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按钮

(重庆市)武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09-07 09:17:04 来源:武隆县政府网 字体:

统筹发展新格局

统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协调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生态文明、社会民生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推动全县一体化科学发展。

第七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提高扶贫工作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举全县之力、以超常规之举,坚决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脱贫攻坚任务2016年基本完成、2017年全面“扫尾”。

第一节坚决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

举全县之力实施“基础设施、生态修复、扶贫搬迁、旅游富民、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救助、教育扶贫、社会扶贫、基层建设”十大攻坚行动,加快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建八有、解八难”的脱贫标准,大力推进以道路、人饮、农电、通信、防灾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生态搬迁、生态修复和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垃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扎实抓好精准扶贫。制定出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实施精准帮扶。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增强产业造血功能,实现贫困村、新型流通体系、产业扶持政策全覆盖,确保产业规划到村到户。按照低保统筹、自然灾害险和意外伤害险、留守关爱、医疗救助“四个全覆盖”的原则,大力实施社会救助。实施教育智力扶贫,消除贫困代际传递。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全面完成脱贫摘帽。2016年,完成所有75个贫困村、5.54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在现行标准下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户“越线”、贫困村“销号”、贫困县“摘帽”,可开发贫困户全部越线达标,不可开发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兜底,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基本解决区域整体贫困问题。2017年,全面清理打扫扶贫战场,落实扶贫政策三年延续。

第二节巩固扶贫成果实现同步小康

巩固提升扶贫成果。建立健全脱贫“过渡时期”的帮扶体系和政策体系。健全完善常态化、动态化帮扶机制,持续跟踪脱贫对象生产生活情况,构建因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生病等返贫的防控体系。坚持不懈解决导致贫困的交通、饮水、产业等共性问题,持续改善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对脱贫群众的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其依托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向景区、乡村旅游点、工业园区、农业基地聚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金融互助扶贫,补齐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持续发展短板。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推进实现同步小康。参照全面小康的指标体系,逐项分析、分类施策,提出年度序时计划。对农村家庭进行全面清理,分类建立台账、分类进行管理,对已达到小康标准的巩固提高,对接近实现小康标准的加速推进,对差距较大的实施合力攻坚,通过帮扶为同步小康奠定基础。实施“小康示范工程”,大力培育小康典型,打造一批小康示范村,激发脱贫群众致富动力,加快实现小康目标。

第三节创新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完善农村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办法,建立到人到户评价和动态监管机制,建立贫困乡镇退出后期稳定发展机制。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整合配置资源,建立完善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牵引,行业部门、金融信贷、东西协作、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扶贫投入机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

第四节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

围绕“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重点推进高寒边远地区建卡贫困人口搬迁,同步推进其他农户搬迁。综合考虑水土资源、新型城镇化对人口的承载吸纳能力等因素,完善规划布局。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与乡村旅游、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落实规划、土地、金融、后续扶持等政策,统筹谋划、整合资源,通过争取中央投资、政府债券、专项建设基金、贷款融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后续产业发展。积极动员市场、社会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协调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确保搬迁群众稳定后的生产生活水平不低于迁入地居民的平均水平,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致富,加快高寒边远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第八章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建成山水园林旅游新城

以城镇化为核心,以山水园林旅游新城建设为抓手,着力优化城镇布局、结构和形态,统筹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走以人为本、布局优化、城乡互动、产城融合、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第一节全面建成山水园林旅游新城

充分利用“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按照“优化布局、有序开发、提质拓展、山水融合、以人为本、精细服务”的原则,加快中心城区东拓西进步伐、科学拓展建设空间;推进城区控制性规划编制,中心城区10平方公里实现土规、城规全覆盖。到2020年,将县城建成“规模更加拓展、功能更加配套、环境更加宜居、特色更加彰显、文化更加鲜明、产业和人口更加集聚”的山水园林旅游新城。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以产城融合、产城互动为核心,大力实施“公园、广场、交通改善、停车场、片区开发、城市拓展区和棚户区改造、夜景灯饰、滨江路、特色街区开发、客运周转中心和货运物流园区”十大提质拓展工程,优化城市形象设计、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突出旅游城市功能建设的完备性和城市建筑的精品性、突出旅游基础接待设施完善和精细化的城市管理体系建设、突出彰显城市特色风貌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突出建设绿色城市优化环境空间和建设人文城市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精品之城和魅力之城。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加强城市规划实施和管理,强化规划控制,提高规划的法治化、制度化水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连续性。推进城市管理创新,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加强安全城市建设,完善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增强城市消防、防洪、抗震等救援能力。

