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按钮

(广西)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8-01-02 21:46:20 来源:东兴市政府网 字体:

第六篇  和谐共享发展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十五章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第一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生态文明意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研究宣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行为实践、制度保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坚定信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增强全社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
第二节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实现50%以上村镇达到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文明镇全覆盖。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并纳入国民教育,继承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大力推行和规范使用国家语言文字。发展民族民间文化,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杜绝破坏性开发和不当经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振兴传统工艺,传承发展传统戏曲。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大力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挥重要传统节日、重大礼仪活动、公益广告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使公益广告数量占户外广告的30%以上。普及科学知识,推动全民阅读,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深入开展惠民演出、艺术普及等活动。培育良好家风、乡风、校风、行风,营造现代文明风尚。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着力提升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大力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文明主题实践活动,努力提升市民道德素质。加强童谣、儿歌创作,制作一批具有边关特色、少数民族特色的儿童作品,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引导未成年人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孝道感恩文化,培育乡贤文化,引领文明风尚。以防城港边海文明示范带示范村的创建为引领,打造孝道文化示范村、爱国睦邻示范村。
第四节  建设诚信社会
加快诚信系统建设,在全社会着力营造讲诚实、守信用的舆论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建立健全涵盖工商、金融、税务、安全生产、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的诚信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激励诚信、惩戒失信长效机制,建立诚信红黑名单制度,曝光失信行为,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完善诚信监督体系。
第十六章   推进教科文体卫事业新发展
落实防城港市“全域”发展要求,坚持区域、城乡和各领域、各行业全面发展,在教科文体卫等重点领域发展中提升实力,增强发展后劲。
第一节   推进教育科技事业发展
优化教育空间布局。推动学前教育普及发展,全面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城乡幼儿园布局,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建成使用市第一幼儿园、东兴镇中心幼儿园,逐步推进乡镇公办幼儿园办园点辐射到村,支持东兴育华幼儿园等一批大中型私立幼儿园建设,实现学前教育三年幼儿入园率提高到85%以上。优化义务教育布局,逐步消除“大班额、大通铺”,全面实施“改薄”计划,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加快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和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重视解决农村、贫困山区孩子入学难、入园难问题,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爱残疾少年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教育成长。规划建设市第五小学、第六小学等一批城区中小学,改扩建东兴镇松柏小学、竹山小学等一批乡镇中小学,实现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率达90%以上,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9%、99%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以上。逐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规模,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规模,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逐步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建成使用市第三中学,巩固提升东兴中学建设,实现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在1500人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普通新课程改革,推动高考质量逐年提升,保持高考“六线评估”位居防城港市前二名,初中教学成果达防城港市中等以上。全面深化教师队伍人事制度改革,重点探索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用”管理机制,建立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和培训制度,全面实施“名师、名校长培育工程”和中小学梯级教师培训项目,完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建立教育督导机构、专业机构、行业企业、社会、家长评价教育体系,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初步建立中职与初中、普通高中融通办学、与区内外有实力的城市学校或高职院校联合办学机制。实施特色化教学改革,提升学校京族特色和体育特色教学,推进东兴中学创建自治区特色高中、市幼儿园创建自治区示范幼儿园。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建成使用市教育资源、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三通建设。积极搭建与韩国及越南等东盟国家开展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开创教育交流合作新局面。
提升科普示范市创建成果。大力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加快推进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等“四大基础工程”建设,规划建设科技馆。大力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加强科普专家服务团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保障科普专项经费投入,广泛开展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科普活动,全面提升城乡居民整体科学素质。完善市、镇、村三级科技推广网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建设,实现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以上。实现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达到80%以上。继续扎实开展质量兴市工作,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支持企业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和建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中心,推动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先进技术和产品。
建设东兴人才高地。落实人才引进和发展的政策,创新人才创业和服务体系,完善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岗位流动、在一流创业的激励机制。围绕服务推进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以集聚现代产业急需人才为重点,以实施聚才扬帆工程、人才小高地建设提升工程、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等重点人才工程和人才目标考核为抓手,引进培育并重点支持一批能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效益的创新创业人才和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紧缺的重点人才,优化引才、育才、用才环境,促进人才成长发展,实现全市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持续提升。
