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按钮

(云南省)楚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09-19 08:11:19 来源:楚雄市政府网 字体: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城镇骨干路网建设工程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楚南一级公路:东西横贯楚南经济带,连接云甸新城片区、苍岭物流产业园、楚雄东商贸物流中心、工业园区、楚雄北站片区、西北部旅游休闲片区以及南华县城等沿线重要城镇片区。320国道楚雄一级公路段:与楚南一级公路形成围绕楚雄市外围空间的环路系统,将楚雄东南新城、楚南路沿线以及东部苍岭等各功能组团快速联系起来,同时兼有承担区域过境交通的功能,缓解楚雄城区交通压力。楚南云甸连接线:连接云甸片区北部和楚南一级公路的主干线,强化苍岭组团与楚雄市中心城区的空间联系。楚雄市东部绕城路:楚雄市区东部南北向主干路,是联系楚雄市南北产业片区之间的重要交通通道。紫溪山旅游环线公路:串联紫溪山、彝人古镇、青山嘴水库等文化旅游休闲片区。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 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坚持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的路子,立足当前和今后楚雄工业园区建设和大紫溪山旅游开发实际,加快推进第二产业转型 升级和第三产业发展步伐。以开发区、鹿城镇、东瓜镇、苍岭镇为重点,统筹推进产业布局、商住、交通、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 实现产业带动城镇、城镇支撑产业,培育老城区、东南新城、西北新城、苍岭新城等多个城市经济增长极,打造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把楚雄市建成布局科学合理、 功能设施完备、地域特色浓郁、宜居宜业宜商、充满生机活力的产城一体化新型城镇。到2020年,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初见成效,产业空间布局与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协调,主要产业园区的城市功能更加完备,产城融合的城市新格局基本成型,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覆盖新城区,中心城区人口承载力显著提高,以常住人口为基础的全市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确立。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 完善集镇配套功能。推进乡镇集镇规划修编,形成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集镇规划体系。按照“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要求,加大 投入,不断完善道路、供排水、供电、通讯、停车场和集贸市场等基础配套建设,实施乡镇集镇垃圾、污水等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乡镇集镇“一水两污”项目建 设,提高集镇宜居文明程度。推进社会事业与集镇建设同步发展,配套建设与集镇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服务设施,方便群众就近购 物、就医、就学、娱乐等,增强集镇对产业、人口的吸纳和承载能力。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五、 加快推进城乡统筹。根据集镇自身环境、资源和产业优势,重点打造一批现代农业镇、商贸物流镇、特色旅游镇、生态示范镇,形成山坝结合、优势互补、城乡统 筹、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超前谋划城镇综合交通网络、水电油气光缆体系及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突出山水田园、自然生态、地域文化、民风民俗等自然人 文特征,加快特色村镇规划建设。坝区要保护好耕地和周边生态环境,山区要结合产业发展、地域民族文化等特点,建设一批特色集镇和美丽乡村。加快实施农村危 旧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全面提升农村民房抗御灾害能力。实施群众素质提升工程,扎实推进“新房新村、生态文化、宜居宜业”的新农 村建设。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支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等有序流转经营,加大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逐步向 中心集镇和城市集中,在城镇就业创业、买房建房,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三节  如期实现脱贫攻坚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头等大事,巩固和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强化实施精准扶贫,切实体现共享优先,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 健全完善扶贫机制。健全完善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定点挂钩扶贫工作机制,确保每一个贫困片区贫困乡镇都有领导挂联、每一个贫困村贫困组都有部门挂 包、每一户贫困户都有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完善扶贫资金投入增长机制,稳定增加财政投入,畅通社会帮扶资金投入渠道,多渠道、多形式吸纳 社会团体、社会组织、爱心人士、企业等募捐资金,形成多元化扶贫资金投入新格局。实施扶贫开发考核机制,把贫困人口减少、贫困人口增收、贫困乡镇摘帽、贫 困村出列等作为单位综合绩效考核、干部评先选优的重要考核指标,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强化实施精准扶贫。树立交通是基础、水利是保障、产业是支撑、人才是关键的理念,坚持基础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社保扶贫并举,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为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聚焦建档立卡的2个贫困乡(镇)、18个贫困行政村、383个贫困自然村、7353户贫困户和23690人 贫困人口。着力找准“贫”根、找准“困”源,科学编制脱贫计划,合理确定脱贫路径,切实在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上下功夫,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施 计、施策、施法,努力提高精准扶贫针对性,确保扶贫对象、目标、任务、措施、责任、投入、帮扶、考核更加精准,确保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制定、组织实 施更加科学,确保产业扶持、安居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金融支持等到村到户工作更加有效,确保脱贫、摘帽、增收目标全面实现,实现 精准脱贫、彻底脱贫、持久脱贫。到2020年,集中特困地区贫困问题明显缓解,深度贫困人群温饱问题稳定解决,贫困地区主要发展指标接近全市发展速度快于全市平均水平,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楚雄市推进农村扶贫开发七项扶贫机制和十一项重点工程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七项扶贫机制:构建合力攻坚机制、改进扶贫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健全干部驻村机制、改革资金管理机制、完善金融扶贫机制、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十一项重点工程:乡村道路通畅工程、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农村电力保障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特色产业发展工程、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农村教育扶贫工程、卫生计生扶贫工程、文化信息扶贫工程、社会保障扶贫工程、生态环境扶贫工程。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 着力改善基础设施。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完善政策优先倾斜、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责任优先落实 的工作体系,做实扶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强对接联系,强化汇报衔接,积极争取国家、省、州给予更优惠的政策、更大的资金、更多的项目支持。整合资源、资 金和项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大贫困地区乡村道路通畅、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电力保障、危旧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现代通信网络、生态安全保障等工程 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夯实贫困地区发展基础。到2020年,力争贫困乡镇、贫困行政村、15户以上贫困自然村公路硬化1179公里,改扩建村组公路7324公里,村庄内道路硬化率达85%以 上;着力在贫困地区新建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加大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力度,有效保障贫困地区人畜饮水安全;全面完成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切实解决线路老 化、电压不稳、功率不够等问题,有效保障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用电;突出贫困地区广播电视、现代通信网络等建设,有效解决通讯不畅等问题,努力实现户户通电 视、广播、电话、互联网。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 全力培育增收产业。强化贫困地区产业培育,围绕市有支柱产业、乡(镇)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产业、组有优势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目标,认真实施产业扶持到村 到户工程,让贫困地区增收有渠道、致富有途径、脱贫有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构建产业布局合理、结构完善、特色鲜明的新型现代扶贫产业体系。