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按钮

(甘肃省)2015年临洮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01-29 09:17:27 来源:临洮县人民政府网 字体:
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91.1亿元,年均增长8%,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调整到21.5:27.6:50.9;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1.27亿元,年均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23.26亿元,年均增长1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7亿元,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12.72亿元,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453元,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44元,年均增长13%;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粮食总产量每年稳定在24万吨左右。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创新发展,全面推进转型升级,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把创新创造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引擎,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按照做强一产、做大二产、做活三产的思路,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加快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着力打造兰州经济圈内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聚集平台。
(一)抓好“五大工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按照农产品生产区的主体功能定位,重点抓好特色产业开发、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体系建设和规模化发展“五大工程”,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努力打造全省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综合施策开发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以洮河沿线水川区乡镇为主阵地,分区域、分种类稳步推进瓜果、百合及高原夏菜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争取设施蔬菜面积突破6万亩,着力增强临洮蔬菜的市场影响力。稳步发展马铃薯产业,加大地膜覆盖栽培和脱毒种薯推广力度,建成马铃薯种薯扩繁中心,引进繁育和推广一批主食化专用品种,确保脱毒种薯覆盖率达到100%。加快发展畜草产业,坚持千家万户散养扩群和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同步推进,加快标准化养殖设施建设,推动粮、经、饲统筹发展,使草食畜饲养量突破300万头(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积极创建全省畜草产业综合示范县。着力提升中药材产业,加快推进标准化药源基地建设,大力推广设施栽培技术,确保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做大做优花木产业,以紫斑牡丹、大丽花、兰花等地方特色花木为重点,着力培育集鲜切花种植、良种繁育、苗木供应为一体的花木产业体系,努力打造全省最大的花木生产基地。积极推进木本油料和林果业发展,以核桃、油用牡丹和苹果、枣、桃等为重点,发展木本油料10万亩,经济林果4万亩。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粮食安全。从严监管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对农业生产从种植、收获到储藏、运输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以农业标准化带动专业化和区域化,确保主要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三品一标”⑦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90%以上。强化服务加快产业经营。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充分发挥农商会和农业发展公司的带动作用,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经济能人、种养大户发展现代农庄、家庭农场、科技示范园等新型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培育完善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走新型合作组织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农民组织化程度达到90%以上。完善设施促进市场流通。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创新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着力完善以康家崖农副产品集散加工园为中心,太石、新添、玉井等产地专业市场为延伸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规划建设区域性专业市场和产地集散市场10个。深化改革推进规模经营。加强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和土地矛盾纠纷调处,逐步建立公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鼓励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龙头企业有序流转,适度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积极推进“三权”抵押贷款,扩大农业保险范围,主要农作物保险覆盖面达到70%以上。加快构建全覆盖农机合作服务体系,以农业机械化助推现代农业建设,争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60%。
(二)狠抓“三个关键”,切实提高工业效益。坚定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坚持扩张总量与调优结构并举、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并行、培育新兴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并重,认真抓好园区建设、产业升级和创新创造“三个关键”,全力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拓展园区提升聚集效应。按照“一区三园”各具特色、优势互补、整体协调、错位发展的格局,进一步优化经济开发区产业布局。县财政每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全力推进园区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综合服务功能。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承接兰州及中东部转移产业,争取每年引进项目10个,投资10亿元以上,力争把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产值达100亿元的“百亿级”园区。调优结构提升产业水平。紧紧围绕有色金属、建材化工、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中医药加工等特色工业产业,切实加大改造整合力度,着力推进有色金属冶炼产业延伸链条、提质增效,推动传统建材与新型建材互补发展,扶持装备制造业进军高端领域,深入开发肉制品、奶制品、蔬菜、马铃薯等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配方颗粒、生物制药、生化制药和保健制品等中医药产业,努力构建布局合理、互促共进的工业发展体系。