第二节加快两组团和县城副中心建设

仙女山组团围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定位,依托旅游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国际化、高标准的要求加强旅游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突出自然山水文化优势打造特色城镇群,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建设户外运动基地、文化创意基地、养老养生基地、教育培训基地,打造大仙女山游客接待中心,建成国际知名旅游度假区。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度假游客日最大接待能力达到15万人,常住人口3万人。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白马组团围绕以城带产、以产促城、产城融合的理念,全面推进园城一体化,加强白马山片区开发、功能配套、生态环保、商贸流通和宜居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工业新城,形成以白马为中心的城镇群,释放城镇发展活力、不断积聚人口,促进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支撑和服务园区生态特色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到2020年,常住人口达到2万人。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土坎县城副中心立足“县城副中心、羊角旅游古镇”的定位,大力实施“避险搬迁、风情古镇、公共配套、特色园区”四大工程,推进完善城市道路桥梁、城市停车、防洪排水、公共照明等市政配套功能,精心打造山与水、古典与现代高度融合的旅游特色古镇,打造农产品和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基地,建成县城经济副中心、流通副中心、集镇副中心和宜居副中心。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万人。

第三节建设风情集镇

推进风情集镇建设。强化乡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一年一个样、三年变大样、五年出新样”的要求和“有综合性文化广场、有适度规模的公园、有规范化农贸市场、有标志性建筑、有垃圾中转站、有污水处理厂、有整洁的街道、有标准化的接待酒店、有规范的体育活动场地、有漂亮的夜景灯饰”的“十有”标准,加快完善乡镇功能,打造特色鲜明、自然淳朴、整洁美观、功能完善、民生幸福的风情集镇。实施重点民生工程,完善养老服务中心、公厕、停车场、星级农家乐、商务酒店、特色产品销售商店等配套设施,完善逐年分类推进实施体制机制。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突出集镇发展特色。促进乡镇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凸显风情集镇特色。支持乡镇按照“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貌、一镇一规划、一镇一设计”的标准,对乡镇集镇建筑实施风貌改造。积极推进全国重点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重庆市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一般小城镇等村镇建设。

第四节建设美丽乡村

科学规划村落布局。科学布局农村村落,把传统村落、农民新村、民族村落、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统筹规划,集中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围绕撤并零星户的方向,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居住和农房建设向中心村适度集中。实施乡村规划,综合整治农村闲散地、空闲地和空心村,推进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扭转无序建设局面。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以完善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推动村庄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着力打造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推动农村环境治理与保护,全面实施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综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实现乡镇(含撤并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行政村垃圾收运设施全覆盖。实施传统文化培育、公共设施配套和清洁能源推广。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强化农村民主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
专栏8  山水园林旅游新城建设重点工程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中心城区提质拓展:公园(龙山公园、凤山公园、梓桐公园、滨江休闲文化公园、瓦厂坝体育公园,8—10个市街游园建设),广场及停车场(凤溪广场及停车场、中堆坝广场及停车场、北滨广场及停车场,每年新增停车位1000个),交通改善(县城北环西段,中嘴乌江大桥、广岭乌江大桥,高速公路出口至苏家河大桥分流道,县城堵点疏通和标识标牌优化),片区开发(高速路出口片区、乌江三桥东侧片区、复烤厂片区、瓦厂坝片区、中堆坝片区、棉花坝片区开发),城市拓展和棚户区改造(公安局东侧、瑜珠酒店西侧、下油坊沟老街片区、梓桐片区、铁厂坡片区、龙江花园片区、老公路局片区改造,苏家河桥至南溪沟一线整体打造),夜景灯饰(城区夜景灯饰改造提升),滨江路(南滨路卫计委至大木桥段、南滨路白笋溪至鹅项颈段加高工程、北滨路乌江二桥至三桥段,滨江雕塑墙、滨江美食街),特色街区开发(古镇、步行街),客运周转中心和货运物流园区建设(县城客运中心和货车装卸场所外迁)。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组团和场镇建设:仙女山组团西部片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和东部片区景观绿化,懒坝、梦幻谷片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景观大道、规划展览馆、动步公园、市政公园和金鼎山公园升级改造,农业生产服务中心;白马组团餐饮、商业网点和教育、文化、体育、医疗设施配套完善,职工住宅小区建设,市政设施和园林绿化,公交线路增设;土坎县城副中心城市道路桥梁、城市停车、防洪排水、公共照明等市政配套设施完善,县城至土坎副中心滨江大堤,旅游特色古镇打造,土坎产业园建设;乡镇场镇按“十有”标准推进公园、广场、场镇绿化、风貌改造、垃圾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风情集镇。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设施(风貌和危旧房改造、农村公路危险路段安全保障设施和村社便道、农网升级和低压电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环境整治(脏乱差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垃圾污水处理、卫生改厕),示范工程(传统村落保护,农民新村、民族村落、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打造)。