科学遴选发 展比较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较大、增收效果明显、群众认可度高的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扶持核桃、魔芋、花椒、中药材、经济林果种植和生猪、肉 牛、黑山羊养殖,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积极培育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创新型产业组织,实行种、 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建立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扩大贫困群众参与率,促进家家户户特色小产业与区域性主导产业有机结 合,提升产业建设成效。充分发挥气候、资源等优势,把马龙河、礼社江、三街河和五街河流域建设成高效特色农产品基地,打造成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和贫困群众 增收致富的示范区。到2020年,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至2个产业发展项目、贫困地区人均有1亩以上高产稳产农田或特色经济林果、每个贫困村都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每个贫困户至少参与1个增收项目,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全面实现增收、致富和脱贫。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五、 全面提升扶贫成效。认真落实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要求,从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 障、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切实提高贫困地区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加大贫困群众培训力度,做实引 导性培训、技能培训、科技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增强增收致富技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创新金融扶贫机制,鼓励金融机构简化扶贫放贷程序、提高放贷 规模、扩大放贷受益面及覆盖率,有效破解扶贫资金不足难题。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让其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能发展。实施整乡整村推进,以“整体推进”促 进“整体脱贫”。实施新农村建设和民族团结示范等工程建设,大力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优先把贫困地区建成美丽乡村。实 施特困人群帮扶,对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统一纳入国家低保范围应保尽保,对因灾造成的贫困人口实行特殊救助,实 现扶贫政策和救助政策有机衔接。到2020年,争取实现100%贫困户享有社会保障,98%以上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100%贫困乡镇有文化站,100%贫困村有文化室,100%贫困户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无业可扶及无力脱贫的“两无”贫困人口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逐步消除贫困村无房户、危房户,分批分类解决五保户集中安置、集中供养、无建房自筹能力的特困户住房问题。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六章  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一节  建设生态文明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以改善环境质量、优化经济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统筹经济、社会与生态环保协调,大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努力实现“健康、活力、文明、谐美”的楚雄生态市建设目标。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建成“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目标,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大力发展和弘扬生态文化,引导各 级党政干部牢固树立生态优先发展的理念,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构建森林生态文化体系,使全社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增强。坚 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划,推动楚雄市落实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划定并严守生态及耕地、林地保护红线,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各项措施,完善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 参与的环境保护新机制,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明的法治,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推广使用绿色产品、节能产品,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 低碳消费模式。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以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重 点,加快生态屏障建设,加大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加强生态公益林、水源林建设和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生态环境自然恢 复,提高森林覆盖率,着力构筑绿色生态屏障,改善生态环境。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的方针,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质量标准,使环境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科学布 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功能区保护与管理,严格控制各类开发利用活动,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大力推进森 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修复和治理,加强对优良品种和特色品种保护。严防森林火灾,加强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做好坡耕地综合治理和坡面水系工程为主的 小流域治理。加快以地质、山洪、农业、森林等为主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突出水、气、土壤、危险废物、重金属污 染防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对礼社江、马龙河、三街河等流域治理和龙川江、青龙河水生态一体化建设及小河口至广通的河道污染防治,重点解决水源地周边 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健全环境管理和执法机制,完善以工业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 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为主的污染防控体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 追究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二节  发展绿色经济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按 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依靠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推动形成“低消耗、低污染、高效 率”的集约发展方式,努力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经济优势。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探索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 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支持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引进、示范和推广,多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完 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实施工业节能减排、绿色照明、建筑节能、清洁生产示范、大气污染控制和生活垃圾处理六大节能重点工程建设,以重点领域、重点行业 和重点企业为突破口,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改造,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强化结构、工程和管理减排,继续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 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转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推进传统资源型产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抓好高污染和高能耗企业的新产品精深加工和产业链条延 伸,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鼓励生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逐步形成关联度和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的产业集群,减少和消除污染。完善节能 减排指标考核体系,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实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减少废物排放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控制在5千克/万元以内,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控制在10千克/万元以内,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实现总量控制目标。