实施“销售倍增计划”,支持临洮铝业、招金冶炼、顾地塑胶、三易水泥等龙头企业,通过技改扩能、外引内联等举措,发展成为产值过10亿元的“十亿级”企业。注重创新提升发展质量。坚持以创新谋发展、向质量求效益,健全技术研发体系,鼓励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交流,加速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以上,争取建设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建立健全新兴工业发展机制,集中优质要素扶持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促进工业经济由传统加工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大力推进品牌铸造工程,围绕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以“腾胜”、“顾地”、“招金”等为基础,着力提升品牌内在素质,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全力推进质量发展战略,扶持2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成为规上企业。大力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减轻企业负担,拓宽融资渠道,每年帮助企业融资5亿元以上。
(三)突出“四个重点”,大力开发新兴产业。坚持文化引领、旅游带动、商贸支撑的思路,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县域经济的新型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深入实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5313”战略,全面建成马家窑文化产业园、临洮体育训练基地、卧龙湾水镇和鸣柳龙源镇,规划建设文化创意中心、大型游乐场等特色项目,全力打造沿洮文化产业带。实施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工程,完成马家窑、寺洼、辛店遗址和战国秦长城遗址保护工程,规划建设李氏宗祠,以马家窑文化为引领,切实扩大彩陶之乡、长城起首、李氏故里、貂蝉故里文化品牌影响力,力争成功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坚持以休闲产业开发为核心,精心打好生态、休闲、文化三张旅游牌。依托洮河黄金水系,规划建设洮河国家湿地公园,建成洮之苑街区、明园影视城和大王庄,加快十里文化休闲街区建设,将洮河风情线打造成为以休闲为特色的知名景区。着力完善陇右革命纪念馆设施,发展红色旅游。全面提升岳麓山、卧龙寺、南屏山等景区品位,创建AAAA级景区1处、AAA级景区3处以上。围绕旅游“六大要素”⑧,加强策划包装和宣传推介,打造老子文化节、紫斑牡丹旅游节等品牌节会,开发特色纪念品,努力把临洮建成兰州南部重要的旅游中转集散地。着力壮大商贸产业。依托康家崖农副产品集散加工园和中铺物流园,大力发展货物仓储、物流配送、信息配载等现代物流业,建成甘肃南部商品交易集散中心、西北金泽物流城和隆晟商贸等重点项目,建设中铺物流园保税区,力争物流业产值达到40亿元。健全完善城乡市场体系,建设一批特色城市商业街区,在农村配建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和购物超市,发展农村快递物流业务,繁荣城乡消费市场。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实施“互联网+”行动,借助淘宝、京东等第三方平台,建设临洮特色馆,鼓励开发自主电商平台,发展网店100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35%以上。加快建设“信用临洮”,积极吸引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实现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鼓励发展创意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等生产性服务业,社区服务、医疗保健、休闲健身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创建省级社会化养老服务示范县,努力将临洮打造成为全省最佳的养老休闲度假基地。
二、坚持城乡统筹,大力推进基础建设,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
牢固树立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理念,按照“一心一带两极六片区”⑨的空间布局,以县城为中心,统筹抓好小城镇、中心村和农村基础、生态环境建设,着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全力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坚持“显山露水彰文”的建设理念,加大洮河西岸开发力度,加快建设双水岸城市,完成城建工作量90亿元,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2平方公里以上,全力建设“水岸之城”。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完善各类专项规划,切实发挥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深入推进与甘肃省建投集团的战略合作,加大城市开发力度,改造升级主干道路,规划建设过街天桥、地下综合管廊和公共停车场,着力完善城市供水、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城市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以建设“森林县城”为目标,重视延续历史文脉,精心打造以“两山”和“三河五渠”⑩为主的城市景观体系,建成东湖公园、城中湿地公园等特色景观工程,实施滨河东西路延伸工程,全力建设洮河风情线城区核心段。高标准规划建设城中商贸中心,打造彰显地方个性的城市“客厅”。稳步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全面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积极化解房地产库存,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建设一批高品位住宅项目,打造兰州南部的宜居高地。着力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建成“智慧临洮”,严格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深入开展城市美化改造工程,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规范城市文化活动场所秩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适、更美好。
(二)统筹推进村镇发展,精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按照“六大片区”的产业功能布局,争取实施国家百县中心镇建设试点,加快完善小城镇道路管网、垃圾与污水处理、市场商业等功能设施,以洮河沿线9个小城镇为重点,立足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构建沿洮城镇群,把洮河长廊打造成为最具发展活力的经济增长带;支持其他重点小城镇立足优势、错位发展,全力建设中铺工业发展极和南屏生态旅游发展极,切实增强小城镇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吸纳和承载能力。加大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力度,注重保护和推广特色民居建筑,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4个以上。大力开展“千村美丽”示范村创建活动,精心建设洮阳河口、王家咀、八里铺王家大庄、王家磨和太石三益5个美丽乡村,以此为带动,筛选30个中心村,统筹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村容整洁、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三)强力推进基础建设,全面改善农村发展条件。