民办幼儿教育发展,构建广覆盖、多形式、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体系,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改造升级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和薄弱地区流动,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义务教育综合改革,提高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标准化水平,消除城区义务教育“大班额”,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00%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关爱残疾少年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教育成长。加快高中阶段学校建设步伐,加强4所自治区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建设力度,建成北部湾高级中学、市理工职业学校新校区,打造一所全国知名普通高中。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规模,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以市理工职业学校为支撑的市职教园区建设,探索园区条件下职业教育集中办学模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加强特色优势专业平台和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5年。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快发展高等教育。进一步完善市科教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区内外高校进驻园区办学,促进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专升本。力争到2020年有2所以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落户科教园区。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深化教师队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能上能下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建立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和培训制度,建立和完善校长、教师、班主任激励机制,打造一支名校名师队伍。
专栏20 教育发展重点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学前教育:加快建设公办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附属幼儿园(班),实现城乡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全覆盖,所有幼儿园达到规范化标准。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义务教育:加快学校规划布局和校舍增建扩容,消除大班额、大通铺现象,2020年之前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高中教育:实施高中阶段教育突破发展工程,加快普通高中、特色高中、新型综合高中发展,2020年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建成实验高中新校区。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职业教育:建成市理工职业学校新校区,完善东兴市、上思县职业学校建设,建成10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新增机械加工与制造等10个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示范特色专业。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高等教育:加快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二期工程建设,推动广西电大防城港分校的开放型大学建设,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推进学历教育和开展社区非学历教育工作试点。

第三节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开发重点工程,创新机制体制,优化创业环境,培养和引进一批专门优秀人才、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培养和引进科技创新型人才。围绕边海经济带建设需要,推进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示范基地建设,加快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重点引进和培养能够解决我市产业发展重大技术和工艺性难题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加大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人才团队引进力度。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坚持国内与海外并重,加强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等区域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吸引欧美发达国家和东盟国家知名高校和教育培训机构落户我市,合作培养涉外旅游、外经外贸、保税物流以及非通用语种等专门人才。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标准打造一支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现代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推进教育、公共卫生、社会发展领域专门人才建设。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梯次合理、门类齐全、适应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适应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我市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地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实施“名校在防城港”工程,与全国“211工程”高校开展“办学联姻”活动,合作培养各类人才。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实施人才开发重点工程。继续实施聚才扬帆工程,实施产业人才集聚工程、人才小高地建设提升工程、边海英才培育工程、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城乡创富人才培育工程、科技孵化器培育工程、少数民族人才培育工程。推动北部湾经济区重大人才项目建设,继续抓好“白鹭英才计划”、人才优先发展示范点、县域人才工作品牌创建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设防城港市技工学校、中国—东盟合作产业技工培训基地、中国—东盟国际劳务市场,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专栏21 人才战略重点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人才政策:实施人才发展投入优先保证政策、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人才向经济建设重点领域和基层流动政策、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政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政策、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的配套政策、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等。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人才工程:聚才扬帆工程、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重大人才工程等。

第四节 培育发展新动力

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和出口的促进作用,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形成新动能,加快发展动力转换。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拓展投资增长空间。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促进投资规模扩大、结构改善和效益提高。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扩大投资。把增投资与调结构结合起来,实施重大投资工程包,促进投资向重大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倾斜。244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开展促消费、惠民生行动,实施养老家政、旅游休闲、信息、绿色、住房、文教体育等重点领域消费工程,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发展消费新业态。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

上一篇:(广西)上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下一篇:(广西)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今日推荐
(江西省)新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江西省)新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