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七章  拓展改革开放领域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一节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将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有效化解经济新常态下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 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财政分配关系,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对公共服务及社会事业投入比例。稳步推进“营改增”扩围工作,健 全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机制。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平衡的绩效预算管理体制,加强对财政支出效果管理和预算支出约 束。健全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高度重视政府债务工作,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性财政金融风险。积极探索公共服务多元投 入机制,完善支撑农村建设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财政的公共保障能力。严格执行国家税收法规,完善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强化 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培植税源,增加财税收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中小金融机构改造,稳步发展各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培育现代保险业, 强化保险市场功能,推进保险业改革发展。深入推进政府投资体制和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和规范投资项目审批程序,改善投资环境,强化在民生领域政府投资的主体 作用。加快社会投融资改革步伐,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多种投融资模式,确立企业投资 主体地位,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关键领域。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实行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建立项目投资评价、重大项目公示和责任追究制 度,确保投资安全。积极稳妥地推进能源、矿产、土地、水资源、林木等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逐步建立健全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围 绕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层级间的关系,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以全市发展战略和规 划为指导,强化经济运行分析和宏观经济预测预警,综合运用财政、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优化。以提高政府行政执行力和优化政 府服务为重点,管住管好上级下放权限,全面清理和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强化政府在就业、就学、就医、住房、收入分配、 社会保障等领域做好服务。按照实现精简审批事项网上办理和强化协同监管的要求,深入推进省、州、县三级联网联动审批,构建纵横联动协管体系。统筹机构设 置,理顺部门关系,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数量,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认证机构行 政审批程序,让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领域,建设法治、责任、效能和服务型政府。建立和完善绿色政绩考核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推进政务公开,改 进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完善农村综合改革。着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和农村社会治理制度等领域改革,健 全完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落实集体所有权, 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实行“三权分置”。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 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在基本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基 础上,按照不动产统一登记原则,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探索农民住房财产 权抵押、担保、转让的有效途径。完善农业补贴制度,逐步落实“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按 照政府主导、财政扶持、市场运作、自愿参保的原则,探索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经,逐步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与财政补助相结合的风险防范和灾害救助机 制,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和灾后恢复生产能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剥离村“两委”对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职能,逐步实现“政经分开”,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深 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理体制和农村流通体制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积极稳妥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创新组织体系和服务机 制,支持供销合作社加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努力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 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为城镇居民。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按 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原则,将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和社会事业举办职能相分离,从制度上保障平等准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普及高 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幼儿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 生服务体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 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建设环境。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需 求。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有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分配格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 划,促进科技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增强科技创新活力。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二节  全面提升开放水平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以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和楚南经济带建设为着力点,以开发区为平台,深入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加快推进互联互通,健全优化合作机制,拓展经贸人文合作交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全面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建设。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完善开放合作机制。在 更大区域、更宽视野中找准我市开放发展的方位,加快构建内部与外部市场双向联动机制,实施更加开放的多边务实合作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扩大 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建立突破行政界限的市场调节机制,减少阻隔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障碍,推动区域间合作和认可。建立跨区域常态协调机制,建立不同 层次合作主体之间良好的沟通机制,保证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建立信息交流合作和产业合作机制,形成聚合力,构建产业链。继续加强生产要素协调,建立重大项 目协调服务机制,全面推行并联并行审批、限时办结、审批通报等制度,形成更加有效的项目工作整体联动机制。