提升道路交通水平。紧盯全省“6873”交通突破行动⑪,按照“四纵十横”⑫的路网布局,实施县乡公路提级改造和农村公路联网工程,新建、改造各类公路2000公里,争取所有自然村通砂化路,所有行政村通客运班线。规划建设兰州至天水城际铁路、临洮军民合用机场改扩建、定临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着力构建“大交通”格局。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新修梯田15万亩以上。全面推进洮河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认真实施“五小水利”项目,大力推广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发展高效节水面积10万亩。加快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认真实施城乡安全饮水工程,加快自来水入户进度,着力解决城乡水源不足问题,有效提高供水水质,健全完善城乡供水设施管理运营机制,确保农村自来水入户率、城乡供水水质水量保证率达到100%。重视新型能源建设。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认真抓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大力推广沼气、节煤灶、太阳能暖房等农村清洁能源技术,加快城区天然气扩网入户进程,并逐步向农村延伸。
(四)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以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契机,科学划定生态资源保护红线,着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资源,努力建设“山青水秀路遮荫”的美好生态环境。全民行动抓造林。以兰临高速、定临路、103省道、边海路及各级农村公路和洮河两岸东、西面山为重点,着力深化全民绿化行动,大力推进以景观林带为主的“绿色长廊”建设,加大“面山”绿化力度,认真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完成人工造林30万亩,使森林覆盖率达到12.9%以上。突出重点抓恢复。认真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重点围绕“一河两山”⑬,抓好天然林保护、重点公益林、三北防护林等工程,继续巩固封山禁牧成果,加快恢复马啣山植被和洮河生态湿地,保护利用好南部森林资源,全面有效遏制生态退化问题。综合施策抓治理。以大碧河、红道峪、东峪沟、巴马峪四大流域为重点,全面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完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继续实施好坡改梯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平方公里以上。争取实施洮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严格洮河采砂管理,规范滩涂地开发治理,切实保护好“母亲河”。强化监管抓保护。统筹抓好污染治理、总量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全面实施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计划,加大水体、大气、固体、土壤污染防治。积极推行城乡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快建设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向农村垃圾全面宣战,因地制宜建立推行“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垃圾分类处理,着力促进废弃物循环利用。
三、坚持全面协调,加快发展各项事业,着力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原则,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为目标,实施公共服务建设和共享工程,协调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力打造教育强县。深入实施教育追赶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打造全省知名的教育强县。大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提升标准化学校创建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县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以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在城区打造2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基本实现有需求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达到90%以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争取临洮中学创建为省级特色学校,临洮二中、文峰中学创建为市级特色学校。做强职业教育,整合县内职教资源,组建县职教中心,争创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开展联合办学,依托临洮农校,成立甘肃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加强学校“三风”建设,发挥“临洮名师”引领作用,打造敬业奉献的教师团队。坚持依法治教和素质教育,顺应规律施教,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贯彻到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全面提高医疗水平。积极推进“健康临洮”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努力把临洮建成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以医养医”机制。大力发展中医事业,加强中医特色和名医、名科、名院建设,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和医师多点执业制度,深入推进“13885”健康促进模式⑭改革,实施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建成县第二人民医院,实施县妇幼保健站搬迁工程,完成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民营医院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着力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三)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健全公共文化体系。全面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行动,坚持用中国梦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把“三馆”建成聚集和展示临洮文化的窗口,实现行政村“乡村舞台”和文化活动室全覆盖,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立文艺发展专项基金,鼓励文艺精品创作,支持文化社团协会开展文化研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建设临洮花儿、傩文化保护研究基地。加快完善城乡体育设施,创建各类体育运动俱乐部和户外活动营地,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增强人民体质。鼓励发展休闲体育产业,举办高规格体育赛事,将临洮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休闲体育产业基地。

上一篇:(甘肃省)2016年定西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下一篇:(甘肃省)2016年渭源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今日推荐