第五节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五大片区。着眼特色发展、差异发展、联动发展,合理构建县域五大片区城镇建设、产业集聚、乡村聚落、农业发展、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中部及西南片区加快建设生态旅游模范区、生态工业引领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特色农业展示区;西北片区加快建设特色农业示范区、生态工业引领区、乡村旅游样板区、生态文明示范区;东南片区加快建设旅游文化展示区、清洁能源引领区、特色农业示范区;东北片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特色产业引领区、旅游扶贫典范区。统筹片区产业布局一体化,推进全链条式、多交叉点打造,以物流流向、交通流向、地域流向等为主线,着力增强各片区产业关联度和融合度。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构建协同发展机制。探索构建城乡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新型城镇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生态治理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和基层组织保障体系,打造仙女山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区。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实施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地区覆盖延伸,均衡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统筹城乡资源要素流动,促进城乡产业联动、农超对接,鼓励社会资本、工商业实体以及更多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投向农村。统筹加快民族地区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缩小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差距。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促进人口合理分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创新人口服务管理制度,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建立居住证制度,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充分尊重落户农业转移人口意愿,依法保护其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以及集体财产收益分配权等权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强化对闲置撂荒承包地的处置利用和激励约束机制。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推进居住证持有人与当地户籍人口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务,统筹解决好教育、就业、住房、养老、医疗等问题。

第九章加快生态保护发展,全面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县

立足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功能定位,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基本原则,坚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核心理念,牢牢把握“五个决不能”底线,按照“六个更加”要求,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将武隆建设成为碧水青山、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县。

第一节生态环境更加优良

突出规划编制引领。坚持规划至上、规划先行,聘请全国一流规划单位,构建编制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空间规划体系、城镇规划体系和产业规划体系,落实资源保护规定,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努力形成资源、环境、城乡、经济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美好家园。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完善生态空间架构。推进构建以武陵山和大娄山为代表的山地生态屏障,主导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构建以乌江为主体的水域生态带,形成山水相间、带状环绕的生态安全格局。合理布局沿江和景区沿线森林生态格局,保护仙女山、白马山、弹子山、桐梓山等自然生态屏障,建设以乌江及主要支流为重点的乌江生态涵养带和以国省道、旅游沿线为主体的绿廊系统,形成区域生态空间格局整体架构。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严守生态治理格局。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严格的分级分类管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严控开发强度,保护好水面、湿地、林地和草坡等绿色空间。加快实施三峡库区重要水源地、山洪灾害易发区、石漠化地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引导世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人口迁移,降低生态压力。

第二节生态建设更加完备

强推森林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围绕城镇周边、公路沿线、江河沿岸、生态脆弱区、宜林荒山、矿山等重点区域,加快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荒山裸坡绿化、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等重点工程,加强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实施欧投贷款造林,力争五年内再造林33万亩。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强关污染企业。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依法查处未批先建、边批边建以及未经许可擅自排污、逃避监管违法排污等行为。强化污染源治理,限期整改、关停一批环保设施不合格、污染物排放超标的企业。力争到2017年,污染排放指标合格率达100%。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强推环保设施建设。扩建、迁建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完善城区、园区和乡镇(含撤并乡镇)污水处理设施二、三级配套管网建设,实现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完善运行监管长效机制。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污染源整治,实施农村饮用水源安全及饮用水源涵养工程。建立完善乌江、芙蓉江漂浮物清理处置长效机制,开展次级河流整治。建立健全医疗废物收运网络,实现乡镇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全覆盖。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强治农村面源污染。全面建立农村环境监控体系,持续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促进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发展。严控水环境污染,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农业投入品、产出品废弃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生态家园工程,加快沼气、液化气、电能等清洁能源发展。到2020年,基本解决农村面源污染和畜禽集中养殖污染问题。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强推环保“五大行动”。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五大行动”,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加强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修复,综合治理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确保城镇噪声、扬尘等指标达标,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水源达标率、城区人均绿地率等指标保持全市前列。

第三节生态保护更加严格

严格世界自然遗产管理。严格保护自然遗产及芙蓉洞、天生三桥、后坪天坑等核心景区,划定控制范围,对核心区原著民实施生态搬迁。实施强制性保护,全面禁止开山采石、滥伐捕猎以及引水、围垦等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严禁改变原有地貌和地质。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严格森林生态红线管理。加强林地、森林、湿地保护,提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质量和管护水平。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丰富森林林相,严控商业性采伐,推进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地保有量不低于330万亩,森林保有量不低于280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不低于1260万立方米。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严格水资源红线管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落实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11000万立方米以内,乌江、芙蓉江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城镇集中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严格国土空间和耕地“红线”管理。坚持集约、节约用地,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对建设用地实行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落实耕地轮作休耕、占补平衡、占优补优制度,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9.45万亩。加强闲置土地清理处置,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强采沙、采石、采矿、采土管理,严控大挖、大填和地下空间项目,加强工程创面和工程弃渣管理。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严格生态保护执法。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构建一体化风险处置和应急防控体系,推进县域生态环境全覆盖防控和监管。强化生态保护执法,严厉打击“两违”建设、滥砍滥伐、非法狩猎、乱搭乱建、乱挖乱采等破坏生态环境的非法行为。