专栏12:城乡一体化教育基础设施项目
新建教育项目:市第三中学、第五小学、第六小学、第一幼儿园等。
改扩建教育项目:东兴中学、松柏中学、江平中学、马路中学,东兴镇中心小学、松柏小学、竹山小学、河洲小学、江那小学、江龙小学、长山小学、班埃小学、山心小学、大桥小学、竹围小学等学校。
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改薄”工程、多媒体教学终端建设工程、名师培育工程。
第二节   加快建设健康东兴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优化医疗卫生资源规划布局,完善市镇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成使用市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市疾控中心检验检测中心,推进市中医院建设和市妇幼保健院、东兴镇卫生院迁建,完成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推动市人民医院与国内品牌医院全面合作,完善软硬件配套,按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落实国家母婴健康政策,加强产科和儿科能力建设。健全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规划建设一所康复疗养院。加强与越南芒街市医疗卫生交流合作,创新开展跨境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既定目标,每千人拥有床位5张,辖区患者本地就诊率90%以上,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个标准化乡村卫生室。加大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大力推进名医、名护培育工程,实现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5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2.44人以上。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提高安全饮用水和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实现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以上。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加强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建设,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实施“e健康工程”,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医疗等新型技术在健康服务中的作用,加强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强化基础性服务项目,进一步扩大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覆盖面,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实现国家免疫规划内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保持在95%以上,流脑、乙脑疫苗等新扩大疫苗接种达到90%以上,婴儿死亡率5‰以下,孕产妇死亡率18/10万以下,保障孕产妇和7岁以下儿童享有免费基本保健服务。
专栏13:全民健康重点工程
重点建设项目:市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市中医医院、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养生养老项目
服务提升工程: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提升市妇幼保健医院、市疾病防控中心、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第三节 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提高文化公共服务能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普遍均等原则,健全覆盖城乡、结构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满足城乡居民文化需求。加快推进国门文化广场、国门博物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乡镇文化站、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设施,鼓励发展民间文化发展协会。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文艺团(馆)和镇综合文化站改革。到2020年,实现全市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有2-3家电影院,镇级都有综合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村村有文化室,“户户通”广播电视,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达到200元以上,每万人拥有“三馆一站”公用房建筑面积不低500平方米,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比重达到16%以上。
繁荣发展边海特色文化。深入挖掘沿边沿海以及民俗(民族)等历史文化底蕴,突出发展口岸文化、海洋文化、红木文化、长寿养生文化、京族文化、中越人民友谊文化产业,打造边海文化名城。传承发展京族特色文化,加强京族生态文化保护区保护和开发,建设京族文化艺术中心,巩固提升京族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一批传承人基地,支持开办各类培训班促进京族文化人才培养,确保京族哈节、京族独弦琴等国家级以及京族鱼露、京族服饰、京族民歌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积极打造京族文化品牌,高质量举办好京族哈节,支持京族独弦琴艺术传承人、“京族哈妹”原生态演唱组合等文艺团体赴国内外演出,积极传播和推介京族优秀文化。传承发展东兴口岸文化,广泛开展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建设完善中越友谊公园、中越友谊馆,进一步丰富“中越边民大联欢”、中越(东兴-芒街)青年界河对歌等系列活动,巩固提升中越“同志加兄弟”传统友谊。继续加大长寿文化品牌建设力度,着力打造一批东兴特色的生态休闲养老基地和长寿旅游产品。到2020年文化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
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深入推进“国门风采”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加快完善市、镇、村(社区)三级体育健身设施,建成使用体育馆、游泳馆,扶持社区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健身站(点)建设,鼓励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切实满足广大群众健身需求。打造东兴“足球”新名片,建成使用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东兴基地),继续举办好中国-东盟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中国东兴-越南芒街元宵杯足球赛等知名品牌体育赛事及各类跨境赛事,实现本土体育产业新发展。积极探索与越南等东盟国家文化体育交流合作的新机制,与中国足协、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等国内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专栏14:文化科技重点工程
文体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社区文化活动室、行政村农民健身工程、社区体育健身路径、地面无线数字覆盖工程等多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一批以“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东兴基地)”为代表的重点项目。
边海特色文化传承与保护:做大做响京族哈节,加大京族哈节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弘扬京族独弦琴演奏艺术。加强大清国一号界碑、陈济棠故居、伏波将军庙等重点文物的保护。
与东盟文化交流合作重点活动:中国-东盟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中国东兴-越南芒街元宵杯足球赛、 “中越边民大联欢”、中越(东兴—芒街)青年界河联欢、东兴红木文化节、中越(东兴-芒街)商贸·旅游博览会等。
科技服务重点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广西红木产品质检中心(东兴)等。
 
第十七章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和健全社会保障