对内要依托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和滇中城市经 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东向要加快融入昆明大城市,主动参与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特别是要充分发挥距离昆明近、生态环境好、用工 用地成本低等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昆明的发展;西向要依托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打造连接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大通道,建成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上的重要枢 纽;北向要借势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发展;南向要依托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加快打通滇中南下便捷通道,深化与玉溪、普洱的合作 发展,构建跨区出境的开放窗口;中部要以城市发展核心区为中心,加强与南华、牟定、双柏、禄丰广通的合作交流,实现集聚发展、互补发展、共赢发展。对外要 依托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发挥好楚雄市“承东接西、北上南下”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构建内外区域合 作共赢的开放格局。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滇中产业聚集区楚(雄)-南(华)经济带发展规划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规划》以楚南一级公路连汪坝至南华县城,沿线约2公里的空间范围为主体,总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形成“一轴、两区、双城、多点”的空间布局。一轴:楚南经济带城镇综合发展轴,两区:龙川江下游重点综合发展区和龙川江上游特色生态发展区,双城:楚雄中心城区和南华县中心城区,多点:分布在楚南经济带范围内包括紫溪、吕合、沙桥、车子塘、天申堂等多个村镇节点。积极发展烟草、绿色食品加工、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培育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商贸物流等新兴产业,制定财政、审批、服务等优惠措施和办法,积极探索发展PPP 、“飞地经济”等新模式,把楚南经济带打造成为滇中城市经济圈重要的产业配套区和西部经济增长极。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优化投资发展环境。进 一步完善道路交通、供排水、供电、通讯和污水、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理等设施建设,提高园区和产业承载能力。完善商业、文化、教育、娱乐、居住等配套设施, 优化人居环境。发挥区位优势,建设交通枢纽,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建成进出口加工和商贸物流基地,促进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继续实行服务 承诺、收费公开、行风评议等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产业政策投资导向、项目核准、企业重组、产能利用、园区定位和建设等信息,为企业投资决策、银行贷款 等提供信息指导。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创投资环境新优势。统筹安排区域环境容量,加快推进重点园区和重点产业发展建设的规划环评工作。扎实开展涉 企收费检查和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收费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把 引进生产性、工业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着力引进和承接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大型企业和骨干项目,促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探索建立以商建园、以园招商、以商兴业的市场化开发建设模式,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产业链招商、主体招商、地缘招商和园区招商,研究出台相应的招商引资奖励 政策,营造良好招商环境。建立科学、规范、完备的招商项目库,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策划、包装和推介工作,创新招商宣传方式,加大邀商力度,提升招商实效。简 化审批环节和流程,强化要素协调服务,确保项目落地,提高引资成功率、合同签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强化引进项目的后续服务工作,积极推动以商招商,形成“引 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联动效应。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分类协同推进、联动招商、利益分享机制,形成招商引资工作合力。健全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准入评价 和风险评估机制,严把引进项目的“环保关、产业关、效益关”,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八章  提高共享发展水平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坚 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以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就业、公共文化、社会治理等领域为重点,进一步建立服务范围、服务项目、服务标准动态调整和 监督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健全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使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一节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坚 持教育优先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学前教育抓规范提水平、义务教育抓均 衡创特色、高中教育抓普及提质量、职业教育抓内涵促就业的思路,深入开展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校园文化特色化、课堂教学优质化、后勤服务精细 化建设,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全面改薄、教育信息化建设、公共服务教育保障工程,加快推进鹿城中学、世纪中学、开发区初级 中学等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城乡教育统筹力度,科学调整优化城区校点布局,着力扩大办学规模和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面缩小城乡和区域内校际 差距,切实保障适龄儿童有学可上,平等享受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水平。完善社会力量办学准入和扶持机制,鼓励公民个人、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 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方式发展民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推动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认真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政策,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 助全覆盖。到2020年,学前教育一年毛入园(班)率达95%以上,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75%以上,小学入学率保持在99.5%以上,初中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二节  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创业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xOB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实 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和落实创业扶持政策,积极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工资水平决 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和按贡献分配劳动报酬机制,提高技术工人劳动待遇。积极培育就业吸纳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 型企业,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增加就业岗位,有效拓宽就业渠道,推进公平就业、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加快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继续 实施中小微型企业培育工程,认真落实“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政策,鼓励引导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建立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 创业新机制,依托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开展多种类别、多种层次的就业能力、岗位技能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不断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扎 实统筹城乡就业,科学引导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转向二三产业和就地就近就业。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失地农民、复退转军人等人 员就业工作。到2020年,培训各类人员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扶持成功创业0.1万人,创业带动就业0.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次,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5/6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贵州省)荔波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下一篇:(云南省)砚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今日推荐
(江西省)新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江西省)新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