第四节生态制度更加完善

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推进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探索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探索开展多规合一试点,促进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合理布局,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完善生态环境经济政策和市场化机制。实行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制度和耕地保护补偿制度,推进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探索开展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和政策绩效评价,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稳步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落实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和交易配套制度,推进绿色资产证券化。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保的市场化机制,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改革完善和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建立积极的生态培育制度,推进林权改革,倡导全民义务造林。建立严格的企业准入制度,出台环境保护负面清单,完善覆盖所有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度,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落实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建立严格的生态审批制度,对林地占用、林木砍伐、资源转让、项目开发等从严审批、严格管理。建立严厉的目标考核制度,把生态保护纳入综合目标考核,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建立严明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问责制和终身责任追究制,推行党政领导离任生态审计,实施最严厉的处罚制度和赔偿制度。

第五节生态文化更加普及

实施生态教育普及工程,把生态文明纳入国民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体系和各级各类教学培训计划,打造一批生态文化保护、环保科普教育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率。实施生态法律宣传工程,深入开展生态法治宣传教育,加强生态文明法律法规、生态违法典型案例普及宣传,增强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意识。实施生态文化提炼工程,深入挖掘、整理和弘扬富有武隆特色的各类生态文化,推进文化影剧、读本、作品创作打造,形成影响大、带动强的生态文化精品。实施生态品牌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实施生态文明引领工程,结合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以及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的创建,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和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饭店等创建活动,开展家庭环保活动,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逐步让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成为大众化的主流。

第六节生态产业更加发达

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生产方式绿色化,形成以休闲旅游为主、生态工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循环型产业结构体系。做大做强休闲旅游业,推进旅游提档升级,提升国际化水平。集约发展生态工业,严格废弃物处理与排放,推进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形成一批立体种养开发、农牧结合的设施生态农业和观光生态农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交通运输、餐饮住宿、货运物流等重点领域绿色转型。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推动水电、风电、太阳能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抽水蓄能前期工作,建成全市清洁能源大县。推进页岩气开发,加快勘探、开采和综合利用。引进充电桩等配套产业,打造全市新能源汽车基地,挤入绿色交通市场。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实施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农业循环产业培育工程和循环型服务业示范工程,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培育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区县创建,应用先进技术、推广典型模式,建设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专栏9  生态文明示范区县建设重点工程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生态保护和修复: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欧投贷款造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石桥湖消落区植被恢复、生态屏障区森林资源管护、退化防护林改造、仙女山林相改造、森林防火预警监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生态公益林保护、地灾治理、耕地质量建设、农村隙地绿化、森林和湿地资源动态监测、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矿山生态修复、国家公园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环境保护和治理:县城污水处理厂迁扩建、仙女山度假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县城建筑弃渣填埋场,中心城区、工业园区、乡镇(含撤并乡镇)污水处理设施二、三级配套管网,乡镇(含撤并乡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农村聚集区污水垃圾处理,集中式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内市政污水、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和船舶排污口整治,乌江、芙蓉江漂浮物清理处置,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收集处置,农村沼气池和清洁工程、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乌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一般固体废弃物处置基地,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噪声污染控制、环境监察二级标准化。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工业能效提升、能源管控中心、节能技术改造,绿色建筑行动计划,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节约型公共机构创建,节水型城市建设,农业种养循环一体化利用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循环经济区县试点,园区循环化改造,绿色矿山创建。

第十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民生保障质量提升

立足推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大目标,坚持民生为本、民生为重、民生优先,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完善民生实事滚动实施机制,确保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一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坚持举全县之力大办教育,形成穷县办大教育的格局。大力实施“标准化建设、校园文化、名师名校、教育改革、教育保障”五大工程,注重特色兴校、文化立校、质量强校、差异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打造渝东南教育强县、全市教育特色县和国家基本教育均衡县。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坚持“公办民办并举”的多元办园体制,推动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村小学和教学点建设改造,推进城乡学校捆绑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普通高中发展促进计划,提高高中毕业生考入重点本科的比例,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打造特色专业,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加强与知名高校合作,力争引进一所高校在度假区设立分部。建设重庆市学习型城市和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县。CC2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统筹规划城乡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合理划定学校服务半径和办学规模,按需扩大教育容量;县城建成武隆一中、中堆坝小学、江南幼儿园等一批学校,缓解招生和就读压力。加快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标准化建设,提档升级校园环境绿化美化,配套完善图书室、实验室、计算机室、文体设施等功能要件。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全面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寄宿制学校工程和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工程;深入实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

上一篇:(海南省)琼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下一篇:(四川省)都江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