把全面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率先实现全市脱贫;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立公平持续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节    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多措并举推动脱贫攻坚。实施精准扶贫工程,推动扶贫政策向贫困地区聚焦、扶贫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聚集、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聚合,做到对象、项目、资金、措施、方式、成效等六个精准。以31个行政村为重点,开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劳务扶贫、边贸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等扶贫工程。强化社会公共服务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满足农民需要。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优势产业,精心培植家庭产业,不断提高贫困农村发展的自身“造血”功能,切实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严格实行扶贫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村重点考核脱贫成效。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大会战行动,打造幸福边境线,全面解决群众出行、饮水、住房、用电安全、医疗卫生等问题。实现所有自然屯通硬化路,村村通班车。所有贫困户都有1项以上稳定增收项目或专业就业1个劳动力以上;建立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机制,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高中、中职免除学杂费,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对考入大学一本线以上的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学费补助;每个贫困村有符合规定标准的卫生室,逐年提高贫困人口大病补助标准;全面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无劳动力或丧失劳动能力和特殊困难家庭人口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做到应保尽保。
全面完成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全力实施“十三五”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确保2664个贫困人口2018年前全部脱贫,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加大财政扶贫力度,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社会资源,全面升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推动贫困村建设成为公益设施较为完善的农村社区。开展金融扶贫,破解贫困群众生产、创业贷款难问题,全面实施扶贫到户能力建设工程,帮助贫困户填补发展“短板”、增强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改善扶贫对象生产生活条件。
专栏15:八大扶贫工程
产业扶贫工程: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有实力的扶贫龙头企业与上下游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支持扶贫对象通过土地流转入股获取股份分红,通过到产业基地就业等方式实现增收致富。
教育扶贫工程:成立教育扶贫基金会,扎实推进扶贫“雨露计划”,落实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就读应补尽补政策。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程资助计划”,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程覆盖、中职学生免学费全体覆盖。实施扶贫培训资助政策,奖励进入全日制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学生。开展中等职业招生就业帮扶。
健康扶贫工程:实施健康扶贫行动,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逐步提高贫困人口的医保补助标准和门诊、住院治疗等医疗费用报销比例。
金融扶贫工程:扩大扶贫到户贷款覆盖面,实施扶贫小额贷款财政贴息,帮助支持农户发展生产;积极开展扶贫项目担保业务,支持扶贫龙头企业降低成本,发挥最大社会效益。
劳务扶贫工程: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到2019年,绝大部分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
边贸扶贫工程: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完善边民补贴机制,鼓励支持边境地区贫困群众在指定边民互市贸易区(点)开展边贸活动,通过合法的贸易活动实现增收致富。
基础设施扶贫工程:确保全市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所有自然屯通水泥硬化路。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和用电问题,解决贫困农户住房安全问题,着力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能力。
社会保障扶贫工程:加强贫困户危房改造,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信息管理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和关爱服务。稳步提升 “老弱病残”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水平。
第二节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行社会保障“一卡通”制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全面落实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扩面提标,推进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统筹改革试点,实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9%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筑牢民生保障底线,适时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强自然灾害、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社会救助,实现社会救助体系全覆盖,有效保障无劳动力或丧失劳动力和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建立健全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完成市福利院公建民营方式转化,新建和改造一批示范性乡镇敬老院、幸福院,建设完善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新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600张以上,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22张以上。各村各社区建设1所以上儿童家园,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服务。
发展壮大社会福利事业。积极探索建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稳妥扩大社会福利制度覆盖范围。完善政府供养制度,保障城市“三无”老人基本生活;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对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养老困难老年人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为其提供入住机构或者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进民办公助、公办民营和政府购买的社会福利服务改革,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积极性。加快东兴公墓等殡葬项目建设,全面推行火葬,鼓励发展绿色殡葬。
加快完善优抚安置保障和救助体系建设。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建立城乡抚恤优待补助标准和医疗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加大对城乡贫困优抚对象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力度,确保城乡贫困优抚对象“病有所医、医有所保”。加快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的救助。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切实抓好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和措施的落实,适时调整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保障农村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完善扶贫助残服务体系,建立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
 8/11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黑龙江)海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下一篇:(广东省)饶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今日推荐
(江西省)新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江西省)新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