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亿元,增速达到全州平均水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调整,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大幅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0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4%,与全州平均水平差距明显缩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亿元,消费贡献明显增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高至54000元和18000元左右;交通、水利、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基础设施实现新提升;推进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落实落地,抓好环境污染防治,切实优化环境质量;加快补齐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短板,社保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建设取得新突破,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到“十四五”末,力争全面建成全国农牧经济示范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州文化振兴样板区。
二〇二一年工作安排
2021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州委“12346”总体工作格局,深入实施县委“一二三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按照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安排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工作导向,202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4%和10.4%。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项目建设引领,不断夯实经济发展后劲
抢抓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等发展战略机遇,坚持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秩序稳定为重点,以生态保护与建设为主线,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巩固提升社会事业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强化项目储备,着力提升项目建设工程实物量,全力做好项目策划和前期工作,力争更多项目挤进省州规划“本子”、计划“笼子”、资金“盘子”。同时,进一步落实重点项目领导联系、定期督导、适时通报等机制,大力推进尼呷镇供水设施建设(二期)、洛须九年一贯制学校、乡镇综合服务设施等项目加快建设。
二、聚焦惠农兴农富农,不断培育壮大优势产业
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突出产业振兴,积极融入全州现代农业“10+2”产业体系,充分利用农牧区优势资源,带动全县畜牧业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巩固提升牦牛产业发展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区域布局,形成以普公坝高原现代设施畜牧产业园区、邓玛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等现代产业园为引领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大力引导和支持牦牛育肥基地、牦牛奶源基地、藏系绵羊基地、人工饲草(料)基地等高原现代设施畜牧业规模化发展,以“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品牌、品牌带产业”为导向,打响“圣洁甘孜·太阳部落”农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把畜牧大县建设成为畜牧产业大县;坚决贯彻“惠农兴农富农”政策,盘活和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市场主体与农牧民群众紧密相连的利益联结机制;以打造“中国最美高原湿地”品牌为抓手,充分挖掘“四张名片”历史文化资源,坚持走“农旅、牧旅、文旅、商旅”融合发展路子,全力申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新“生态保护+全域旅游”“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模式,开发护林员、巡河员、草管员和湿地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探索将农牧民就地转化为河湖流域巡护员和生态管护员,引导农牧民从事生态旅游等服务业,实现多渠道转产就业;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构建生态制度体系、生态发展体系和绿色经济体系,加快建设雪山湖泊交相辉映、森林草地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石渠”,最大限度的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富民之路,让农牧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牧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高寒牧区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聚焦民生民计改善,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坚持将普惠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社会关切、办好民生实事。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充分就业;严格落实城乡低保、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政策,做好困难群体关爱工作;加强集中供养和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运营管理;全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健全医保支付和医疗救助制度;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待遇保障等工作,着力解决退役军人“三难”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按照科学、规范的原则,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统筹配置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着力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切实加强校园安全,狠抓教师队伍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扎实开展“健康石渠”建设,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推进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和医疗共同体建设;巩固包虫病综合防治成果;常态化推进疫情防控,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和非遗项目扶持力度。
四、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厚植绿水青山底色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治理与修复、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让保护环境成为行动自觉,让“天蓝水清土净”成为石渠高质量发展最好底色。把生态保护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草地沙化退化等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网络体系,切实维护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多样性。持续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完善天然草场有偿承包责任制,加大人工种草力度,合理利用草场,严格实行草场搬迁制度,继续开展休牧轮牧和退化草地补播改良,抓好人工饲草地、小围栏和牲畜棚圈示范建设。
上一篇:(福建省)2021年南平市建阳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